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梅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割舍的乡愁。传统节日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华夏儿女的共同信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文化的传承需从娃娃抓起,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也提到“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不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与课程之间是互助共生的关系,文化教育课程理念和目标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指明方向,幼儿园环境反过来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在为幼儿提供充满内涵的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幼儿园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生成文化教育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的物质准备,有益于幼儿文化素养的养成。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每个节日都有一套相应的节日传说、节日饮食、节日礼仪、节日娱乐、节日禁忌等构成的节日习俗系统[1]。大多数情况下学前幼儿可以通过家庭生活和社区活动获得大部分节日饮食、节日娱乐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节日礼仪、节日禁忌、节日传说等几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少。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场所,需要发挥其专业性,深入挖掘全面的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资源,通过教育理念的加工包装,以儿童视角为主线,将其呈现于幼儿园的环境中。幼儿通过与幼儿园环境的有效互动,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润泽,进而能够正确而全面的认知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意见》中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前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奠基期,其人格养成是在熏陶渐染中实现的[2],为幼儿创设富有文化内涵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节日是儿童学习和接触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3],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是幼儿园文化教育的职责所在。文化教育自身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园文化教育应以传统节日为出发点,整合节日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创设幼儿园环境,向幼儿展示系统全面的节日相关文化,使幼儿通过节日感受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幼儿园传统节日环境创设需要注重形式和色彩的搭配,突出节日氛围感,使得幼儿能够在庆典的氛围中受到节日文化的熏陶,获得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自我建立节日情感和记忆。节日文化氛围的突出和营造可以通过幼儿园内的门厅、走廊、楼梯环境、家园联系栏、班级环境和户外环境等各种幼儿园子环境的创设来实现。幼儿园的门厅、走廊、楼梯是每个幼儿进园都必须要经过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标志性的、色彩丰富的节日元素来营造节日氛围。家园联系栏是家园合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家园联系栏为桥梁,呈现传统节日科普知识,提高家长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形成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合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节日文化情感。幼儿园班级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最大的,利用好班级区角、墙面、天花板,凸显班级的节日氛围。幼儿园教师还可利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所,创设具有传统节日特色的游戏活动环境,将传统节日的各种特色节庆活动融入幼儿园户外活动中。
幼儿园环境的主要任务是为幼儿发展服务,幼儿应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中凸显幼儿角色主要体现在幼儿参与度与儿童视角两方面。首先,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环境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幼儿是幼儿园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环境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填充等各方面都需要有幼儿身影存在。其次,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是从儿童视角出发,选择儿童需要的内容(如游戏、童话、歌谣等),运用儿童语言符号,表现儿童世界的环境。
环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潮流的标志,况且传统节日的环境属于短时环境创设,幼儿园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取材,兼顾环保与经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网购的快递盒、产品的包装盒可以作为手工的原材料;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将大自然中的泥土经处理后放到幼儿园的建构区、光滑的树枝也可以成为美工区的游戏材料。
幼儿园文化教育与幼儿园环境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坚持渗透性的环境创设原则,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各种元素与幼儿园环境融合,幼儿只要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无论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关注节日文化环境,还是自己主动的探索环境中的节日文化知识,都能够使幼儿有意无意地获得传统节日文化知识。
幼儿园园长作为园所的管理者和领头人,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理念,从全局出发,科学规划与管理,为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提供最大的支持。第一,立足于本园实际,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本园办园特色有效结合,创新环境创设的形式和内容。如幼儿园办园特色是艺术,可以提供涂鸦墙让幼儿进行节日的自主艺术创作,也可以在区域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带有节日特色材料。第二,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师团队氛围,为教师开展节日环境创设提供支持。幼儿园大部分的环境创设是由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实现的,园长需要把控大方向的同时给予幼儿园教师最大限度的环创自主权,倾听幼儿园教师的想法,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支持本园教师环境创设的开展。第三,利用好社会资源,实现家园社共育。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且大部分的节庆活动都是较宽范围、较广区域的社会活动[3]。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环境,扩大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场所。
幼儿园教师的传统节日文化素养水平对于幼儿节日文化素养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正确认识传统节日文化,树立正确的传统节日教育观。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需正确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创设富有内涵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幼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第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拓宽视野,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通过环境创设呈现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突出丰富的节日文化知识。第三,创新节日文化环境创设的形式。注重节日仪式感,通过师幼互动传播节日文化。如通过服饰增强自身的节日属性,穿戴节日特色衣服和节日标志的饰品。或者通过自身行为传递节日文化,比如从幼儿入园开始进行节日礼仪的示范和互动,为幼儿树立学习节日礼仪的榜样。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渗透只有符合幼儿主体需要和意愿,强调幼儿参与性和体验感,才是真正有益于幼儿发展的节日文化环境。第一,增加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次数。幼儿园教师要改变一手包办环境创设的习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甚至园所的环境创设。幼儿可以是通过提出自己想法的方式参与,也可以是真正的动手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参与环境创设的次数得到保证,幼儿自主的获取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机会也相应的变多。第二,加深幼儿参与程度。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节日环境中,自主的思考设计并动手制作。比如说,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节日的墙面环境创设时,确定以“节日典故”为主题,给幼儿一周或两周的时间,思考自己想要展示的节日典故的内容。回家与父母一起了解节日典故,并将典故绘制完成后展示到班级主题墙。如此一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对于节日典故的经验也会更加深刻。第三,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幼儿园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要保证趣味性。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节日文化环境的视觉冲击、节日主题的互动墙、区域环境中投放丰富的节日特色的游戏材料、定期更换幼儿园环境的主题等方式来保持幼儿的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极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和风俗礼仪。幼儿园应发挥地域优势,积极承担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立足于少数民族幼儿生活的实际,将本民族节日的饮食、服饰、生产技艺、礼仪、歌谣传说等方面的优秀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以各种形式在幼儿园环境中呈现,幼儿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对本地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来说,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和课程资源,而且能够有效发挥环境的作用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幼儿的爱国心。从文化传承方面来说,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各方面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可以真正的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幼儿幼儿园教师要在为幼儿求发展的前提下,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和区域特色节日文化资源,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幼儿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