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卓汉与安徽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2022-03-18 06:45陈健华潘玉龙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寿县安庆安徽

陈健华 潘玉龙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0)

一、求学期间,投身爱国

1898年,薛卓汉出生于当时安徽省会安庆。薛卓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薛卓汉从小生长于一个充满革命色彩的家庭,薛卓汉的父亲薛毅真是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时期在安徽稽勋局粮台做后勤工作,二叔薛子祥也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且担任同盟会安徽支部长。[1]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薛卓汉从小就接受着民主思想的熏陶。

1911年,薛卓汉进入怀宁县立小学读书,1913年,由于社会动荡和家庭变迁等原因,薛卓汉一家不得不返回原籍寿县窑口集居住,同年,薛卓汉考入寿县县立小学,毕业后成功考入旅沪安徽中学。

1919年,薛卓汉转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二农”)继续深造。当时芜湖是安徽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集聚着各类社会人士,思想碰撞比较激烈,社会风气也相对民主,薛卓汉在芜湖求学接受先进思想教育,进步很快。同年,五四运动爆发,二农的师生率先响应北京的师生运动,在芜湖也爆发了反帝爱国主义游行示威。在这次运动中,薛卓汉表现突出,逐步展现出自己的领导和革命斗争能力,随后,薛卓汉被选为芜湖各界对日外交后援会委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号召力。

在五四运动中得到锻炼的薛卓汉,明悟人民群众才是结束中国当前悲惨社会现状的最主要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人民群众的教育和改造中。1921年,薛卓汉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3月21日,代表芜湖学生联合会,领导芜湖人力车工人和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这是安徽现代工人运动的首例,也让薛卓汉成为安徽现代工人运动的最早发起人。同年,在经过王坦甫(安徽公立职业学校教师)和吴天觉(芜湖甲种商业学校教员)介绍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卢春山等4人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在这期间,薛卓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社会调查工作,为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3年,薛卓汉同曹蕴真等人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期间受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等同志教导,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11月,由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决定,批准薛卓汉为中共候补党员分子,不久后经施存统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全国党员数量并不多,安徽省仅有6位,这6位分别是曹蕴真、薛卓汉、鲁平阶、徐梦周、毛延桢和高语罕。薛卓汉也成为安徽籍最早入党的无数不多的党员之一。”[2]在上海大学求学期间,薛卓汉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向党靠拢,同时积极从事各种革命活动。在校内参加学生组织的驱逐右派分子中学部主任陈德征进步活动,在校外也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时上海有一家由寿县人开办的面粉厂,其中绝大数的工人都来自于寿县。薛卓汉利用其寿县老乡的身份深入群众与该厂的工人打成一片,积极向工人们介绍《中国青年》《向导》和《劳动音》等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我们的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我们的革命。[3]治乱兴替国家危亡之际,革命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身处这样年代的青年,难免会感到迷茫绝望,但是,正是因为有如薛卓汉等共产党人怀满腔热血,奋不顾身,敢于革命并坚定的投身到救国救民的运动中,才使中国于内外困顿之中窥见一缕光亮。

二、投身革命,创建党组织

在芜湖和上海求学期间,薛卓汉经常同当时来自于寿县的老乡徐梦秋、徐梦周和曹蕴真等人利用寒暑假期返回家乡,通过邮寄进步书刊、演讲和举办工人夜校教育等活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并先后发展方运炽(又名方英)、陈允常和曹练白(时任小甸集小学校长)等人入党。

1922年,徐梦周在入党以后奉党组织的命令,回到家乡寿县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并由徐梦周、曹蕴真和鲁平阶三人建立“二三同志的组织”——即中共寿县小甸集小组,组长为曹蕴真。[4]此时,随着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党中央认为寿县组建党组织的时机已经具备。1923年12月,薛卓汉、徐梦周和曹蕴真等人依据党中央指示,从上海返回寿县小甸集老家秘密筹备成立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安徽小甸集特别支部。当时的情形:“在昏黄的没有灯下,在绣有镰刀、斧头的鲜红旗帜下,他们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不怕牺牲,永不叛党。”[5]这表明了薛卓汉等人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不屈的意志,成立后的小甸集特支部属于中共中央领导,并且与中央设置有“交通”,专门负责往来通讯沟通问题。小甸集特别支部在成立之初的目标就很明确,对内发展党组织,对外进行农民运动。这一时期党员多是以教学作为宣传的主要手段,薛卓汉也不例外。当时薛卓汉在小甸集小学以教书作为掩护,经常携带留声机、笛、琴等乐器,将宣传活动寓于文娱活动之中,向农民和工人宣传革命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寿县当地党组织的发展。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后,薛卓汉又先后成立瓦埠小学支部和宋竹滩支部,使当地的党员陆续增加了20多人,农会和妇女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薛卓汉在家乡发展党组织时期,也没有忘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1924年他把自己在寿县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整理写出《皖北寿县农民生活》,出版于《中国青年》第五十三期。文章指出:“寿县和沿淮河各县大致相同,农民经济状况处于自耕农地位降到佃中农地位,从家庭手工业地位降到失业地位,……分析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一地主的压迫;其二士绅的敲诈;其三官吏的苛暴;其四军队的勒索等等。”[6]这是一篇符合当时寿县农村现状,深刻揭露人民遭受的灾难和剥削阶级罪孽的文章,反映出此时薛卓汉思想上逐渐成熟。

三、领导运动,壮大革命力量

薛卓汉在寿县播撒革命火种后,1925年春,陈独秀又派遣他回到安庆恢复当地的党和团组织建设。薛卓汉到达安庆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团结当地人员,建立起安庆团支部,使安庆当地的团组织工作进入正常化。随后,又同徐梦秋在安庆展开工作,积极发展本地党员,吸收外地党员,并最终创建作为安徽省委前身的中共安庆特别支部,与小甸集特别支部一样都是隶属于中共中央领导,薛卓汉任安庆特支支部主要负责人之一。同年,上海发生“五卅”反帝运动,薛卓汉此时已经身染重疾,但他仍然战斗在革命前线,领导安庆党团支部发动工人、农民、商人和学生等各个阶级举行罢工、罢课和罢市游行以支援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人民群众的爱国行动。在这次斗争中,薛卓汉认识到提高工人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性,为此他撰写《普及平民教育的意见》,宣传普及人民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1925年9月,为提升党内干部的能力,受党中央的指派,薛卓汉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第五期甲班学习,这里汇集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最富有斗争经验的农运干部,在学习期间,薛卓汉结识到毛泽东、周恩来、澎湃等人,了解到如《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中国民族革命史》等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文章和课程,不仅丰富了薛卓汉的理论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薛卓汉对于农民运动的信心,为后来薛卓汉在安徽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奠定理论基础。

培训结束后,薛卓汉立即返回安徽参加工作。1926年,薛卓汉担任国民党临时党部的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之后,又在寿县窑口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薛卓汉出任寿县团地委书记。由于他受中央指派需要到安庆进行工作,地委工作只能交由他人。薛卓汉到达安庆后与时任国民党安徽党部秘书长的柯庆施进行合作,负责安徽地区的党组织工作。由于此时安徽仍旧处于军阀统治之下,作为省城的安庆仍然处于危险之中,各项工作必须秘密进行。薛卓汉配合柯庆施利用国民党的党政机关发展和壮大中共的党、团组织。期间,薛卓汉受柯庆施指示筹建中共安庆地委,并成为地委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中共安庆地委工作期间,薛卓汉积极创办夜校、报刊和图书馆,举办各种培训班,培养党政干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同时,深入发展国民党左派力量,坚决同国民党右派和其他反动分子作斗争。这一时期是薛卓汉最为忙碌的时期,他身兼数职,但是,“同志们永远看不到他的埋怨,看到的只是他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在领导农民运动工作中,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在农讲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鼓励同志们,学习澎湃在海陆丰的斗争经验,认为“只要像海陆丰那样,把农民组织起来,同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团结起来,中国的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也使得和薛卓汉一起工作的人都备受鼓舞充满信心。1926年北伐军打到了安徽地区,沉重的打击了孙传芳的军阀势力,但是,反动军阀不甘心失败,在安徽等地进行顽强反扑,先后查封国民党左派办的安庆法专和建华中学,逮捕并杀害中共党员杨兆成等,基于此,薛卓汉等随国民党左派的安徽国民党临时党部撤离安庆。

薛卓汉撤离安庆后,跟随党部到达武汉,随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薛卓汉跟随北伐军重新回到安庆。北伐军的到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工农运动不断兴起。薛卓汉抓住时机,利用其国民党中央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做掩藏,领导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1927年,薛卓汉召开全省农民协会筹备会成立大会,会上薛卓汉成功当选为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这也使得全省农民运动进入到一个高潮。

正当革命进入高潮时期,国民党右派分子不断潜入安庆地区,制造各种恐慌,使革命和反革命的矛盾日趋尖锐。1927年,蒋介石派遣到安庆地区的右派分子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等反动势力与革命势力进行对峙,安庆局势紧张。3月20日蒋介石亲自前往安庆勾结、雇佣、指使当地的地痞流氓、西山会议派分子、贪腐分子、土豪劣绅和其他反动势力呼喊着“对付光明甫,打倒周松圃,击杀薛卓汉”的口号蜂拥般冲进国民党左派党部和总工会,还冲进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撕破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国民党党旗等。薛卓汉接到消息后,一方面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撤离,另一方面转移党的重要资料,但他自己却没有及时撤退。在这次事变中,薛卓汉被打成重伤,数十人受轻伤。蒋介石在安庆制造的三二三事件后不久就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薛卓汉镇静自若,完成党的转移地下工作后,带着重伤之躯返回寿县老家养伤。同时,在革命形式愈加严峻时期,薛卓汉仍奔走在皖北各地区,秘密发展和创建党的组织。

四、蒙受冤屈,含恨而亡

1928年到1929年,薛卓汉继续坚持在寿县发展党组织活动,建立一个区委,一个特支和19个支部,总计发展党员200多人。1930年国民党追捕通缉薛卓汉,致使其妻子被敌人殴打致死,这是薛卓汉一辈子的痛。同年,为了适应革命的形势,中共决定组建鄂豫皖苏区,薛卓汉进入苏区工作,并被任命为红一军政治部副主任,这一时期,由于早年的劳累,敌人的迫害以及妻子的遇害,已经使得薛卓汉的精神和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坚持坚守岗位,奋战在革命的一线。1931年底,薛卓汉在安徽金寨县洪甸区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3岁。

解放后,在周恩来和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亲自过问下,党也彻底澄清了历史上的这一大冤案,1951年,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追认薛卓汉为革命烈士,至此,薛卓汉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才得以昭然在人民群众面前。

结语

1923年出生的薛卓汉,成长于一个充满革命色彩的家庭,在接受民主思想的熏陶后,积极投身到无产阶级伟大事业中,对安徽省早期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愧是革命的先锋,党的忠诚战士,他的革命业绩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寿县安庆安徽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鱼殇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对问题代表说“不”——安徽省寿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