沈爱凤,李益娟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200)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及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并不明确,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制度以及教学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欠佳。基于此类情况,高职院校更需着力加强创新创业教学,以教促学,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全方面、多维度发展。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向各个行业输送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重技术轻创新”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凸显。由于部分高校未实施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学生在创业初期缺乏正确的创业规划,对创业的发展前景缺乏预判,导致成功率低。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充分融入创新创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国家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升级,步入新阶段。与此同时,为巩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更偏重理论培训,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理论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往往与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对应的逻辑关系。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不适配”的问题,即现有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与无法与学生发展需求有效衔接,因此无法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总体而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在后疫情时代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就业市场对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应用的转换,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深入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学生,学生不仅要有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分析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学生不仅要能带领团队前进,还要有人文关怀,不断努力创造价值。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定位的高职院校更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既顺应时代需求,又符合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发展定位,与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立足当前社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率。而且,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投资和法律风险,因此,教学内容还包括法律知识。而专业教育注重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注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的融合性,进行一体化教学,两者的融合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专题讲座、社区实践、学生虚拟在线创业、社区实践考察等,旨在通过真实体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教学体系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学和专业教学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强调通过实践有效传递信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这两个教学系统也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活动等。总的来说,两者教学内容是基于时代特征和学习者的兴趣意向确定的,也使得两者的融合更加易于实现。
“专创融合”首先应该是师生认知的融合。当今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关联。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环节,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必要补充。脱离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将与现实脱节,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顶层设计须充分体现“专创融合”的思想,将“专创融合”理念贯彻落实至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确保执行效果覆盖全体师生,使“专创融合”理念成为各职能部门、教学岗位发展建设的题中之义。
教师也应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需求。这种培养要将“专创融合”理论渗透到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设计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上,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接受挑战和勇于探索。顶层设计要为“专创融合”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沟通、联动各职能部门与市场主体,在实践导向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另辟创新创业教育版块,将创新创业实践融入教学过程。
隐形课程的构建,就是通过高职院校课外的学习环境和校内的文化环境等来潜移默化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应重视自身文化建设,注重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将加强创新创业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学校不仅可以通过举办优秀创业项目专题展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要求大学生获得一定的课外实习学分,还可以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专题演讲,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不是纸上谈兵,有了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创业的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建设,以有效促进在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十分重要,应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整合校内各教学平台、院系、学科的教学资源,利用在校师生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实践,鼓励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创业项目实践模拟和开展应用型创业知识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加大对相关方面科研资金的投入,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资金方面,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实际,联合相关部门设立的教育扶持基金,专款专用。与此同时,也可以联合政府部门,适当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各高职院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对创业学生给予短期资助,同时鼓励学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并对建议被采纳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想创业、敢创业的氛围才能形成,提升创业管理技能的学习动力才能被激发。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诉求为例:第一,企业制度和会计法规随着经济发展、行业知识更新而不断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接受新制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专业实习等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参观行业先进企业,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定期举办面对面“专业讲堂”,邀请行业内技术专家讲解会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会计学科前沿知识,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打牢理论基础。第三,搭建创业平台,联系创业成功的名人校友、青年创业者进校园,用亲身经历解答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疑虑,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信心,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勇敢尝试、积极创业。
学生创新创业知识需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同时强化:内容上,一方面,以创新创业前沿教学方法为指导,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建设并更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案例库和专题教学库。另一方面,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增设互动版块,实现教学互动、知行互动,将职业技能理论学习与专业应用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投入创新创业的热情。形式上,深入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模式,推进在线平台与专业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云资源打造慕课智慧教学课堂、智慧教学实验室、智慧教育基地,建设慕课、微课精品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虚拟仿真课等教学项目,方便学生自主获取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技能,强化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将创新创业基本内容充分渗透到高职院校原有的专业课程和通识文化课程中。这不仅需要在通识教育中增设有关创新创业基础原理的选修内容,还要在专业课中增设综合应用型选修课程,另外,部分学科专业课也可直接渗透到创新实践专业课中,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即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职院校近几年才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一定专业学术研究能力教科研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创新创业师资作为重点,聘请专职创业教师与学校创新创业专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行业内有相关经历的优秀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为使兼职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能力,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加快“专兼结合”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也为“专创融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除聘请兼职教师外,高职院校还可定期举办“面对面专家谈”活动,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士围绕行业趋势、创新创业动态举办讲座,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经验,与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或学术理论研讨,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