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孔庆梅
(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农村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来源正在不断拓宽,所以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只有结合如今的时代背景开展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创新与优化,才能够令党建、思政工作在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创新实践展开研究。
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政府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构建新农村的实际领导者,能够通过在农村地区落实党建、思政工作来促进农村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基数非常大,所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加深对农村的了解,以此来正确处理城镇、农村之间的关系,通过城镇带动农村的方式来达到加速社会发展的目的。在农村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需要通过全党参与的方式来确立农村人口的主导地位,以此来完成对于农村党建工作的合理优化。农村的发展需要依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来完成。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在公开场合中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进行明确,能够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的高速发展。在各种法律、法规颁布之后,基层党组织的整顿便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对基层党建队伍的培养,能够为众多基层党员提供足够专业、系统的教育。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入到了农村地区。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发展,就必须对党建、思政工作开展进一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农村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时期,农村发展形势经常会发生变化,为了促使农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在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必须通过创新实践来保证党建、思政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农村发展进程中,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做好党建、思政工作,能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前进的方向。以基层党组织为首的领导班子可以帮助农村在发展过程中认清局势,避免因为方向错误而影响到农村的长期发展。对于农村而言,支持其发展的各种资源本来便不充裕,如果因为发展方向错误而浪费资源,就有可能导致农村发展的停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可以为农村提供前进的方向,而思政工作者则能够帮助党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帮助农村干部、村民摆正自己的个人立场,在坚定信念的同时提高农村发展速度[1]。
不同国家相互之间的文化将会互相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因此各个地区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风俗与习惯。在地区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必须结合实际需求来开展党建、思政工作,只有加强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落实,才能够帮助农村干部群体、基础群众合理转变传统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进而带动农村的高速发展。除此之外,党建、思政工作的落实还能够促使内部、外部环境的融合,通过让农村与外界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可以保证农村的发展平衡。
近些年,农村群众对于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部分基层群众产生了生活、思想层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将会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只有思想观念足够正确,才能够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保证农村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高质量的党建、思政工作,可以帮助农村基层群众解放自己的思想枷锁,了解到农村发展改革的重要性与改革方向。因此党建、思政工作在农村的顺利落实有助于农村地区的未来发展。
我国极为重视党建、思政工作在农村的落实,因为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党建、思政工作在农村得到顺利落实,必须主动攻克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以此来发挥党建、思政工作应有的作用。
农村地区的基层党建以及思政工作的落实难度相对较高,当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落实无法保证效率、质量时,很多基层群众便会对党建、思政产生质疑,此时便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进而导致农村地区的党建、思政工作难以顺利完成。而且部分农村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能力同样有可能影响到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如果无法在农村地区真正落实党建、思政工作,就会制约农村的进一步发展[2]。
农村党建、思政工作难以在农村落实的客观难点主要是由外部原因造成,我国近些年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在发展中必须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社会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而农村因为本身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发展期间即便完成遵循基层党建干部的领导,但是其竞争力同样很难得到发挥,所以为了克服由外界环境带来的客观难点,就必须同心协力将党建、思政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农村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
农村发展过程中,党建、思政工作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考量,只有保证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能立足于实际,才能真正保证党建、思政工作质量。而且在党建、思政工作落实期间,还可以结合工作情况不断进行工作层面的完善与优化。
农村开展基层党建、思政工作时,必须确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以此来保证基层党组织能够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必须保证其领导方式能够满足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需要结合农村情况来完成基层党组织结构的构建,以此来保证结构合理性。在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时,需要针对农村落实党建、思政工作时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然后利用合适的方案来针对性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另外还可以将提高组织能力当作发展重点,以此来突出党建、思政工作中的政治功能。在组织结构完善之后,便可以对党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并理清农村发展期间的隶属关系,对原有的领导模式进行改进。当党组织的工作活动覆盖面积提高之后,党支部的凝聚力便会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完善党支部制度时,还需要对基层党员数量进行精简,通过对人员数量的控制,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只有基层党员队伍具有足够的战斗力,才能够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在面对各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时,则要对其进行优先处理。例如在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需要针对农村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等工作,在确定开展对应工作时便要第一时间结合问卷调研来明确农村基层群众的思政建设情况,此时便可以针对农村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
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有工作、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才。因此农村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需要有一支能力素质足够的高质量党建队伍带队,以此来带动农村的顺利发展。农村党建、思政工作落实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高素质、规模化的人才队伍,所以需要针对农村党建、思政工作者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人员的党建思政理论,还需要帮助党建人员掌握农村市场的经营发展与变化以及示范引导等能力,通过强化党建人员能力可以帮助党建队伍,在农村发展中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可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通过采用试验点的模式来帮助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还可以帮助党组织人员掌握各种较为先进的实用性技术,以此来带动农村高速发展,保证党建、思政工作得以在农村实现良性发展循环。
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发展优化中,应该重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可以使基层党组织人员对农村的资源掌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此时便可以通过扩大当地的资源优势的方式,来促进农村集体主义进步。农村发展是基层党组织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保证农村具有足够的资源潜力,才能够带动农村的稳步发展。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农村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等方式来提高农村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在此期间,还可以通过增加招商力度来主动寻求社会资源的介入,当社会资源进入农村之后,便可以提高农村的资源储备。
农村党建、思政工作中,要重点关注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将农村现有的各种资源转变成为发展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组织的发展动力,并促使党建、思政工作相互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进步。相较于农村基层群众而言,党组织队伍人员具有更强集体意识,所以可以通过组织党员来“带头学习新技术”,以此来完成新技术的全面普及。在党建、思政工作的引导之下,普通基层群众对于党组织的信任将会有所上升,只有保证发展路线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才能够让群众在技术指导下获得足够的利益,进而推动农村高速发展[3]。
农村发展过程中,两委工作极为关键,为了保证两委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党支部的换届问题,避免在换届过程中出现“人情票”等情况。当人情票出现之后,选举出的干部就有可能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在工作中留下严重的隐患。只有加强对于两委影响因素的重点考量,才能够令村委、党委在相互配合中带动农村的发展。农村村民大部分比较淳朴,对于乡镇干部带有一定感情,因此当乡村得到党委政府支持后,便会更加配合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此时便可以将党员干部思想等内容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展教育,通过合理安排党课的形式,来促使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顺利落实。
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农村的人口存在快速转移的情况,农村人口外流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项社会性问题。当农村年轻人口出现外流之后,以留守儿童、老人为主体的村子便会逐渐丧失以村为单位的发展能力。因此在党建、思政工作的指引下,可以打破原有的村域界限,通过优化改革的方式来实现多个行政村的集中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地域利益的内部共享,共同开展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的全新格局。当新社区成功组建之后,便可以通过入户走访调查、群体会议等方式来完善新社区的自治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与服务考核方法,还可以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下发展全新的协调委员会。在尽量满足基层群众意愿的同时,将农村党支部改建成为党小组。还可以在农村外出务工的党员队伍中构建外出业党小组,各个小组将作为党支部的下级组织来协助农村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4]。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干部职数的方式,来提高党组织干部的整体待遇,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社区创新的同时一并完善乡村干部的竞争制度,并通过定量规划的方式来将社区发展情况当作考核指标,通过提高基层干部的责任、服务意识来保证农村的良性发展。
农村发展中,人口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客观因素。所以在社区成立之后,可以按照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的方式来保证农村的稳定发展。在构建社区体制时,还应该结合当地农业种植情况来划分农村产业特色。与此同时,农村在发展期间还可以与当地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依托龙头企业的渠道优势来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出,进而获取更高效益,带领农村群众实现增收。农村发展期间还能够以社区为单位来联系当地农机部门来争取合作,以此来得到更多适用农机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的实际产值。在党建、思政工作的引导下,可以通过实现集约化、现代化来保证农村的高效发展。
农村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在党组织基层干部的领导下,可以完成对社区内部闲散资金的集中,以此来获取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因为不同农村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差异极大,所以农村的招商引资难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优先注意农民合作组织的构建,然后在扶贫办的作用下积极动员农村群众以入股的方式来参加融资,并通过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来发展农村的资金互助制度,合作社可以通过在会员中以选举的方式来选出服务人员,并通过群众代表商讨的方式来完成规章制度的划分,合作社服务人员在制定每一项工作时,都需要与群众代表进行商讨,并将具体方案以透明的形式公开,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5]。
农村党建、思政工作开展时,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促使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广泛。在新社区模式的作用下,可以完成社区网站的建设,并在社区内部实现热点问题的公开。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方便上级组织实时进行监督,还能够满足基层群众对于信息的追求,提高农户参与感。当基层党组织制定的所有政策都能够在群众眼前开展后,便可以增强基层群众的主动参与农村发展的积极性,此时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层党建工作也将更加容易在农村得到认可,因为农户能够清晰感受到党建、思政工作与自己的个人利益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农村地区建设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基层工作,而农村党建、思政工作就是保证农村地区的顺利发展的基石,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农村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带动农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农村发展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农村党建、思政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