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2-03-18 03:43戴园园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育

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7)

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健全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对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优化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方案,这对于创新涉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帮助。

一、双创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的指导型方案。涉农高职院校为了遵循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点放在强化专业素质,对创新创业素质和品格很少囊括。[1]新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专业知识掌握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农牧专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能胜任具体操作,还具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这就是涉农型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对比来看,目前涉农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大多以讲座形式的知识讲授为主,辅以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各类大赛等方式。开设的课程在全校开展,广泛型强,教学方式单一传统,闭门造车,理论为主,缺乏实操性强的教材,考核非常松散,学生学习不积极,为学分而学,学完就忘,很难实践创业。[2]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有限

研究创新创业的人不一定能教好创新创业课程,创过业的人也不一定能上好创新创业课。由于创新创业课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授课教授多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专职或兼任,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性,授课大多停留在理论自身认知水平。[3]但是从授课效果来说,创新创业课需具备市场、管理、财务和法律相关知识,应该具备一些创新创业实际经验。当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自身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不多,实践活动不够

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但是目前涉农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内容简单,与实际脱节,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实践教学平台,也没有与政府和企业等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并没有将企业资源引入涉农高职院校,只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培训,因此这样很难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4]

二、对双创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一)烘托涉农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园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首先,学校要成立主抓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建立从院级到校级层面的领导机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其次要把握住国家、省级、行业内各项创新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在校园大力宣传就业创业的政策,税务减免和资金扶持,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有多大,使学生意识到创业也是人生可以选择的职业发展选择。再次,对涉农高职学生开展服务“三农”问题的宣传。从三支一扶到返乡创业、从服务三农到乡村振兴,让学生从乡村建设变化中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迅速,培养学生的爱农思想。最后,培养宣传一批典型模范人物。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学生面对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潸然泪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只让学生爱农,没有典型人物是不行的。将一批优秀涉农企业代表或优秀创业毕业生树立为模范,影响在校学生,请他们返校做演讲,用其创业经历打动学生的内心。[5]

(二)优化创业教育载体,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用科研成果支撑教学与比赛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偏重理论,实践性和经验不足,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与更新,将课程结构重新组合,同时将专业老师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作为教学案例放在教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也可以建立科研团队,由专业教师带队在校外建立创业科研基地或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6]

2.优化课程设置

湖南S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面对全院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学分管理,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3.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交叉

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色,都设置了交叉课程,大多是选修课。如:农业经济、农庄发展、食品创业课、管理创业课等等。这是对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更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涉农专业特色的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农业现代化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1.加强实训中心和基地建设

湖南S学院结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了实训实验中心、实践基地建设和开发,将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引进优质师资和创业导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专门制定了实践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使实践教学更优质和规范。[7]

2.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以学生会、团委为依托,增强创新创业氛围和荣誉感,组建团队,运用专业优势,入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好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以湖南省农业类技能比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比赛。同时结合涉农高职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各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经验。

(四)壮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校内外都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把创新创业导师“请进来”来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一方面加强对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送到企业和校外机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8]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不仅授课,还可以指导创新创业大赛。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比如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孵化团队、竞赛成果、专业发明专利等都可以转换为学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或创业比赛,都计入工作量,给予资助。通过这种激励制度让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发展与共生。

(五)把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

通过“必修+选修”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把农业类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以专业课老师为主力,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9]同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加思想政治环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比赛中突出课程思政元素,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开创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六)制定“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第二课堂考核机制

“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适应产业转型而制定的方案,本质是以政府、企业和学校为核心,以教师、企业为培养团队来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这一体系中,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互相融合和利用,教师专职授课,企业家兼职指导,交替教学,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创业教育载体,而且促进了专业成果的转换。把“双元”和“双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双元”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双师”指的是校内导师和企业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让理论教育走入企业,将实践教育引进学院,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大有增益,更能孕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生态环境。[10]

(七)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共识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性,取决于在学生中有没有树立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理念。我院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将这一培养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全过程,我们着重培育学生在思维、知识上的能力。

三、结语

202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909万,首次突破900万,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的大规模增长必然会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激发创新创业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组建创业团队,进行自主创业,是当前就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湖南S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以专业教育为依托,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主阵地,通过“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等教学手段,创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孵化学生公司34家。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