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左丘明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①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②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③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原文据中华书局2009年版《春秋左传注》)
【注释】
①嬖(bì)人:国君所偏爱的人。
②石碏(què):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③王觐:又作“觐王”,指诸侯朝见天子以示臣服。
【译文】
卫庄公从齐国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庄姜很漂亮却没有孩子,卫国人创作的《硕人》这首诗,就是描写她美貌的。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位,叫厉妫的女子,生了孝伯,但孝伯死得早。跟着厉妫陪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卫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卫国的公子州吁,是国君宠妾所生的儿子。州吁依仗着被国君宠爱,喜好摆弄刀枪,卫庄公对他不加禁戒。庄姜因此很讨厌他。卫大夫石碏劝诫卫庄公说:“我听说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用正确的道义和礼法来教育他,这样才能避免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产生邪恶的温床。这四种坏品行的形成,就是因为太过宠爱的缘故。如果您要立州吁为太子,就赶快确定他的位置;如果还拖延不决,就会成为祸患的根源。受到恩宠却不骄横,骄横惯了却甘愿地位下降,地位下降了却不心生怨恨,心里怨恨却不为非作歹,这样的人实在太少。而且,低贱的人妨害高贵的人,幼小的侵辱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相处时间短的取代时间长的,势力小的凌驾势力大的,淫乱的败坏有道义的,这就是所谓的‘六逆’(六种悖理的行为)。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君主的旨意,父亲慈爱孩子,儿子孝顺父亲,兄长爱抚弟弟,弟辈恭敬兄长,这是所谓的‘六顺’(六种合理的行为)。抛弃合理的礼法而去效仿悖理的行为,这是招致祸患的原因。作为一国之君,务必除去祸患,而您却招它来,这恐怕不对吧?”卫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跟州吁交好,石碏禁止他们往来,没有成功。卫桓公即位以后,石碏怕牵连自己,就告老退休了。
…………
州吁没有能够让卫国民众的心安定下来,石厚向父亲石碏请教稳固州吁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见周天子就能解决。”石厚问:“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得到周天子的宠爱,而陈国、卫国相处得很友好,如果先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向周天子引荐,一定能够办到。”石厚于是陪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碏又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是弹丸之地,我年纪又大了,不能再有什么大作为了。就是这两个人杀了我们的国君,斗胆请你们趁机制服他们。”陈国人捉住了州吁和石厚,就请卫国人亲自来陈国处置他们。九月,卫国派右宰相丑来到陈国,在濮地处决了州吁。石碏也派他的家臣獳羊肩到陈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
君子说:“石碏是一位正直无私的臣子啊!他痛恨州吁,把自己的儿子石厚也牵连进去。所谓‘大义灭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简析】
公元前719年,卫公子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而《春秋》以及《左传》著作的最大宗旨便是伸张君臣大义,以及反对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石碏劝谏卫庄公的这一段话本身非常警策,尤其是“爱子,教之以义方”以及“六逆”“六顺”之说,都是经典语录而常为后人引用。石碏见微知著,提前预知州吁将生祸乱,劝谏卫庄公不可过于宠爱州吁、不可让其带兵为将等都未能成功,其后州吁弑君自立、祸乱国家,石碏又设计为国除害,可谓仁、智、勇三大德兼备,堪称历代纯臣之表率。由于石厚与州吁交好,助纣为虐,祸国殃民,石碏不得已而大义灭亲。
石碏大义灭亲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从古至今都家喻户晓,但是有两个关键之处必须注意。第一,石碏设计诛杀州吁并非“大义灭亲”而是为国除害。史载州吁祸害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品德败坏,骄奢淫逸;二是全然不顾国家纲常礼制,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弑君篡位;三是成为国君之后,竟然立刻帮助与自己做法相同的郑国公子共叔段,请求宋、陈、蔡三国联合进攻郑国,不仅没有想方设法安定社会、获得民心,反而要陷卫国百姓于危乱之中,正是典型的祸国殃民之君。对此,《史记·卫康叔世家》中司马迁概括为“州吁骄奢”“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之死,实乃众叛亲离的自取灭亡。《左传》中记载的下面这段对话很能说明问题。鲁隐公问众仲:“卫国的州吁会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未曾听过用动乱的。用动乱来安定百姓,就好像要整理乱丝却把它弄得更纷乱了一样。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人拥护,安于残忍就无人亲近。大众背叛,亲信离去,难以成功。武力这东西,就像火一样,不收敛的话,就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残暴地使用他的民众,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施行美德,却想要凭借战乱来取得成功,一定不能免去祸患了。”第二,《左传》中赞美石碏“大义灭亲”之举为“纯臣”之道,“大义灭亲”也被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国君大臣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