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燕如
掌握丰富的字词量能够为语文阅读和写作带来便利,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育不能与小学时一样,只是要求掌握字形的写法,同时也要习得字理,善用字词。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识字教育并不被教师重视,对识字教学的探索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直接影响到识字教学的效果。首先,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由于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度降低,学生也随之在心中降低对识字的重视度,使得本处于被动学习的识字教育,变得更加恶劣。
其次,相比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整体性,初中的识字教学通常是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而存在。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生字词的教学,通常以领读、讲解的方式为主,主要是掌握生字的读音与字义即可,并不会拓展进行更多层次的教学,也不会跟小学时一样进行抽背、默写等反复考察。因此,在教学目标较低的情况下,初中生在识字教育中很容易得到满足,在心理上抱有对字词学习的轻视,主动识字的意愿较弱。
初中生在进行写作时普遍存在书写错别字、乱用语言词汇的情况。错别字在作文中的普遍出现反映了学生对字形、字理的掌握不足。字形作为掌握汉字的最基本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会用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汉字或者是只取“一旁”,亦或是拿同声字进行混淆,企图蒙混过关。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掌握该汉字的写法,但是却对其字义不甚明了,对其的使用不当。
例如,“像”“象”“相”不分;“再”“在”不分;“买”“卖”不分等等。此外,一些学生由于对汉字的积累不足,对一些生僻字或是较为复杂结构的字词,不能正确读出其读音,对其应用也较为陌生。这为进入文言阅读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错别字乱相,本身便说明了学生语言积累的不足,难以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识字方面,《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更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识字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及评价要求的明确。但是在初中识字教学中,教师却没有作出的转变。
例如,《课标》中提出在识字的数量上初中生需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但是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忽略这一要求。同时《标准》还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不过许多教师,特别是教龄较大的老教师则更习惯使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字带字的方法来达到学生识字的目标。而这种单一的识字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脱离汉字的文化语境,并且让学生容易混淆形近字的使用,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识字教学理念的落后性体现在未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未秉持语言建构及运用的理论原则。教师在教学时,通常都是从“教”的角度去进行设计识字教学,而初中识字教学为满足语文课程及课时的需要,又通常附庸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又没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能清晰地定位识字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很难保持对“识字”这一过程的独立思考、学习。
此外,教师的教学理念被教材所束缚,汉字作为我国的母语,既是日常用语也是官方用语,在生活中习得汉字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对初中生的识字教学不能如小学时那样要求学生掌握某个字的形、义、音便可以,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养成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使其在不断认知、建构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涵养,达到语文积累的目的。
材料的积累增多会逐步转化为语言能力,但量的积累并不意味会引起质的蜕变,因此对于识字教育而言,所积累的语言应加以梳理和整合。
首先,在学生学习新词的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识字,增加学生学习生字的自主性。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字词的认知也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课文进行讲解。例如,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从中找出无法理解的字词,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文本的字词的辨识度,在自主寻找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其次,利用拓展性的趣味教学,吸引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兴趣。我国语言文字来源已久,汉字的形象性、丰富性为汉字教学带来了生动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某一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通过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将其与我国传统的“猜灯谜”“解字算命”等等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故事中,吸收生字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此外,教师要将课堂识字教学转化为生活识字积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积累的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媒体上、街上的广告牌中、互联网中学习汉字,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形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字词积累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对习得的生字词进行梳理整合。要让陌生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最终使得知识构建转化为运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学生对语言梳理,让学生能够建立字词间的内在关联。
首先,对于生字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加强字与字间的结构关联。例如,对于汉字造字结构的整合归纳,可以依据汉字的声旁规律,将其进行系统的教学。还可以从字的“部首”切入,然后对庞大的语言资料进行处理,在《说文解字》中便是运用此法进行总结了五百多首歌诀。当学生对生字有着科学的梳理整合之后,就可以在写作中避免出现大量错别字、提笔忘字的情况。
其次,初中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发育完整,课业负担逐步增加,相应的生字需求也成跨幅度增加的趋势,简单的识字学习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此时,教师应按照课文语境结合语法功能进行整合,通过语法功能进行整合,可以让学生对词性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使其能够清楚分辨什么样的语境下用什么样的语言,明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等的具体用法,也为其在后来文言学习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汉字的义类进行归纳整合。通过学生对字词的词性与义类的认知,学生在进行阅读诗歌时更容易把握诗歌中的语言造诣,学会不同的语法技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涵盖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四个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客观载体,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能力,也能够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识字教育最重要是让学生从过去被动的学习思维转化为具有自主性的学习思维。自主学习思维是学生不断学习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不断探寻新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其它的思维能力的探索,例如发散思维、探究思维、逻辑思维等等,都离不开自主学习思维的支撑。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汉字的历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营造独立的汉字学习语境,只有在独立的学习语境下,学生才能意识到识字的重要。例如,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分割”一小部分课时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或考察字词掌握的时间。
其次,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探究思维。识字离不开文本阅读,文章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化语境,对其内字词的学习也离不开文章的支撑。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让学生加强对文章中文字到句子再到全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炼字”“炼句”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
识字教学作为语言建构及运用的基础,通过识字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基础上,自主积累,不断整合,从而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历史及应用规律,使之成为自身的语言经验,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总而言之,学生不断学习生字的过程便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的规律,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建构及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