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带给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以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课“日月潭”为例

2022-03-18 04:28宫上舒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日月潭学科课文

宫上舒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课堂效率与教学的质量;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应用,丰富了课堂的常态化教学,也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巩固与理解。如何更好地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教师将课程知识点与学生真正需求科学化地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过度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普遍采用播放幻灯片、音频视频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日趋广泛地应用,很多教师更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点,而忽略了教学知识点是否真正适用于信息技术去解决,存在过度运用信息技术的现象。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整合点越多,课堂教学新颖度就越高,并没有根据教学的内容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对话的时间被缩减,不仅没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应用过于花哨

高超的信息技术运用固然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并不代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适合引入信息技术。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过多地插入图片或者视频,并且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点越多,技术越高超,就代表着课堂越新颖。这样一来,学生被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所吸引,很容易沉迷于多媒体软件中,反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探究。

(三)信息技术形式单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普及了一段时间,但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思维禁锢,即使有意识地去运用信息技术,但形式还比较单一,应用还比较浅显。如仅利用图片、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课件,使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理解有偏颇。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好奇心也日渐减退。这不但不利于课堂知识点的渗透,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App 软件的应用,都需要教师熟悉计算机技术。然而,一些学校缺乏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也比较薄弱。这一方面会导致一些有想法的教师无法顺利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另一方面也会使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起来比较缓慢,掌握信息技术不够熟练,导致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较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要广泛渗透于语文学科;二是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因而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天性。这种特征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保持高效、持久的课堂专注度,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基于此,依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音视频内容,可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形式变得直观、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词意、体会意境、了解创作背景等,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教学知识点,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使得语文教学信息的整合效率显著提升。实际教学中,教师能针对某些重难点进行整理,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知识印象,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训练任务,然后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做出调整,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

(三)有效缓解学生语文学习压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内容丰富,教学繁重的特点,这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降低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不适感,使其能迅速进入课堂情境,缓解学习方面的压力。

三、课例分析

《日月潭》 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主题为“家乡”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台湾及日月潭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有的放矢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策略

(一)VR 视觉冲击与情感激发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真的让很多设想成为简单的操作。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图文对照对生活经验缺乏、秀美感受力不够的低年段孩子来说一个很大的挑战。而Storyboard VR 制作,可以把现有的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需要很好地结合。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日月潭的美,笔者采用“VR 设境,激趣引思”的方法,制作了一个50 秒钟的视频。视频的基本素材来自网上介绍日月潭的航拍素材以及清晨和傍晚的景物图片特写,同时结合一段导游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日月潭的树木茂盛、群山环绕。通过VR 视觉冲击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学习资料包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习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日趋重要。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让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根据学生的特点,我用iBooks 软件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名叫“走进日月潭”的学习资料包,其包含了日月潭传说、地理位置、词语理解等多方面内容,分梯度地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比如,在《日月潭》 第一段中有“群山环绕”一词,词语抽象而概括,课文中又没有关于“群山环绕”的内容解释和图片,因此,多数学生对这一新出现的词汇不理解。那么,学生通过观看了学习资料包中“群山环绕”的视频,有了自己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后,笔者再点拨一句:“所以‘群山环绕’ 的‘绕’是‘围绕’ 的‘绕’,你们可千万别写错了!”这样,个体的自主学习既达到了纠正错别字的作用,又比集体学习点开一幅幅景观图,再讲解字义,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资源的积累更能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再次学习,避免了识图和观景的非语文学科倾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

(三)交互平台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学生思维训练应是语文课堂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不是只有理科课堂才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然而,多数时间里,学生通常会被机械的作业和简单的问题禁锢了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的过程即是锻炼思维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升必从思维训练着手。比如,《日月潭》 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很好地描述了日月潭的构成和形状,从而说明日月潭 的名称来历。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画一幅图,脑海中记住的是一幅画面,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复现就会容易很多。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笔者利用Seewo 交互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文字俯视日月潭,用拖拽的方法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补充完整。集体汇报时,笔者听到了两种阅读课文的方式,也是两种思维方式。一位学生边演示边说:“我发现左边像圆圆的太阳,是日潭;右边像弯弯的月亮,是月潭。”另一位学生边演示边说:“我先找到了湖中央的小岛——光华岛,一边圆圆的是日潭,另一边弯弯的是月潭。”这两种思维方式,就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顺序,于是,笔者再引导:“那课文中是怎样介绍日月潭构成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顺序和描述的方法。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阅读方法,更提升了写作能力。

(四)推送二维码与习作表达相结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信息技术融入习作拓展的环节中,不仅丰富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容,而且提升了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学生在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特点。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积累习作素材,笔者在课上的拓展环节用草料二维码向学生推送了日月潭傍晚的景物图片,每张图片相应配有三个难度层次的语段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图片仿照课文结构和语言进行描写。从而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进入词、段的精彩世界,借助已有文字、生活积累和图片理解,去感悟词、句的意蕴,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这样,习作的训练不再是被动地积累,而是积极地运用。课上学生生成的优美语段可以保留为学习资源,学生在反复练习满意后,还可以增加成就感。

(五)虚拟课堂与课后巩固相结合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后巩固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一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回顾以往常规的语文课后巩固形式,大多采用“习题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课上掌握的效果,以此来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确实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字音字形、课文结构、内容理解等方面的情况,但是大大加重了教师课后的负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低年段孩子的写字量非常有限,识字方法、阅读方法和各项习惯都在养成之中。因此,降低书写的难度,通过选择、判断、语音等方式反馈,同样能起到摸清学生掌握程度的作用[3]。因此,笔者尝试使用iTeach 虚拟课堂软件,将习题单以选择题、判断题或简答题的方式编入并作为课后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用15 分钟的时间在线检测,后台的数据统计就能很快地显示学生对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掌握情况,各个选项分别是哪几位同学选择,学生也能同步看到答题正误。笔者可以根据数据统计,迅速确认复习的重难点,进行更适合学生认知的时间分配。而简答题,用语音的方式输入,软件转化为文字后给教师快速浏览。虽然语音的转换不会十分精确,但是大致的意思能够判断。在教学 《日月潭》 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四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字音、段落理解、句子朗读技巧和文章主旨把握。通过课后检测发现:学生对于字音的掌握比较好,39 个数据样本中,选A 的35 人,选B 的4 人,注意到了四字词语的前鼻音发音,因此关于字音的强调不必多花时间,通过平时齐读重点词语和句子即可完成,在课文朗读教学中也可再强调。第二题的数据显示学生朗读要点掌握缺乏,选A 的 15 人,选B 的12人,选C 的 5 人,选D 的7 人,四项齐全,因此在复习时要作为重点指导。第三题对于课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选错的学生仍然有5 人,需要后期关注这5 位学生的掌握程度。第四题的错误最为严重,各个选项的分布相当,证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非常欠缺。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历了从分享到探究到拓展到交流到感悟的过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有用而为之,有意而辅之。这样的运用既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提升了课后指导的针对性,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载体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日月潭学科课文
日月潭日月盼
【学科新书导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背课文的小偷
《日月潭》中的“像”
“超学科”来啦
背课文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