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2-03-18 05:25:35王凤香王丽洁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

王凤香,王丽洁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审计处,北京 100083

内部审计通常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对日常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与评价来促进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通过设立审计机构对高校自身活动开展相应审计的活动,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着高校治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分析探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高校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监督和制衡,容易产生腐败和违规违纪事项。为实现高校内部权力制衡和促进发展,必须有相应机构进行监督。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教育事业发展,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少部分高校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高校内部审计主要围绕经济责任审计、预决算审计、工程审计等开展工作,并尝试开展绩效审计、专项审计。审计工作整体上还是与资金使用或者说与经济相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多样,业务活动更加复杂,内部审计在预防腐败、防范风险、规范管理、完善治理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但高校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与新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影响高校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地位不高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校的一个监督部门,理应在高校内部有较高的地位。但实际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一般都不高,存在感较弱。单独作为职能部门设立的审计机构还有一定地位,而作为合署办公或依附于其他部门设立的审计部门,大部分师生不知道有这样的单位存在。一般来说,我国重点大学更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而其他高校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都缺乏足够的重视,除了象征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工程审计外,积极主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较少。高校管理层将时间和资源大多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上,还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和规范管理有极大促进作用。

2.内部审计没有实现全面覆盖

由于经济问题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审计的关注点也主要在发现可能的经济问题上。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校经济方面的问题在逐渐减少,而非经济问题不断出现。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集中在预决算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过度强调资金链及其流向的合规性、合法性,忽视对风险防控和教学、科研及管理中不涉及经济活动的事项审计,给高校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风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风险,也包括对高校声誉或荣誉方面的风险。高校腐败问题在招生、就业、毕业等非经济领域不断出现。比如学术不端带来的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质疑,教师师德方面的不良影响对学校声誉的损害等。在资产审计方面,重视有形资产审计忽视无形资产审计。审计署2018 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1]。由此可见,高校内部审计范围还有待拓宽。

3.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到位

有效的监督与评价非常有助于高校发现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风险点。通过发现这些薄弱环节或风险点来倒推权力运行和职责履行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高校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也为高校加强廉政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但高校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没有真正发挥好审计职能,一些审计报告发现问题不到位、评价不客观、建议不具体。有些需要事前审计的工作做得不够,比如很多经济责任审计未能实现先审计后任免。

4.内部审计专业力量和技术手段缺乏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领域体现在财务、工程、法律、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虽然审计人员拥有丰富的财务、审计理论知识,但随着审计业务的日趋复杂,审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越来越高。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提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2]。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手段比较欠缺,一般只是在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时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简单处理,大部分情况还是手工作业,审计效率低下。同时高校各种软件互不相通,存在信息孤岛,不能有效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5.审计结果未能充分利用

审计的价值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3]。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情况。由于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影响,对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缺乏发言权,导致学校管理层和被审计人员不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很多人认为审计工作是走程序,对审计结果没有充分利用,除非重要问题,一般较少进行审计问责,审计结果被束之高阁,造成屡审屡犯。对审计结果利用不到位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结果公开,未发挥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相关管理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事项。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也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更新审计理念、拓宽审计职能、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促进高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1.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完善高校治理体系

要实现高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避免出现可能的风险和隐患,关键在于权力的制衡和岗位职责规范履行。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所处的地位和权力层次。为保证权力的规范运行、资源合理配置和资金有效使用,高校可以设置四道防线。

高校决策层是“第一道防线”,负责决策和授权及调整和完善高校治理体系;负责执行的业务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办理具体业务和资金使用;财务部门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第三道防线,合格履职的财务人员能够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第四道防线”,不参与管理工作,监督前三道防线,与纪检监察部门一起为高校廉政建设服务。高校内部审计要坚持全覆盖的工作理念,成立审计委员会,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对业务部门工作的监督,更有利于对审计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内部审计部门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从提高质量、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审计岗位,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作用。

2.统筹利用审计力量,协同推进监督工作

有效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但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建设,并非一定通过增加审计人员来实现。由于高校人员编制的限制,主要力量都在教学科研等关键岗位,因此审计部门很难增加编制增加人员。应重点加强内部审计骨干人员建设,进行审计审核与把关。具体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利用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高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统筹利用各种审计力量必将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和发展趋势。高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外部力量使用,如聘请兼职审计人员、借用内部人员等措施整合审计力量。不管使用何种审计力量开展工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都要加强对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并对最后的审计结果负责。同时还要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增强审计的实际效果,推动高校事业发展。

3.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增强内部审计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有监督、评价和建议的职能,其中评价和建议职能可以归纳为服务职能。高校资源相对富集,产生权力设租和寻租的空间较多,只有实现审计全覆盖,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和预防腐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需要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监督全覆盖,消除监督盲区。既要关注资金的有效使用,也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关注非经济业务方面的风险,关注声誉或者名誉可能对高校产生的损坏或影响。经济方面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问题。主观上出于贪腐目的的问题逐渐减少,而客观上产生损失的问题仍然存在,如基建修缮方面。教育部在2020年《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了11个方面审计内容,除了经济方面的审计内容,还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内容,如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4],为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围绕高校治理、业务监督、管理监督开展风险审计和绩效审计,避免权力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所有舞弊、损失、浪费都是风险),促进资金使用产生良好绩效,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高校在开展审计监督的同时,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坚持风险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及时查找阻碍制约高校发展的环节、规定,对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预防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应强化绩效审计,关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投入绩效问题,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统一。上级主管部门也应把治理体系的完善作为对高校负责人的考核指标,督促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重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4.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整合审计技术方法

信息化正成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加强审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高校要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当前最紧迫的是将审计信息化建设融入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体系,整合各种管理软件,打通数据链,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把审计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系统融入其中,以权力和职责运行为主线,从业务入手,强化过程控制;同时整合审计技术方法,把传统手工审计与信息化结合,把现场审计与远程监督共用,把事后审计与事前监督互审,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5.强化审计问责和结果运用,发挥审计效能

审计结果的利用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果不进行问责,将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审计结果如果不能得到运用,则审计将失去意义。审计部门要分析汇总发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校管理者提出建议,促进学校改进管理和完善制度,从而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为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奠定良好基础。学校相关部门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根据审计反映的问题,及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同时加强审计工作宣传,既宣传正面典型也宣传反面案例,对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要及时公开通报,强化高校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促进高校管理的规范。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手段,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应切实发挥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地位;统筹校内外审计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审计全覆盖,为高校发展服务;加强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审计信息化平台;强化审计问责和结果的应用,发挥审计在规范管理、防控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作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10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