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18 06:45:37李金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节现代汉语重点

李金梅

(长治学院中文系 山西长治 046011)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限于课堂。慕课、微课等优质资源可能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多媒体手段以及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思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移动终端设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兼容性学科,通过两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学生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其内部的构造规律,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能够运用语言理论,分析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为将来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一、传统“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现代汉语课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对大学学习方式不了解,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经过谈话发现,现在高中教学对现代汉语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涉及极少。在小学到高中阶段,语文课不受重视,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并不到位,很多同学认为语文课是橡皮课,学与不学一个样,没有很大的差别,且不能为中考和高考迅速提分,因此,虽然学习了十几年,但是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很差,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水平不高,现代汉语知识基础薄弱。大学里的《现代汉语》课程,不仅要系统地教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汉语基本理论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因此大一新生对现代汉语课感到陌生,认为现代汉语课单调枯燥,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陈旧,师生互动较少。全国大部分高校的《现代汉语》课,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课后耐心答疑,学生课后写作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固定,教学目标统一,老师负责讲授基本理论,学生被动接受基本知识,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已经是2000年新生代,教师仍然沿用20世纪的教学模式,50分钟的时间只能听见老师铿锵的讲课声,听不见学生稚嫩的质疑声。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踉踉跄跄。即使课堂上偶尔有提问,也是一问一答,缺少深入的探讨。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空间,师生互动较少。

(三)教学手段落后,教育资源闲置。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源于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是人们对教学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20世纪前教育界认为“教学是艺术”。20世纪以来,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教育理念,教育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注重以德为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虽然很多高校《现代汉语》课,已然是精品课、资源共享课,但是,由于网站的维护不周及宣传不够,利用率却极低,甚至是零,导致教育资源闲置。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重构。首先,“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要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确定现代汉语知识点的重点非重点。重点内容将被拍成微视频,为将来网上观看视频打下基础;非重点内容则作为线下自学内容。现代汉语课共有六章:绪论、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其中语音、词汇、语法是重中之重,其他三章是次重点。再确定每一章的重点内容,如语音章辅音与声母、元音与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等内容是重点,其他内容如音位、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不是重点。最后确定每一节中的重点内容,如,音节这一小节,“音节的结构”和“音节的拼写规则”是重点,“拼音”不是重点。每一章每一节都重新定位,为后面重点内容的视频化提供依据。

(二)“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和视频化。在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重点内容之后,再把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小知识点,即内容碎片化,为拍微视频做好准备。如,“音节”这一节,重点内容分解为音节结构分析、音节结构特点、声韵拼合规律、音节拼写规则等4个小知识点。在碎片化的基础上,利用电脑、EV录屏把碎片化的内容录制成微视频。如“音节”这一节录制4个短视频。每个视频时间在10—15分钟之内,给每个短视频起一个名字,即实现重点内容视频化。

(三)《现代汉语》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过程。

1.利用课余时间线上观看短视频,深度预习。提前两到三天将某一节录好的短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并通知学生在上课前观看视频,并做好笔记。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打开视频进行学习,对重点知识深度预习,为线下课堂提出疑问做好准备。如“音节”这一节,要提前两到三天将录好的短视频音节结构分析、音节结构特点、声韵拼合规律、音节拼写规则等短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学生在上课前把这四个视频看完,完成深度预习。

2.利用线下课堂提出疑问,共同深化。在学生自学重点内容的基础上,线下通过各种形式内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每节课主要包括答疑、测试、讲解、讨论四个环节。答疑环节,主要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测试主要检测学生预习程度;讲解环节主要解答学生的共性问题;小组讨论环节主要通过讨论老师设置的问题对重点内容进行升华,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音节”这一节,线下课堂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你来问,我来答”,学生提问,老师解答,以解决学生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学生问:音节和汉字是什么关系?老师答: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如,“我爱你,祖国”这句话有5个汉字,也可以说有5个音节,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特殊情况是儿化的时候两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如,“我去看电影儿”,这句话,有六个汉字,有5个音节,“电影儿”是2个音节,而不是3个音节。第二环节,测试环节。老师出题检查学生预习程度。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发现问题,检测预习程度。

讲解环节主要在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进行讲解。讨论环节学生运用老师设置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音节”这一节的讨论环节,老师给出的问题是音节结构的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发至微信群,以便大家一起观摩学习,老师只需把大家共同的问题进行讲解即可。通过小组讨论,实现共同学习,互相学习,实现对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升华。

(四)《现代汉语》课程第二课堂的开辟。现代汉语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线上线下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进行实践,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研究学生实践的主题,提供实践内容,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探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从而开辟第二课堂。例如,在第二个学期,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完成实践调查报告,由老师提供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调查素材并推荐一人撰写调查报告,老师指导并修改学生的调查报告,最后组织一场调查报告会,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写调查报告的过程、成果及收获,并设有奖项,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法生活中语言现象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参与感、荣誉感。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意义

(一)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传统课堂采取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权,而“现代汉语”课是一门比较单调枯燥的语言课,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将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学生知识内化,如,分组讨论,课内测试、微信讨论等。还有学习通签到,微信群发作业图片、红包点名等,这些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让课堂上不再出现低头族和旷课者。

(二)转变教学主体角色,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差异化的目的。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小组学习、团体协助学习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微视频随时随地点击播放,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有助于学生语言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目前,很多高校“现代汉语”课不仅是精品课,而且是资源共享课,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被闲置。我们可以利用精品课资源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校园网已经实现校园全覆盖,学生每人拥有一部手机,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学习通进行教学视频的播放,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学校的各种互联网资源都可以充分被利用。

(四)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提供新思路。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率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可以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参考,也可以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角度,促进各高校教学改革的进度,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动力。

猜你喜欢
音节现代汉语重点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拼拼 读读 写写
重点推荐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今日重庆(2017年2期)2017-03-04 01:59:12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重点报道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3
重点报道
中国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24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