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03-18 06:41宋晓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农群体意识

宋晓慧,周 剑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群体对于“三农”的责任认识和服务“三农”意识,需要应用思政课教学构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全面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培养需求。本文的研究与讨论针对当前我国思政课教学的开展以及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民,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体现于多种方面,其中农业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领域中,需要着重强化我国的整体力量,因此需要积极用好现代化手段,提高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农业创新以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及新型技术革新与进步等等,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升级,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人就是人才力量。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农村劳动力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使得现有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弱化问题,对此需要强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可以全面提高广大大学生群体对于服务“三农”意识的强化与提升,积极引导学生群体投身到 “三农”事业之中,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人才力量。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教学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责任认识,助推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思政课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以及思政理念不断深入,因此用好思政课教学,进行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群体服务“三农”意识缺乏的问题和弊端,充分提升学生群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荣誉感,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中,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服务“三农”的贯彻落实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力量,与此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毕业之后就业难、创业难等多方面问题,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提供新的方向和渠道。

2 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于服务“三农”意识的认知程度较低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三农”意识培养在很多高校中进行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很多农业高校中“三农”意识的培育工作为重中之重,学校方面不仅通过思政课教学,同样也应用各类媒体手段、培训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三农”问题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水平。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失,主要体现于学生对于服务“三农”意识的认知程度仍旧较低,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当前的农业政策缺少了解,有些农林院校的学生同样也对农业政策了解不足,“三农”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仍旧不高,很多学生甚至并不清楚“三农”为哪“三农”,此类浅显的问题同样也彰显了当前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差。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着力推进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的贯彻落实,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对此类未来就业和发展渠道了解不清、认知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盲目的问题,没有及时享受到各类优惠政策。

2.2 思政课教学及相关培训方法亟待创新

现如今我国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对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培养和教学,而针对服务“三农”意识培养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很多农业高校会将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作为思政课教学以及其他专业课通识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对于其综合类学校而言,此类方面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仍然有所欠缺。在教育方法方面很多思政课教学仍然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缺少更加新颖有趣的授课方式,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无所减退,甚至有些大学生始终没有提起对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未来并不会从业农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对服务“三农”意识进行学习、参加相关授课意义不大,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助力作用。

2.3 思政课教学中欠缺服务“三农”意识培养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类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进步,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是对各类社会新型媒体和新理念接受最快的群体之一,他们更加容易受到新型媒体和网络环境中各类思想的影响,使之自身的思维观念和具体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在高校教育中需要切实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中缺少培养服务 “三农”意识的具体方法与对策。例如,很多农业院校中会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或应用现有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来到乡村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此同时也有支教团、医疗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但是究其根本此类活动并没有在高校中进行普遍推广,很多高校仍旧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授课,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失去对“三农”的积极性和探究性。

3 基于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 “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策

3.1 积极革新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 “三农”意识培养专题体系

3.1.1 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进行构建,首先需要与思政课为核心要素,抓牢课堂教学主渠道,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能够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觉悟,实现课程思政的良好效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源泉和要素,将思政课作为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三农”、认识“三农”,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当前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农业发展案例等,让学生提高对农业产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引用各类形象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的认同感,逐渐打破以往的理论知识灌输化教学,让学生逐渐提升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授课时可以应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充分整合形式与政策等思政课的传统授课内容,将相关教育专题与“三农”问题有效融合,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构建更有针对性的“三农”意识培养理论教育专题,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真正认识到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明确当前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需求。通过思政课教学专题的设置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助推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1]。

3.1.2 强化“一懂两爱”理念教育

“一懂两爱”理论教育主要指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也是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理念基础和要素之一。高校方面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一懂两爱”的理念教育,确保其能够全方面融入课程之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首先在“懂农业”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于农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对于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为基于基础要素,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专业课实习以及农博会交流等必要的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农业经验;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需要有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中应用各类视频课件、音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农业领域知识,让广大学生能够切实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乡村振兴建设的无限魅力[3]。

其次,在“爱农村”中,需要切实增强广大大学生群体的“三农”情怀和“三农”意识[4]。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可以以“三农”教育专题为具体案例,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农村认识,让他们能够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变以往对农村发展的错误认知和落后认知,感受新农村的建设成果。

最后,在“爱农民”方面,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典型人物事迹以及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等等,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养成尊重农民、明确在现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领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切实坚定大学生群体的“三农”意识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信念。

3.2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现如今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能够切实打破以往思政教育中的课堂讲授,限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禁锢,能够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在思政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也可以同大学生现如今所开展的各类实践教育活动进行融合,强化思路教育理念的贯彻,打造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新格局,其中可以积极应用实践教学手段,构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首先在大学所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主体相对明确,并且在实践教学目标等方面认知相对统一,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更多的融入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气氛,将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思政课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此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三农”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学校在开展实践教育时可以直接在农村地区选择实践教育基地或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农村的变化以及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成果。

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学生们往往会对当前农村的发展速度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产生巨大的震撼;也有一些同学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带来了巨大收益,感受乡村文明的巨大魅力。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以“三农”方面的题材,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调研方向等,既强化了学生的恋爱能力,同时也助推学生“三农”意识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三农”意识培养,离不开思政教育的开展,用好第二课堂同样也能够让学生深入民生、了解关注民生,在此期间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明白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3.3 提高对“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高校而言,需要切实强化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仍然缺少对“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和重要性认识,他们认为“三农”意识培养是很多农业学校所关注的话题,而对于本学校而言在“三农”意识培养过程中只需要简单带过即可,无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题讲授,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群体对于“三农”的了解不多。高校需要切实提升对“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视效果,在思政教育中,切实提升“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效果。

首先可以将“三农”意识培养专题纳入思政课教育的专题体系之中,强化对思政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估,针对“三农”意识培养进行思政教育老师的专题培训,也可以在该领域中引进专业能力更强的教学人员,确保学校思政课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媒介。除此之外,需要明确“三农”意识培养体系构建的相关规范,这也是我国很多高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在体系构建方面缺少必要的科学性要素,高校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明确“三农”意识培养的具体规范和详细标准,打造更加系统化合理化的体系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

3.4 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引导效果

现如今绝大多数大学生具备了自我认知和自律水平,大学生群体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需求,实现自我教育与引导,合理规划自身发展路径。思政课能够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就业产生尤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重要的阶段,培养大学生群体的“三农”意识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当前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较强的社会经验,三观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在就业背景下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可以着重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在生活过程中将就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等积极教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着重提高和强化服务“三农”意识。

例如,为学生适当讲解“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让学生能够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的丰富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切实转变学生以往对于农村的错误认知,有些学生一味的认为去农村工作“没面子”,对此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让学生明确农村发展和战略引导之下,农业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为大学生群体创造广阔的发展与就业空间。由此可见,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明确和自我评价,切实形成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真正明确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和广阔前景,让大学生群体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用之才,真正强化服务“三农”意义,助推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结论

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强化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构建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阐述了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主要问题,分别体现于学生群体认知程度较低,思政课教学方法亟待更新、思政课教学中欠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要积极革新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专题体系,从思政课以及“一懂两爱”理念教育入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提高对大学生“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引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助推我国思政课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断优化学生“三农”意识培养的对策和路径。

猜你喜欢
三农群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