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春芽
传统的学术概念普遍认为,从装饰到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再到设计、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大概是这么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大家公认为,现代设计由西方在近现代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的传统作坊工艺属于工艺美术研究范畴。设计史研究基础是工业化及后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基础也就没有现代设计,也就没有所谓的现代设计研究。
然而,设计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已经式微,被服务业取代,服务设计、社会设计、创新设计、未来设计等层出不穷。设计已经泛化为一个和科技、服务、创新、未来等概念属于同一层次的新概念范畴,传统的工业化基础的设计概念也逐渐没落。
真正的事实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个展览上,展示出了一个乾隆时代的玻璃瓶,按照时代属于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可是完全是现代设计的形式语言。由此我联想到原始彩陶岩画、唐三彩、宋代钧瓷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有很多抽象意味的作品,在形式语言上跟现代设计基本相通,宋代工艺美学的极简主义和西方现代设计的极简主义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以往学术概念的线性思维应该被打破,传统的工艺美术发展到现代工业设计、后现代服务设计,不一定就是从落后到发展的一个过程。
我们如今应该打破这种思维模式的局限和束缚,突破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服务设计、未来设计等概念的边界,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新的学术概念模型,把这些概念总和在大的设计概念之下平等互惠地发展和研究。
我们讲的文化自信,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谈,就是摆脱以往的文化不自信的约束,认为传统工艺美术不如现代设计,更不用说服务设计、未来设计了。其实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发展中已经出现很多现代设计形式语言,出现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服务设计、设计管理、设计品牌营销策划、未来设计等范畴,只是大家都忽略了。
中国逐渐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逐渐向后工业化时代变迁,制造业比重会逐渐下降,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会继续增长,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会迅猛发展。我们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也随之有所变化。
传统的工艺美术采用作坊式生产模式,后来引进生产线变成工业化生产模式,到了后工业化时代,随着市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趋势的出现,回归作坊或者小工厂,但是借助工业化、数字化生产手段,形成工艺美术生产、品牌、策划、营销的一些新模式,形成新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模式和格局,这应该是工艺美术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
今天讲的文化自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常态。我们的丝绸、瓷器,在历史上长达千年,一直是西方乃至世界的奢侈品和畅销品。文化自信或者全面复兴,应该是回到这样的繁荣昌盛的时代去。我们今天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如何回到历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学术界,也是全体工艺美术人值得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