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融合、四体贯通”
——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实践路径的有益探索

2022-03-18 03:43范成龙赵秀花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马学子思政

范成龙,赵秀花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强调“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这为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青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力量,当前我们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青年政治素质、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实践方式和创新品格关系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因而,高职院校必须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青年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按照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要求培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2020年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培养机制,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切实在各行业各领域为党输送一批青年政治骨干”。自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开展以来,各个高校积极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思创融合作为思政教育与双教育结合的产物,为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视域。高职院校能够依托青马工程将思政教育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为创新创业寻求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同时,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够涵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载体。因此,以“思创融合”为导向的青马工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增强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现有研究基础与现实的必要性

随着青马工程的深入开展,关于高职青马工程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围绕“高职院校为什么开展青马工程”和“高职院校怎样开展青马工程”展开了深入探讨,重点是在高职青马工程的开展中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如下:第一,从全局视野看,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目标要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提质培优为重点,全面考察青马工程开展的对象。第二,从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建设的体系看,对青马工程的运行机制、政策保障、基本原则、现实路径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的意见。但是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青马工程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明显,尚未结合院校发展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尚未结合学生成长规律;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明显,尚未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总的来说,关于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研究成果存在视域狭隘、针对性不强、路径相似、内容空洞、流于形式的现象,尚未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主体的特点,缺乏适合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的运行机制和具体路径,这些问题导致青马工程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无法真正在高职院校“落地”。

思创融合作为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结合的产物为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视域。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应以思想引领为基点,以创新创业为过程,以内化工匠精神为目标。这不仅能够遵循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规律,提升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更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创新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形式和内容。基于此,在已有关于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研究基础上,以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为桥梁,着力开展“以思政育人,以双创化人”的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分析现有的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瓶颈,试图构建契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青马工程运行模式,指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开展青马工程的实践方略,丰富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升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质量。

二、可行性:青马工程中“思”与“创”的互融互通

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高职院校地位不断凸显,高职院校育人方式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是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等器物层面的变革,而是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话中曾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青马工程作为育人的重要方式,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端正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深刻理解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就必须“从它们的特殊意义上来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因此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按照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发展要求,把握高职院校开展青马工程的特殊性,契合高职学生“知、情、意、行”的主体特点,以思政育人为着力点,以双创育人为落脚点,在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妥善把握“思”与“创”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二者的互融互通。

思政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这为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了方向。开展双创教育的主体是人,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是人,倘若人不能了解时代发展需求,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就会成为“单向度的人”。青马工程以优秀青年团员为主体,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以思想引领为关键,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桥梁。一方面,青马工程中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契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贯穿于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促使青马学子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青马学子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青马工程中的红色实践锻炼能够开拓青马学子的创新视野,准确把握国家和所学专业的大方向,激发青马学子的创新意识,提高青马学子的创新能力,内化工匠精神。

双创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基点。开展青马工程的价值是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这个主体不仅是满足个人自身的需要,更是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指出:“组织引导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群众工作实践、各种重大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倘若青马工程的开展只是落实在思想层面,不考虑国家和群体需要,不具备实践价值,那么青马工程的开展就不具备实践基点。一方面,青马工程中的双创教育能够与时代同呼吸,适应社会转型下经济政治发展下的新特点,发挥高职院校对于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青马工程中的双创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能够极大激发青马学子的热性和参与度,能够使青马学子近距离接触创新实践、贴近创业榜样,这不仅能使青马学子的自身需要得到满足,为青马学子的就业问题提供现实出路,更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库,实现“思、创”协同育人。

三、以“思创融合”为导向的青马工程的实践路径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青马工程的运行亦是如此,不仅要考虑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兼顾其实施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基于此,我们在高职院校中以思、创融合为导向,认真探索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相互融通的青马工程实践路径。

(一)主体: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顶层设计是突破现有开展青马工程瓶颈的一种方法,而实施的方法既包括对于固有开展青马工程经验的总结,也包括现有开展青马工程实践的探索,因此青马工程的顶层设计不可缺少的是渗透着理性的人,顶层设计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青马工程中具有不同分工的人。

第一,党委、团委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目标,明晰青马工程的角色定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认真研读共青团中央下发的文件,结合青马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把握校企合作的机遇,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对以“思创融合”为导向的青马工程的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明确界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青马工程。另一方面,制度的设定需要紧密结合院校实际,注重政策的联动性和连续性,对思创融合的目标、任务、措施予以明确的分工,科学制定青马工程的阶段性目标,搭建核心成员的奖励机制,将青马工程纳入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健全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青马工程培养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以往的实践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职能分散,对于青马工程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难以形成合力。辅导员作为青马学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其优势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发掘有创新意识的人;思政课教师作为青马学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端正青马学子的价值诉求,将职业道德贯穿于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专业课教师作为青马学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能够结合专业实践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提升青马学子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青马工程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要构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三全育人的“大青马”格局,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加以落实,从而推动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参与到青马工程的建设中来。

第三,高职院校后勤部门应发挥“助推器”的作用,践行服务育人的理念,拓展青马工程发展空间。后勤部门涉及师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青马工程要联合后勤部门通过开展公寓宿舍文化节、参观食堂加工生产流程、评选服务之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活动,不断提升青马学子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形成青马工程+后勤部门的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客体:契合学生特点,建设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要,是人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因。倘若青马工程的运行不考虑青马学子的需要,不考虑青马学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势必会丧失有效性。但是青马学子的需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交往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生产关系,更新自身的需求结构。马克思曾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她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中”,因而这种需求结构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拓展而不断深化。因此高职学生的需求结构变化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统一的过程,应契合学生特点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建设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充分考察学生的知情意行,分阶段制定课程目标,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的发展过程,就时间维度而言,大一阶段应科学选拔青马学子,通过引入心理测评技术综合评价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价值观素养发展情况,为后续培育提供数据指引,进而在青马班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充分考察广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重点培育青马学子的创新意识;大二阶段应注重将课程设置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对接,邀请行业专家讲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在青马班中引领学子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大三阶段应将实习实训纳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认知、情感和意志转化为行动,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二,充分考虑青马学子的未来规划,全方位设置课程进度,保证课程体系的广延性。就空间维度而言,课程设置不仅仅限于理论课的讲授,更应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老区防返贫措施和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就业方向等,拓展课程的发展空间,将理论课教授设置为第一课堂,外加实践课程、企业实训、军事化管理课程等相应的补充课程,实现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有机融通,主渠道与微循环的有序衔接,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贯穿到青马学子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青马学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精神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介体”:整合各方资源,建设精细化的发展中心

在青马工程的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不是单一,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统一体中运行机制的介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永远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上“承”青马工程的教育要求,下“启”青马工程的受教育者。以思、创融合为导向的青马工程具有自身特色,涉及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个“介体”,因此在青马工程中应充分运用介体的资源,将青马学子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第一,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打造不同介体的命运共同体。一方面,青马工程的开展应紧密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兼顾职业与教育,为此,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政府、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命运共同体,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对于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企业应给予政策的支撑,减少审批环节,降低程序操作成本,使政府的政策、经费等资源迅速流通到企业中,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通过青马工程培育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使人力资源迅速流入企业;青马学子在实习中将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带入高职院校,从而加深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帮助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形成政府——高职院校——企业——青马学子的资源融通,利益相通的互利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青马工程的开展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拥有相关行业的大量资源,又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因此在青马工程的开展中要及时听取行业协会的建议,建立以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名师工作室,推进“思”与“创”的有机结合,给予青马学子价值性引领和技术性的指导,促进青马工程各项活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建立全方位的过程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青马学子成长系列软件建设。高职院校应联系校企合作相关的技术公司,为青马学子建立档案,注重培育过程考核。譬如设计开发青马学子《成长手册》《成长记录》《成长足迹》《成长指导》等成长系列软件,对参加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和考核成绩、取得成果进行记录,以便综合评价,提供个性化的有效服务。

(四)“环体”:营造“言”马氛围,搭建品质化的展示平台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影响人。校园文化环境、青马学子个体的生存环境乃至实践锻炼的企业文化环境都会对青马工程的开展产生影响,不仅会对青马学子的价值和行为选择提供参照系,而且会对生活其中的个体形成软约束,为此在青马工程的开展中充分运用各种环境的综合作用,树立“思创融合”的主导价值体系,促使青马学子将“思、创”的价值感受上升为价值思维模式,“并以此为尺度进行行为选择,为个体的行为选择提供合法性证明”。

第一,教学相长,大赛提升,发挥青马工程的引导功能。高职院校应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鼓励青马学子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的实践。因此青马学子会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课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第二,交流共建,媒介宣传,发挥青马工程的感染功能。通过引进企业和行业协会,鼓励青马学子进行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通过企业和行业协会创意激发的训练模式,引导青马学子有效挖掘社会问题,以设计思维的思考方式开展创意头脑风暴,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形成实践成果,进而精心设计微信公众号和专题网站。通过现代媒体平台,展示学生风采、学生感悟……用媒体讲身边事、赞身边人,培养学生精品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第三,在“马”言“马”,师生共创,发挥青马工程的强化功能。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青马学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融入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在青马班教材编写上结合思政元素,将更多创业成功的案例加入教材,将创新创业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机衔接,激发青马学子的情感共鸣,内化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

猜你喜欢
青马学子思政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杏林组曲·学子赋
参考答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