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拥民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早于1967年被首次报告和命名,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可构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得以提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的常见病。此病可影响患儿的肺部结构与功能,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肺泡发育异常、肺部血管发育异常。此病患儿可出现呼吸气流受阻,使得其运动能力受限。有研究指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喘息发作、肺部感染等[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法治疗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临床资料齐全。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存在心肌损害、肝肾功能损伤、贫血等疾病;3)存在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和布地奈德组。基础治疗组31例患儿中有男20例,女11例;其年龄为1~6个月,平均年龄(3.62±1.13)个月。布地奈德组34例患儿中有男20例,女14例;其年龄为1.5~6.5个月,平均年龄(3.96±1.21)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的家长均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
对基础治疗组患儿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止咳、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布地奈德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每日早晚对患儿各进行1次雾化吸入治疗(出雾颗粒为2~5 μm),每次使用布地奈德0.5 mg,连续治疗1年。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生命体征、肺功能指标、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包括肺部哮鸣音改善的用时、肺部湿啰音改善的用时、咳嗽改善的用时和住院总时间。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与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主要包括干扰素γ、白介素-5、白介素-6和白介素-12。将两组患儿的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显示其病灶部位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肺功能有所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检查显示其病灶部位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的疗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3]。统计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于基础治疗组患儿,布地奈德组患儿的肺部哮鸣音改善用时、肺部湿啰音改善用时、咳嗽改善用时、住院总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肺部哮鸣音改善用时 肺部湿啰音改善用时 咳嗽改善用时 住院总时间布地奈德组(n=34) 4.24±1.12 5.30±1.20 5.12±1.23 6.60±1.30基础治疗组(n=31) 7.11±1.86 8.37±2.41 8.01±2.14 7.59±1.94 t值 7.613 6.589 6.749 2.436 P值 0.000 0.000 0.000 0.018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相比,P>0.05。治疗后,布地奈德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均优于基础治疗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生命体征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生命体征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基础治疗组(n=34) 119.12±12.50 117.63±7.5236.12±10.2427.45±5.1290.05±3.5192.30±3.340.69±0.20 0.96±0.31 52.15±13.68 67.83±15.65布地奈德组(n=31) 120.33±12.61 110.34±4.2635.83±10.1720.51±3.2689.67±3.4899.78±4.120.71±0.21 1.40±0.44 53.12±13.75 84.12±16.87 t值 0.388 4.746 0.114 6.447 0.438 8.071 0.393 4.693 0.285 4.039 P值 0.699 0.000 0.909 0.000 0.663 0.000 0.696 0.000 0.777 0.000组别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L)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12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布地奈德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12的水平均优于基础治疗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指标的比较(ng/L,±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指标的比较(ng/L,±s)
组别干扰素 白介素-5 白介素-6 白介素-1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布地奈德组(n=34) 77.62±11.47 122.60±18.18 77.75±10.61 35.76±4.95 134.92±13.82 77.64±11.50 1.60±0.34 1.88±0.36基础治疗组(n=31) 78.12±11.52 94.35±12.37 78.15±10.72 57.48±6.21 135.14±14.11 99.12±12.76 1.58±0.32 3.39±0.57 t值 0.175 7.253 0.151 15.659 0.063 7.1339 0.244 12.627 P值 0.862 0.000 0.880 0.000 0.950 0.000 0.808 0.000
布地奈德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6%,基础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5%。布地奈德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治疗组患儿,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
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并发症较多,住院治疗时间较长,其病情即便被治愈,也可能造成其肺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或导致其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甚至脑瘫[5]。临床研究发现,围产期炎性因子、氧暴露、感染、机械通气等因素均可能引起或加重婴儿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6]。临床实践发现,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缩短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但长时间为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7]。近年来,随着雾化治疗技术的不断普及,临床上开始逐渐通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来缓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症状[8]。相比于全身用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提高药物的局部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溶酶体膜与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抑制过敏介质活性,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9]。此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药量较小,婴儿的耐受度较高,加之该药起效的时间较短,更方便于控制临床不良反应。不仅如此,布地奈德能有效沉淀于气道黏膜部位,对细胞膜的穿过性较好,能与糖皮质受体实现完美结合,非常适用于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治疗[1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生命体征、肺功能指标、免疫指标、临床疗效均得以改善,且没有明显增加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这提示,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切实提升其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法治疗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不仅能显著缩短患儿肺部哮鸣音等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稳定其生命体征,改善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