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理工学院 余丽丽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各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发展、训练过程中去,牢牢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军事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天然优势,课程中涉及的国防历史、军事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安全意识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然而,现实的困境是部分高校对该门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思想领导力不够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程的“思政育人”效能。因此,高等院校的军事理论课要着眼于改进相关教材,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加强思想引导以提高育人实效。
虽然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军事理论课程应作为必修课纳入院校教学大纲,部分高校对于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仍不充分,出现教育资源配置和经费不足,教学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相关教学机构设置不合理,教学人员队伍配备不完善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军事理论课成为学生口中所谓的“水课”,无法对学生起到真正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良好课堂效果的达成在于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情感的双向传递,以及在互动中进行意见交流。然而,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形式,教师仅利用手中的统一教材和课件进行单向传授,教学设计单一,缺乏创新,课堂气氛阴郁,学生课堂参与率低,师生互动不够顺畅,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学生没有实践平台,在课堂上获得了所学的知识,没有机会分析和运用,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课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当前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除了授课方式和教学方式单一外,教师个人素质也有一定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教学,只顾根据教学计划完成理论知识的传输,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想的传播,忽视教学背后的价值观引领,其原因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主要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其他行政岗兼职人员等,他们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在学科理解、课程设计、教育引领等方面产生了差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相关筹备部门也没有积极组织关于该门课程的专业培训,没有及时向教师传达军事理论课教学相关的最新理念和要求,种种原因割裂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与育人的联系。
教材在教学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材的编写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军事理论教学第一步。根据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司2019年1月重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第十四条,国防教育教材由省、市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指定和组织,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国防教育教材建设、规划、编写、考核等管理制度,主动挖掘整理革命史料,将红色传统、革命旧址、英雄故事等融入,将适应新时代的“思政”元素编写进入教材,使理论课教材语言规范严谨,内容丰富多样,数据应用准确完整。同时,院校自身要加强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参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拓展课外知识,主动将军事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军事理论教学为保证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须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包括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指定教材阐述每一章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外军事最新新闻,在课堂上引出学生关心的军事热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二是新媒体时代下,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新阵地十分迫切。依托“慕课”“智慧树”等网络教学资源,并引入网络名师专题讲座,开展线上线下协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化教学优势相结合,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虚拟场景,例如革命历史场景、国庆阅兵场景的还原等,让学员有实在的体验和感受,了解和感知隐性迁移条件下的知识。三是丰富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和研学,这些基地都有丰富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更生动地感受历史,更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志愿活动、社会研究等,把理论知识和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继续着力于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进一步地形成更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大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强思想建设是让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由浅层次的知识传授向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思想建设,前文提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思想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定的立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教师应当时刻关注时事新闻,在课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一些热点军事问题和国内外军事形势,分析其本原后果、发展规律等。例如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可以利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不夸大也不过分消极,应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我国与邻国的关系,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分析和思考,以此提高授课质量。教师还应主动思考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开展情况,向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
另一方面在教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引领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积极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军事理论学习计划,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对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国家安全环境的理论认识,还能培养他们品德高尚、纪律严明、坚忍不拔的良好素质,加深他们对祖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成为一代又一代有用的人才,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
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的基础教育,也是中国的长远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传播渠道,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育价值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能更好地传授军事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崇高的信仰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