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2022-03-18 02:32张永睿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环球市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张永睿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经济圈是指包括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以及交通网络,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下逐渐延伸并成为面积更广的经济实体,以更加开放的形态参与竞争。区域协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产物,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协同发展需要以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为前提,也是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核心驱动力。成渝地区金融一体化程度更容易受经济周期与政策的影响,因此在该区域开展金融协同发展研究,根据其金融协同发展的具体情况展开探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作对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的优势

成渝双城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中小城市,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推动我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增长极。成渝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连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综合经济实力强,对外开放水平高,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产业规模强化,成渝经济圈金融发展更具竞争力

成渝地区拥有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交通体系健全且承载力强,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为扩大区域产业规模提供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通信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成渝地区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实现快速融合。成渝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强化了产业规模,在空间区位上形成了共同维系的产业格局,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减少了原料及其运输成本,优质资源共享,为提高生产效益提供了高质量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市场供给的完善。另一方面,区域内逐渐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劳动力资源分配,提高了产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使得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更具竞争力。

(二)政策环境优化,成渝经济圈金融发展更具支撑力

党的十八大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区域总体战略 + 区域重大战略”的新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并提出成渝地区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协同创新发展等任务。

重庆和成都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金融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产业资源基础,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也享有明显的政策红利,设立国家级新区为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快成渝经济圈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补的新格局。政策环境的优化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成渝双城经济圈需要不断融合,加快各要素的流动,形成经济圈金融发展的新形态[1]。

(三)品牌影响深化,成渝经济圈金融发展更具公信力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为两地发展寻求新路径,两地优势互补,深化产业协作,拓宽市场领域,促进产业与产品升级,打造区域品牌,使“重庆造”与“四川造”的品牌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川渝造”品牌,共同推动区域品牌连锁化、资本化发展,使成渝经济圈金融发展更具公信力。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的困境

产业同质化与产能浪费问题,成渝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创新合作协议处置不良资产,帮扶困难企业解决投融资问题。但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点:

2020年6月,四川省与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签署了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备忘录,探索构建经济圈一体化的征信体系;2021年12月,成都益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华融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持有的AMC牌照为基础,发挥双方的资产管理专业能力、资金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输出能力,对问题企业、问题资产进行赋能提质,解决债务问题,化解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2022年5月,成都银行与重庆银行签订了共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促进经济圈金融资源的互联共享。与长三角、港珠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能力有待强化

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缺少顶层设计,金融体系自下而上之间的协作较为匮乏,缺乏统一的监管平台,使得金融发展缺乏活力,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目前的“一委一行两会”只在行政区域内处理事务,难以实现跨区域的监督管理,在经济圈建设中处理跨行政边界问题时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监管,在金融风险控制、金融政策优惠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机制。

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开展服务时难以得到可视化信息,共享平台不够完善也导致金融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交流。另外,经济圈内的交通网络建设不够全面,仍然存在货运不畅等问题。

(二)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成渝双城经济圈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重庆市与成都市聚集优质资源,而周边城市与区县资源较为匮乏。从金融资源总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保险证券行业来看,成都市与重庆市的金融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城市,金融服务体系也明显比其他城市完善,制约了成渝两城对其他城市资金的吸收,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如绵阳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两个金融中心,资源分配不均,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2]。

(三)合作模式有待深化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比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低,金融机构的沟通途径较少,金融业务之间的合作较为薄弱,存在同质化现象,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保险、理财等方面,未能探索适合当地金融优势的创新业务。成渝地区金融领域的布局过于单薄,金融机构多为城商行和小规模金融机构,导致金融业务难以开拓市场。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夯实业务基础,强化服务能力,筑牢协同发展形态

1.加强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发展会对金融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成渝两地的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并贯穿全国,成为综合性的交通网络,但还存在部分节点拥堵、交通衔接不畅的问题。因此,需要推动建设成渝两地的大型交通枢纽,提高成渝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信息平台一体化。数字一体化是实现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需要加快建设数据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为群众生活、出行等方面提供服务,将区域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用于政府服务、交通出行、物流运输、消费购物等多个方面,建设成渝地区政府服务网、一体化交通服务平台与一体化产业服务平台,满足人们购物、消费的需求,带动区域商业贸易繁荣,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最终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整体的高质量发展[3]。

2.提升成渝双城产业能级

成渝双城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渝双城产业形成规模,需要区域内上下游联动,形成产业链集群,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圈,加强成渝双城合作,依托天府新区、两江新区等功能经济区,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发展本土优势,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优势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链,由重点产业的领头企业带领重大项目向世界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成渝产业高级化发展。将创新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推动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如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区域重点产业的科技研发,推动开放与共享,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打破成渝双城壁垒,创新是实现产业高级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发挥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守正协同发展根本

1.优化资金资源空间配置

成渝双城经济圈内不同城市的资源聚集程度存在差异,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与外部状况,建立合适的金融策略,鼓励金融资源优于其他城市的成渝主城区进行金融创新,加大对其他地区金融产业扶持,优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金融资源配置。以区域证券市场发展为例,政府需要根据成渝双城地区融资结构发展政府证券市场,帮助企业形成最优资本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2.建立金融一体化利益分配机制

政府需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成渝双城金融一体化,减少利益分歧。政府可以强制推行相关法律协调金融企业的公平竞争,为成渝双城金融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对成渝地区较为落后的金融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完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推动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3.加强成渝双城金融中心建设

加强成渝两地大型金融机构建设,将重庆银行和成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设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成渝两地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信贷市场一体化发展,建设债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共建高效金融资源配置体系。

4.合作与开放促进协同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对外开放政策为金融领域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成渝双城需要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外商投资,与国内经济圈与国外经济体展开深入交流,提高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对外开放程度[4]。

(三)建立共享机制,深化合作模式,创新协同发展格局

1.建立金融一体化共享机制

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使金融资源与金融信息能够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实现共享共用。建立金融资源共享机制能够改善区域内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升金融机构的合作水平与合作范围,如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存款、贷款等方面的业务合作,取消或减免跨行手续费用等。金融机构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大型金融企业可以给予小金融企业一定支持。

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在政府、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三个层面实现信息共享,政府方作为共享平台的组织者与建设者,监测与管理共享平台信息,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共享平台完成对各类金融数据的监测,并推进平台内金融数据的共享力度,金融机构则需要对日常数据进行上传与维护[5]。

2.聚焦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能够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业的产业链延伸,拓展金融业服务功能,并通过成渝双城对周边城市金融发展起到辐射作用。成渝双城是我国首批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需要在金融服务便利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在创新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优化升级成渝地区金融源与金融科技城,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入驻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促进金融企业科技转型为目标引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人才,促进创新科技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数字金融、物流金融等创新领域实现突破,创新与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使成渝双城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薄弱区域金融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在成渝双城的地理优势、经济基础与产业发展背景下,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产业规模强化为成渝地区金融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政策环境优化、品牌影响深化也为成渝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协同发展在服务能力、资源配置与合作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与缺陷,需要不断强化服务能力,提高业务基础,建立共享机制,创新协同发展格局,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守正协同发展的根本,缩短经济圈内金融发展的差距,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城市群特征及发展对策思考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