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川剧团
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运行与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且尤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在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层面对财务内控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内控的方向更加明确,应当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以财务内控来规范单位职工的行为,并保障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展开分析与探究,旨在帮助各单位更好地开展内控相关工作。
事业单位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是我国特有的组织结构,在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承担更多的风险。简单而言,内部控制是单位为达到既定目标,包括维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真实可靠等,而对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等一系列方法的总称。财务内控更加集中于财务层面,关注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资产的购置领用等,突出财务管理的职能,并且体现单位内部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划分,针对各项财务支出、财务审批等拟订严谨的细则,从根本上实现强有力的约束与规范,杜绝再次出现部分人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的作用体现如下:第一,有利于确保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从内控视角出发,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划分各职能岗位,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以及单位所制定的内控规范,实施具体工作,落实财务内控的具体流程,提高内控的精细化与系统化程度,涉及单位层面以及业务层面,扩大内控的约束范围,并为一系列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坚实保障;第二,有利于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在严谨的财务内控规章制度下,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且加深单位财务内控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之间的联系,将财务内控贯穿于始终,以财务预算为准,实现对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满足单位日常财务活动的开展需求,进而实现效率最大化;第三,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加强财务内控,实现了对内外环境变化等全面掌控,深度分析其中的各种风险隐患,在风险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实现防患于未然,避免产生过多的资金风险、社会风险等,维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1]。
新时期,随着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内控先后下达多项政策文件,各级单位已经将全面推行内控管理提上日程。但是据实际调查了解可知,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往往只是根据上级要求展开相应的内控工作,思想层面对财务内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与定位,呈现出意识薄弱的问题,一般将此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未能突出内部联系与交流,使得财务内控的作用受限,此时也必然会影响内控管理的整体效果。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目标不明确,内控管理的重点过于模糊,并没有集中于单位资产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开展往往因重点不明,而效率偏低,过于依赖财务人员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内控的作用弱化[2]。
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时,同样需要有健全的内控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在制度的作用之下,对单位职工的实际行为加以规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针对财务内控,只是以上级所制定的内控规范为准,尚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内控管理机制,而且现有制度的落实情况不佳,根本无法实现对控制活动的有效规范。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制度健全,内控监管对象不明,常会出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效果不佳、资产盘点不清、资金配置与使用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财务内控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内部监督是内控的要素之一,针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等,做好监督与评价,既可以推进内控制度体系的持续优化,又可以提升财务内控的有效性以及规范性。但是现如今,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方面的监督职能难落实,归根结底是因监督体系不完善,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缺失,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不能从审计视角实现对财务内控的全方位、全过程跟踪监管,既无法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又无法做出及时的预警以及实现高效的处理与改进,整体来看财务内控监督的作用并不明显,监督职能被弱化[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大数据、AI等技术应用于单位内部管理中,成为强化单位各部门之间沟通与联系的一项重要手段,以先进技术为主要依托,可实现大量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与高效传递、共享,更加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效率。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一般只是以简单财务软件来完成数据统计、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并没有搭建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信息系统,而是针对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相应系统未能实现有效对接,而且缺少双向反馈机制,导致数据信息的传递不及时,更是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中间环节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不佳。
内控意识淡薄是目前事业单位推进财务内控管理的一项普遍问题。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当领导层抓起,要求高层领导主动学习与了解内控相关的内容,从思想层面引起高度重视,支持财务内控的实施,将正确的财务内控管理观念,从领导层引入,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即通过加强内部宣传引导与培训方式,强化基层员工的财务内控意识,扩大宣传培训的范围,覆盖单位各个职能部门,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相互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4]。另外,尤其针对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组织专家讲座、对外交流学习等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课程,将财务内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转型等作为核心要点,创设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贯彻财务内控,并且同步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内控管理能力。还应当注意的是,事业单位需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对财务内控管理目标加以明确,更加关注资金资产、预算控制等,把握管理重点,有序推进财务内控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进一步提升财务内控的有效性,事业单位也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以严谨的制度为保障,对单位各项控制活动加以规范。首先,以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内控规范为准,对控制活动有正确的认知,采取可行的控制手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熟知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同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等等,结合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财务工作实际内容,在明确财务内控管理目标的同时,更加准确的把握内控工作重点内容;再者,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落实具体的控制措施,顺利完成控制活动。以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活动为例,基于预算工作的特殊性,将推进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内控的重点,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目标设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环节入手,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以及全过程管控,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建立预算执行控制机制、预算分析与调整机制、预算支出反馈机制等,保障单位预算执行的整体效果,从根本上控制预算与实际的偏差,避免出现过多预算超支、预算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继而促进财务内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再如事业单位的财产保护控制,既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划分不同岗位的具体职务与责任,确定单位各项资产的保管责任,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有专人负责,又要建立定期清查制度、资产报废处置制度等,组织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详细记录资产信息,形成完整的台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资产的合理处理,以防出现部分人员随意处置资产的情况,从源头上预防资产流失。
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等是否有效,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监督职能是否落实密切关联。新时期,要想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则必须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监督职能,通过有力的监督与合理的评价,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制度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促进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5]。第一,为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并通过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区分一般的财务监管与内部审计监督,由专业审计人员负责审计监督工作,扩大监督的范围,严格审核单位财务内控相关事项;第二,完善评估分析机制,由财务部门配合审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自我评估检查工作,综合考量影响内控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对财务内控制度时效性、有效性、执行程度等展开系统评估,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实际问题,拟定改进方案;第三,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适当强化对单位关键事项的监管力度,包括资金审批、预算控制、风险评估等,采取合适的监督手段,以防出现严重的突发事件,有效防范风险,进而增强财务内控有效性。
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财务内控管理中,有利于提升内控管理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通过搭建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与沟通顺畅。一方面,增强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可与技术服务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现状以及发展要求,共同拟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如某事业单位,突出财务共享服务,搭建了财务共享中心,将共享理念贯穿始终,强调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对接,包括预算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等,为数据信息的传递打通渠道,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来源可追溯,基于此使得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另一方面,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他们既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又可熟练操作各种新的软件与系统,带动信息化建设,并且体现出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除此以外,关于财务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还需做好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定期进行系统测试与升级,拓展新的功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以防出现信息安全风险。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形势下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显然是促进财务管理转型的必然举措。对各级事业单位而言,必须对财务内控有正确的认识,把握实施财务内控的意义,并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了解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等,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内控有效性为根本目的,采取强化财务内控意识、建立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财务内控的有效执行,并实现对单位各项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充分体现内控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助推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