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红
阅读经典名著,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认识社会,理解人生,个性得以发展,德性得以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名著《红楼梦》为例,来探究高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多元评价标尺来导引名著阅读。
《红楼梦》因其丰厚精深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湛的艺术技巧,奇特精巧的语言表达,雅、俗共赏,问世以来近300年间,被视为经典,大受欢迎,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很有学习借鉴之处。
“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只有战略放弃。
名著阅读,尤其是经典《红楼梦》,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还有其它阅读要素,比如,以往多年累积下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个人理解能力等,这些阅读“先天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阅读的进行。
面对经典《红楼梦》这样一道美味佳肴,学生就可能出现饿肚子的状况。浮于表面,浮光掠影地阅读,圉于书中的文词、诗句、文化常识以及各科知识,学生就可能困惑于书中繁多的人物,复杂的人物关系,对名著的阅读产生曲解乃至误解,不能真正地了解人物、理解把握作品主题,答题时出现张冠李戴,拿不了考分,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
阅读过程,是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千辛万苦,硬着头皮啃的;阅读效果:相对于投入阅读花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效果却是微乎其微的。据笔者调查了解,学困生阅读得艰难,收获又甚微,然后就出现有学困生索性选择放弃。
这种无奈地放弃,还被学生冠以“战略性放弃”的美名,令人深感遗憾。背后有多种原因。
原因之一:家庭教育,阅读氛围不浓。家庭教育大致有两种,一种言传型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环境,重视德性教育,强化教育内容,如:孟母三迁,精忠报国,各家的家书,无不体现着家庭教育重视对孩子启蒙教学;另一种,身教型教育,就是家庭在无意识中营造出一种教育氛围,成为孩子学习的无声榜样,对孩子无形中进行了渗透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两种教育都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就孩子的阅读兴趣来说,就需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有意识地培养,无意识地浸染。如果家长对子女阅读教育的关注的态度与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会极大影响到孩子阅读兴趣的浓度与阅读能力的强度。
原因之二:课程设置,时间无法保障。高中课程设置多,它不像初中阶段。初一年基本同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除语文、数学、外语,虽还有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等文化知识科目的学习,但这四门的课外作业不多;至于初三,增加化学科目之前,地理、生物就已完成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多了。首先所有科目全面开花,战线拉得长;其次,除语数外,其它学科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主副差距,每一门都属高考总分的组成部分,都需要严阵以待,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样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相应增多;再加上有些科目在课程知识模块的设置方面,没有很好地注意到知识体系的组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梯度,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
这样,一天24 小时里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用时增多,在硬性书面作业与软性阅读作业之间,学生的选择会有偏差;阅读需要时间,阅读时间又不能全依赖课堂,时间无法得以保障,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原因之三:《红楼梦》阅读,潜带门槛难啃。作为经典名著,《红楼梦》自有它的身价,也有它自身潜带的阅读门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发起网络调查,《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图书”榜首。从参与调查的3000 多读者给出“难啃”的理由来看:有抱怨书中人物太多,关系繁复;有抱怨书中诗词太多,妨碍对作品的理解,不一而足。
羊肉串,是好吃又营养的,可是怎适合吃奶的孩子?啃不动,还消化不了。《红楼梦》等名著就似羊肉串,文化内涵深厚,艺术成就颇高,但书中人物繁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代的原因,家长独生子女居多,舅舅、姨妈之类都稀有了,红楼那么多出场的人物,就是要识记主要人物人名,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有挑战性了,外加,古今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隔膜,给学生雪上加霜。
原因之四:考核评价,题型单一占分少。名著阅读,不像“英雄联盟”“穿越火线”“绝地求生”等网游,声光音影的带入感,引人超越现实,完全忘却现实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如家庭不和或裂变,自身学业艰难,社会人际紧张等等;游戏中设置的层层关卡,危机中有转机,不断给人有力刺激,增生快感,让大脑兴奋不已,循环不止。尤其是游戏的“即时反馈”,让人拥有快感与满足感,“成功”过关,积分增加,顺利晋级以及他人的点赞鲜花,满足人们的成就感、虚荣心,牢牢抓住我们的小心脏。
与此相反,阅读考核评价单一,纸笔测试为主,且也很难做到电玩那样的“即时评价”,这对于部分意志力偏弱的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吸引力:长时间辛苦阅读,考试中还未必能答对题目,有好成绩,反而满是沮丧与挫折感,比分又小,付出与所得反差大,得不偿失,不如转战他场。
学习时间“战略大转移”,对名著阅读战略性放弃。
最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社会需要选用技术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类人才。由此,基于因材施教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教学评价应运而生。多元评价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的评价内容。结合语文学习的三维培养目标,将评价内容细分为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文言文)等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语文学习中会运用工具书,养成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学会感悟文本的情感表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放的评价主体。教学评价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组内的自评,组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参与社区活动时的社会评价等。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来自外界的他评,最好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习的效果尽量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尽量做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激励学生再参与学习的后续延展作用。
(三)三维的评价目标。其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原有的听、说、读、写、译等语文主要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苏发元《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其二,过程与方法。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感知把握的过程以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与表达结合,课内学习向生活实践延伸;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中,领悟作者在作品中实际加以学习感悟。
(四)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性,可以选用这样一些评价方式。期中、期末考试评价,课时或单元检测评价,语文活动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以及分层次评价等。先以活动评价为例说说。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语文活动的展开进行评价。活动如游戏艺术类,社团集会类及表演编创类等。
游艺竞赛类活动,比如文学常识竞答,速查字典、词典比赛,填写成语迷宫,猜字谜游戏,书法作品展览,优秀习作欣赏,自制“名著推荐阅读”读书卡片等。对活动的评价可以是笔试竞赛,口头抢答,评选作品展示等。
社团集会类活动,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组建文学社团,模拟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举办故事会等等。评价方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文学作品,讲故事等。
表演编创类活动,包括带有表演成分的诗朗诵、演讲、课本剧表演及手抄报等活动;对这类活动可以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设定标准来做出评价。
再有“成长记录袋”评价。把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活动的效果评价记录下来,把他们的学习成果以作品的形式装袋保存,记录下学生成长足迹。
最后说分层次评价。个体有差异,我们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评价,保护各层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学优生可以选用竞争性评价,激发其竞争心,成为学习领头羊。中间夹心层学生,用鼓励性评价,鼓励他们向学优生学习、靠拢。而对学困生可以运用激励性评价。保护其自尊,教师灵活把握评价尺度,放慢速度,降低难度,激励其进步,使学生学习得轻松,学习有成就感,学习变得主动。
教学实践证明,多元评价导引名著阅读,是很多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也是比较有效的一把评价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