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天津—承德职业教育协作的实践路径选择

2022-03-18 08:22常永亮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院承德协作

常永亮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中指出“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1]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转移、推动人才结构合理化的基本保障条件,在“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发展思路下,三地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从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合作上统一谋划,以促进职业教育主体从供给侧出发在联动招生、协同培养、就业上构建协同发展机制。为此,于2019年1月,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促进院校服务能力升级,在高等教育上,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探索培养方案互通。”[2]但由于教育管理体制转变的滞后性,导致一些项目落地存在着行政壁垒。天津—承德两地自2016年开始,在职业教育协作上依托新建一所高职院校——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承德应职院)探索实现了“1+2”合作办学、“1+1+9+N”职教产业联盟等创新实践路径,在破解招生、协同育人、就业等关键症结上的解决方案,对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策略选择。

一、天津—承德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直接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脱贫攻坚阶段,职业教育发挥了从根本上消除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作为其他各项战略的重要支撑,[3]从供给侧出发不断契合区域产业结构,在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承德(以下简称津承)职业教育协作正是在精准扶贫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产生的。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精准扶贫两大国家战略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纲要》中指出在2030年要实现“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1]的目标,为此,在职业教育政策上国家相继出台、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教育部,2017)《关于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结对子”任务的通知》(教育部教职成司函[2018]138号)《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19)等政策、通知、意见,从顶层宏观设计层面开启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同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2月)指导下,2016年8月,天津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天津市在对口帮扶承德5个县的同时,拨付2亿元专项资金,支援承德市建设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筹建名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后定名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借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天津中德大学)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区域技能人才缺口局面和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同年11月,在津冀协作暨对口帮扶承德第一次联席会议上,市政府与天津市教委签署《关于对口支援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框架协议》,拟定了合作方式和建设内容,由天津市教委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质资源,天津中德大学提供职业教育品牌、教育教学指导和专业建设标准,打造“精品学校、精品专业”,在承德技师学院的基础上共建一所高职院校,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二)津承两地应用型人才与产业定位的供需矛盾

《纲要》中对天津作出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2]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是天津市的主导产业。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的先进制造业比重达65%以上。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就业人员的6%,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4]。尽管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现有高职院校26所,“毕业生约4.9万人,中等职业院校73所,毕业生3.67万人,”[5]但“蓝领”短缺依旧制约着天津产业的发展,天津对高中低端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同时,2012年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关于“张承地区要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环京津贫困问题”[2]的发展定位,河北省承德市确立了文化旅游、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清洁能源、大数据、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特色装备制造等“3+3”主导产业,以疏解北京地区部分社会服务功能,全市每年有数千名技术人才的需求。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万用工人数中,技师和高级技术不到3.5%。[6]不仅如此,“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几年技工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维持在2以上水平,”[7]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两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三)津承两地职业教育现状成为职教协作的内生动力

截至2020年12月份,承德市共有职业学校22所(其中中等职业院校18所),2019-2020学年在校生约3.7万人(其中中等职业院校约1.3万人)。在专业设置上虽然涵盖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医药卫生类等14大类共计40余个专业,但与承德“3+3”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较少,尤其是材料加工、机械制造、新能汽车维修等专业对于硬件投资要求较高,全市教学设备投资仅3.3亿余元(其中中等职业院校0.36亿,原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2亿),还不及天津中德大学一所学校的教学设备投资(逾5亿);在师资方面,全市职业院校中,共有专任教师3930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2484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仅939人(其中中等职业院校170人,原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475人),[8]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并且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中、高职各自为政,各校办学专业定位存在着指向性较强相对单一的特点,在专业契合度、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方面严重欠缺。承德技师学院有60多年办学历史,是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河北省职业教育120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学校,以新建一所高水平、高起点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形式改变承德地区职业教育现状,以更加符合产业契合的专业设置和间接的“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缓解区域协同发展中职业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迫在眉睫。

同时,天津市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源地,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先后有4所高职院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天津中德大学是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合作建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9]实行中、高、本、硕一体化特色办学模式,拥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但受限于办学规模、省域招生规模限制等政策性因素,天津中德大学成熟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水平难以施惠于承德地区,而承德地区生源充足,本地上学难以享受发达地区职教资源、不能满足产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津承两地的职业教育协作能够在实现复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承德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微观上促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二、津承职业教育协作的实践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实现宏观上区域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但需要从微观上强化系统内部相关要素的协调性和整合度。”[10]“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与全局性的作用。”[11]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枢纽,跨区域职业教育协作实践能够尝试性突破教育行政壁垒,促进区域间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

(一)多主体参与合力共促职业教育协作落地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机制整合。2016年11月份,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确定天津市5个区与承德市5个县结成帮扶对子。两地分别成立了协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9名天津党政干部常驻承德,承德市及各县15名干部到天津挂职;天津市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内32个部门均与承德市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推动帮扶协作,构建协作长效发展机制。

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保障项目落地。承德应职院项目建设,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按EPC模式实行工程总包津,天津市教委、承德市教育局、天津中德大学、承德技师学院等多主体参与,两地认真落实“三统筹、两统一、六联动”推进机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在工程建设与办学重要节点现场办公,相关厅局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充分支持。承德市委、市政府将承德应职院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在承德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6.9亿元,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也将此项目作为全校重点工作,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协作落地。

(二)多举措发力保障职业教育协作有效展开

1.在工程建设方面,将资金投入作为教育协作的基础。承德应职院项目总投资10.9亿,由天津市支援建设资金2亿元、河北省财政配套资金2亿元、承德市自筹资金6.9亿元共同建设,规划占地1000亩,招生10000人,一期占地446亩,拥有21栋单体建筑。项目建设之初,按照现代化、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投入了2.3亿余元建设了111个涵盖智能制造车间、数控实训中心、汽车装备技术中心、数字媒体制作中心等现代化实训室,另有37个在建实训室,为启动办学打下了基础。

2.在专业设置方面,将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作为职业教育协作的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产业协同发展。承德地区作为京津功能疏解的重要节点,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产业协同,互利共赢,是津承两地在职业教育协作中要破解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是链接产业和市场关键点,能够为产业协同提供人才支撑,津承两地职业教育协作过程中,为精准做到“教为产用”,天津中德大学与承德市教育局针对承德地区产业现状与未来规划、京津冀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国家政策导向、中职与高职专业融合等多方面、多角度,会同河北省教育厅在专业设置上给予科学研判,综合考虑承德市同类院校专业错位发展,结合承德技师学院原有专业建设资源,对接京津冀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承德应职院共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前教育、电子商务8大类专业群,涵盖25个专业,所有专业与京津冀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3.在办学内涵基础工作上,将天津中德大学成功的办学模式作为津承职业教育协作的参考依据。天津中德大学的帮扶对津承两地职业教育协作深入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在制度建设上,在天津中德大学的帮扶下,构建了承德应职院启动高职办学全面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天津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直接复制到承德。二是在教师培养上,三年来,在天津中德大学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完成了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制定了各专业、学科课程标准,对转型、引进的360名(含新招聘256名硕士研究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跟岗研修,以满足高职办学需求。三是在学生培育上,通过共建实训中心、大赛指导中心等方式,发挥天津中德大学在产教融合、大赛培育方面的优势,补齐承德应职院初期办学短板。

(三)多维度探索实现职业教育协作模式创新

1.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现贯通式培养。贯通式培养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本保障,如何实现中、高、本、硕、博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办学共同探索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12],要“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12]以有效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市在中、高、本贯通式培养上自2015年在专业设置、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培养方面进行了试点,例如北京2021年针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建立“3+2+2”初中起点七年一贯制培养,通过“科学设置招生专业、优化调整培养模式,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匹配度”[14]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天津中德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实现中、高、本、硕的国家试点院校,拥有丰富的贯通式培养经验,针对目前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现状[3],在津承两地职业教育协作之初,为了成功复制天津中德大学模式,选择在承德技师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承德应职院,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承德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中专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中职23个专业,除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8个专业定向培养;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8个中高级工班外,其余7个专业,全部实现“3+2”贯通式培养,天津中德大学在高职起步办学上进行全程指导,中高职在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资源共享、师资共用,客观实现五年贯通式培养。

2.创新合作办学方式。“合作办学是区域间职业教育协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实施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利用发达地区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15]以促进地区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是2018年9月,承德应职院在未建成投入使用的情况下,为确保承德应职院按时招生,天津市教委与承德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办学有关事项的备忘录》,采取“1+2”分段培养方式开展2018级新生招生工作,既第一年在天津中德大学上学,后两年在承德本地上学。二是自2018年承德应职院启动办学以来,学生可以拥有进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市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大众变速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双元制”订单班的机会。目前,已有38名承德应职院学生进入“博世力士乐双元制班”“大众变速器双动力班”实现了“入校即入厂、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三是为了充分利用承德地区作为国家文旅创新产业基地的优势,重点帮扶承德地区弱势专业发展,满足市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依托天津中德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厚底蕴,2019年两校共建“津承艺术设计学院”,开展以共建共管、互利共赢为特征的合作办学,目前,共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三个艺术类专业,2020年9月实现首届招生270人。通过探索性、创新性的合作办学实践,“对跨区域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合作办学的内容与形式、促进资源共享、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6]

3.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联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能够在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供需矛盾,解决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职业教育中产业与人才问题,发挥优质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16]精准做到“岗为产设”,依托天津中德大学的特色职业教育优势,在帮扶承德应职院办学的基础上,以承德应职院为主,打造“1+1+9+N”职业教育产业联盟,创新协作模式。第一个“1”指依托天津中德大学,第二个“1”指以承德应职院为基础,“9”指承德市9县、区职业教育中心,“N”指由天津中德大学引进的天津市优秀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企业和承德应职院拓展的京津冀优质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加入教育产业联盟。实现由天津中德大学带动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共同主导承德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提升承德地区职业教育能力,通过“N”企业的加入,实现所培养人才联盟内就业。[17]最终实现通过职业教育引领、优秀企业参与、解决学生就业的高职带动中职教育产业联盟新发展模式。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天津大众变速器有限公司、北京博世力士乐集团、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德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SMC(中国)有限公司等30余家京津冀企业先后加入联盟,在为校企育人打下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就业。

三、总结与展望

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上,能够实现人力资本快速、稳健、长期积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而是集经济、社会、自然、教育等因素于一体的系统性因素,并且呈现“协同发展主体关系的多层次性;协同发展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组织性和自发性并存;专业协同育人和教育精准扶贫功能共同发挥;教育行政上的积极性和配套政策的困境并存”[18]等现象。因此,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融合等多个维度,审视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在津承职业教育协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经验:一是政府主导,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两地政府除了在规划、资源供给上给予支持,立足学校的长远规划与发展,两地政府积极协调各种力量,利用新建校的优势,弊除当前职业教育“不问市场、无关产业、关门办学”的现状。二是东西协作,发挥优势互补。针对两地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资源现状,充分利用天津职业教育优势,打破两地单方供给与需求错位局面,实现了两地双方资源优势互补,需求互相满足的双赢目标。三是立足高起点,开放创新办学。津承职业教育协作立足高起点定位,承德市为应职院发展制定了“三基地,三示范,两中心”的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为导向,创新办学模式,以就业脱贫为目标,培养出的技能人才符合市场与产业需求。

此外,津承职业教育协作还存在以下现实问题待解决:一是参与主体院校的积极性与政策配套滞后性问题。以及在跨地区学历提升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不能跨地区专接本,只有上海、天津、广东、海南四个省份政策相对宽松,但是有严格的报考条件。承德应职院专科生进行全日制本科深造只能选择省内部分院校,只有入学前是天津户籍的才可以选择天津部分大学进行专接本深造,跨地区专接本存在政策性限制。在政策性招生问题上,基于社会教育公平的考量,目前,天津地区针对协作地区教育招生政策及承德市针对应职院招生政策上均没有倾斜性,承德地区到天津地区上学的规模和数量受限,从招生上加大职业教育协作存在跨地区政策性招生及倾斜性招生政策瓶颈。二是两地合作深化与延续性问题,目前,津承两地2019年完成第一届“1+2”合作办学后,由于天津中德大学办学资源紧张,“1+2”合作办学模式未能延续、天津市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和大众变速器有限公司建立的订单班规模相对较小。在不挤占天津中德大学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未来两地可以积极探索采取“2.5+0.5”模式,在津承艺术设计学院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挖掘承德应职院作为天津中德大学协作校区的内涵。例如可以通过津承两地在脱贫攻坚阶段精准扶贫过程中合作创办的企业进行订单培养班,以发挥两地职业教育协作的产业协同效用。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初心与现状矛盾问题。“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初心’”,[19]但在津承两地实践过程中,由于区域间产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个人职业发展取向、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契合度等多种因素,承德应职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流动到京津地区,对本地产业贡献度相对较低。只有进一步推动经济与教育协同共进,才能从客观上彰显职业教育协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后,“教育是底层社会群体实现阶层地位上向流动的流变器”[20],尤其是职业教育,可以直接解决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技能、资本的关键问题,筑牢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通过经济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进而实现区域间经济与教育的协同发展,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院校和社会企业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以此支撑教育现代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助力人才振兴。

猜你喜欢
职院承德协作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协作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