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2022-03-18 11:38卫蓓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毕业生技能

卫蓓蓓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山西晋中 030800)

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一直是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我国公民素质普遍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压力增大。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使其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环境,满足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准确定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增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面对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就业能力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五个维度[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需要获得技能,尤其是专业技能这一核心技能和其他可转移技能,如适应能力、通用能力等[2]。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能够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1 专业技能不扎实

现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出现,各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存在差异等。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更新速度加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环境和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是高等院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不仅要保障学生知识技能可以高度符合学历层次,同时还需要高度满足社会需求。对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其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关企业衡量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依据就是学生是否完成所学专业课程。因此,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元素就是专业技能。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的学习仅满足于考试能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同时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不够紧密,出现理论课成绩高,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问题。

1.2 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清,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也有一部分学生能意识到自身问题,但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没有明确的目标,未能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3]。此外,部分学生对大学是人生下一步发展的新起点的认识不足,自律能力下降,不重视社会常识的学习,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有效提升。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不仅对加强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定位和适应环境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影响就业能力。

1.3 通用技能重视程度不够

知识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又一项重要元素,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保障。在与毕业生交流过程中发现,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忽视了通用技能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能力,且组织协调、沟通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欠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在获得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习通用技能,这样才能向企业展示自身的能力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企业衡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考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通用技能,如团队合作、沟通与合作、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独立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学习方法等。

2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2.1 优化课程设置,丰富人才培养内容

高等学校应当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高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最终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因此要加强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明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对学校课程资源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并做好相关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工作[2]。为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高校应适当增设应用性和技术性的课程与实践,同时提高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专业技术问题。

2.1.1 优化课程设置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优化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要着重加强学位相应技能、知识和能力,同时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加大动手操作和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例,形成理论学习-实践-理论学习闭环知识基础,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思考的高级思维技能,打破学位专业的思维限制,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融入自我管理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2 丰富人才培养内容

高校不仅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而且应创新人才培养内容。为了促进理论知识和通用技能的高效结合,高校要重新验证课程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4]。例如,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形式学习和研究实际案例,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和学习体验。此外,在大学期间提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如职场需要的网络技术、管理规划等技能,拓展学生基础能力。同时聘请专业的职业顾问,或者在班级设立企业导师,由企业中的骨干担任,为毕业生分析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要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部分学生到大三的时候感到迷茫,陷入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就业的抉择中,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分阶段分年级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逐步明确未来职业目标,激发学生就业意识。综合学生就业要素,丰富人才培养内容,使毕业生能够尽快融入社会,适应工作。

2.2 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主动就业意识

自我认知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主观因素。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因此,要促进就业能力提升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要加强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能力。同时增强大学生主动就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内在动力。

2.2.1 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不断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对此,高校应统筹校内外资源,积极协调,建立更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提升就业服务的宽度与深度,优化就业与职业规划课程[5]。与时俱进,加大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力度,使学生建立信心,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2.2.2 提升自我认知适应性水平

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更趋多元化、精细化。这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提升“小我融入大我”意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内在动力、完善自我上下功夫,选准定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首先,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并结合社会需求,向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其次,要认清社会需求,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就业中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就业,提高求职技巧。最后,培养积极心态,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充分挖掘潜质,应对机遇与挑战。

2.2.3 增强主动就业意识

就业是大学生主动完成就业择业的一个过程,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个体属性和主动行为,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例如,适应性和灵活性帮助个人应对各种变化,并不断“适应和优化”,从而为成功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研究表明,个人的行为和职业的自我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择业观,提升就业内生动力,进而推动其就业。

2.3 明确企业岗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高校课程方案论证、教学大纲修订等教学环节中没有企业的参与,导致大学生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企业需求,与社会脱节[2]。此外,一些用人单位看重“985”“211”等院校品牌效应,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6]。因此,企业要与高校一起讨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以人才需求为基础,深化产学结合,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改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明确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提升自身价值,更新高校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 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高等学校应当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化产学结合,更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主动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就业能力中通用技能、职业规划技能等软技能的重要性,有目标地提升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毕业生技能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