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北京中兴利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管理手段,将内控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是新时期企业的一项重任。同时,针对内控制度体系,做好内控评价,以合理的评价突出内控问题,既有利于规范内控制度,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保障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内控评价方面仍是普遍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实施力度不足等各种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就企业内控评价要点展开分析与研究。
尽管近几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与规定,大多数企业已经加强了内控管理,并将重心放在如何提升内控有效性上,对内控评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1]。然而实际上,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仍旧有部分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之后,就不再关注后续的执行情况,更是缺少对内控的评价,整体来看是企业内控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呈现出各种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欠缺,尚未结合内控管理的现状以及评价要点,制定完善的内控评价方案,而且内控评价的目标不明确,评价工作的分工不合理,可能导致内控评价浮于表面,无法起到实际作用,陷入困境当中;二是,内控评价的流程不够规范,一般情况下只是由企业财务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局限于财务层面,评价主体与流程落实不到位,不能对应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当中,这就导致内控评价的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三是,评价方法选择不当,评价内容过于单一,有的企业为了节时省事,仅为内控评价工作留有较短时间,而且并未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只是简单使用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等,没有实现全面覆盖,对于实地查验、穿行测试等方法应用不足,导致内控评价结果不具有参考性以及客观性,评价内容以控制活动为核心,忽视了人员、文化、监督、风险等,大环境未能进一步改善,最终内控评价的作用微乎其微[2]。
控制环境处于内控的要素之首,对于内控评价工作而言,同样需要构建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评价工作的有序推进。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以原先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等为主,组织相应的内控评价工作,致使内控评价的效果不明显。例如,有的企业尚未分析新时期内控管理的特征,且未打造更加先进的内控文化,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时间、资金等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内控评价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不合理,未能组建专业的内控评价小组,不同岗位存在制度交叉、权责不明的问题,无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机制,对于内控管理中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影响到内控评价的具体实施;还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在人员配置、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业务上,没有结合内控制度、内控评价、内部监督等实际要求,优化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引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优秀人才,也没有适当加大培养力度,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与内控时代的内控评价工作需求不相符,难以形成更加充分的人员保障[3]。
内控制度是企业治理与发展的基础,针对内控制度建立、执行等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且确保该方案的贯彻实施,是增强内控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之一[4]。但是部分企业的内控评价实施力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未能牢固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企业仍有大多数员工不重视内控,不会主动配合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甚至为了获得较好的评价打分,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的数据信息,与内控管理的合规性背道而驰;第二,问题导向不够明确,有的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形式化地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在此之前没有进行明确的通知以及规划,只是完全根据个人想法,确定内控评价的所谓重点,此时根本不能及时发现每一环节的内控缺陷,更是不能体现内控评价的效用;第三,评价构建原则缺位、内容不全,往往只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组织内控管理,甚至并没有以事实为依据,着力点过于分散,导致内控评价作用削弱。
国外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较为经典,最早形成于1972年,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在发达国家内控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且早已上升为法律层面的强制要求。与国外相比,我国内控推行时间较短,尽管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在政策引导下,部分企业仍是简单制定了内控规范,并没有将内控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各项政策文件中,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作为企业开展评价工作的主要指导性文件,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评价指引缺乏内控评价缺陷的具体强制标准,导致企业忽视缺陷认定的重要性,而且内控评价的重点不明确,更是因实践不足,难以借鉴具体的案例并以政策法律为根本,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环境的构建十分重要,但是因企业未能平衡内控评价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环境构建方面的重视程度与建设力度远远不足。例如,有的民营企业认为只要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内控制度即可,若是再对这些制度进行评价与监督,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消耗大量的时间,短期显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效益。在这一错误认识的引导下,企业根本不能考虑更加长远的问题,不愿在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5]。
内控评价的实施,需要参考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印发实施至今仅十余年,在内控评价方面的经验还是较为不足,致使各企业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可能因企业属性不相配,参照其他企业的经验之后,内控评价工作根本不能顺利推进。另外,因经验不足,我国一部分企业在内控评价目标确定、内控评价小组设置、内控评价人员等方面,频频出现更多的问题,难以确保内控评价实施,确保内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新时期,要想通过对内控制度建立、执行等的有效评价,促进企业内控管理的不断优化与完善,首要任务则是立足于企业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有序开展内控评价方面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内控的缺陷与不足,予以改进与解决。
第一,要确定内控评价的目标,既要从审计视角,关注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可靠性,又要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率,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内控规范以及制度准则。
第二,要优化内控评价的整个流程,首先,成立内控评价小组,在正式进行评价工作前,由该小组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内控评价的重点、企业内控薄弱环境、关键风险点等等,提前向各部门下达内控检查的文件通知,明确工作开展时间、主体、范围等,指导组织有关内控评价的专业化培训,夯实内控评价的实施基础;其次,从管理层面以及业务层面出发,分别开展内控评价工作,企业管理角度的内控评价主要是对内控制度建立、权责分配明细、内控管理信息化等综合评估,业务角度是针对于具体的经营业务,包括预算业务、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等,尽可能扩大评价的范围,充分体现评价的作用;再次,由内控评价小组以及企业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并配合,共同完成初步的评价,认真填写内控缺陷汇总表、内控评价底稿等,由审计部门负责审核以及复核,加强与被评价主体的交流与联系,并且实现对内控缺陷的合理分类,从审计专业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改进内控缺陷提出整改建议,跟踪后续企业各部门的改进与优化工作;最后,收集所有关于内控的资料,编制真实、准确的评价报告,确保评价报告内容的详尽性以及完整性,作为进一步改善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
第三,要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内控评价方法,常见的方法有:1.风险基础评价法,需要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根本,结合具体的业务,合理选择比较分析、实地查验、穿行测试等不同的方法,确保方法的适宜性以及可行性,进而提升内控评价的效果;2.详细评价法,以COSO报告为根本,结合内控的定义、概念以及相关文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重新梳理内控管理框架,分析内控五要素是否完整以及各环节是否密切关联,综合对内控设计、内控制定的评价,科学评估内科目标实现的风险,分析是否存在重大漏洞,以此对内控有效性做出更加合理的评价。
内控环境是内控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内控评价的要点。当前形势下,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打造良好的内控文化,并采取可行的方式,不断优化控制环境,逐步夯实内控评价的基础。第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正确定位内控评价的作用,从长远角度出发,衡量企业建立内控体系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将前瞻性、战略性、合规性等,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更加重视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逐渐形成更加良好的氛围;第二,结合内控风险评估,以风险控制与防范为前提,建设风险管理文化,既要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与权限,内部相互制约,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人对一岗负责,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使内控管理覆盖所有的风险点,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危害程度等,再进行及时的防范,做到实时处理,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为后续获得更加优良的评价结果奠定基础;第三,科学设置组织结构,企业的治理机构必须在规范内控制度、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确保良性运转协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综合考虑内控评价的实施,确定最高决策层,建立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等,在企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下,推进内控评价工作;第四,优化人力资源政策,为内控评价工作方面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提出要求,既要对外引进责任心强、能力强、素养高的优秀人才,又要加大专题培训的力度,通过组织培训课程的方式,提升现有人员的内控评价工作水平,并为了调动人员积极性,将内控工作与绩效考核相对接,以此促进内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内控评价,才能确保内控评价的顺利实施。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引导与培训强化的方式,提升全员在内控方面正确的思想认知,将内控有效性、内控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作为主体,丰富内控评价工作的内容,并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全员强化内控认识、筑牢思想根基的前提下,完成工作部署、进度跟踪、信息报送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要想全力推动内控评价的实施,企业还应当结合内控管理的特征以及企业岗位设置、权责划分、制度建立等,深化合规理念、规矩意识、底线意识,突出内控制度的严谨性,激发企业合规经营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由于内控评价的重心集中于“内控缺陷”,因此企业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分析实际问题中,发现内控的缺陷,深挖内控薄弱环节、乱象高发区域,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建设,推进内控评价工作。除此以外,企业更需要明确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且结合内控要素来充实评价内容,遵循全面性、客观性的原则,关注内控的每一环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准则,保证评价工作不受个人主观想法的影响,更加直接地解决制度改良、方法创新、权责利分配等相关问题,使内控评价质量得以提高。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新时期各大企业已经将建立内控体系提上日程,而要想确保内控制度规范建立、执行,起到实际的作用,做好内控评价与监督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对内控评价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从企业实际出发,分析其中的问题以及成因,积极探寻可行的改进路径,通过采取构建内控评价体系、打造良好内控文化、推动内控顺利实施的具体对策,解决难点问题,全面提升企业内控评价的水平,促进内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充分体现内控的作用与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