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春尚(湖南省沅陵县盘古乡农业服务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个体养殖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各大传染性疫病也威胁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疫病防控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点。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如果在养殖场内出现,会造成疫病的大范围扩散,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增强对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的重视,并加强对该疫病特点以及传播方式的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也被称为牛结节疹或者牛疙瘩皮肤病等。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4天,最明显的症状为持续发热、流泪及鼻涕,另外还会存在产奶量下降等症状。部分染病牛还会出现浅表淋巴结严重肿大以及四肢依赖性组织水肿的现象。病症也会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牛种以及牛体质而不同。部分感病牛群还会出现口咽、舌以及消化道黏膜等部位出现豆性病变的症状。当遇到继发性细菌感染或者感染蝇蛆病等还会进一步加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症状,造成病牛的康复周期延长。通过对病牛体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到,体质较弱的母牛或者处于妊娠期的母牛比较更容易感染该病,染病的严重程度也会受到牛种的自身情况影响。通常情况下,黄牛会比瘤牛更容易感染该病。一旦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就会存在5%的死亡率,而且会给养殖者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方式及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其一,染病牛体本身的传播与特点。牛结节性皮肤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为一旦牛体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会在感染牛体的唾液中存活,因此,接触感染牛体或者接触感染牛体所生活的环境都容易间接感染该病。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传播比例小、效率低等特点。同时,该传播方式也会受到季节以及气候的影响。通常,干燥、寒冷季节该病的传播媒介也会减少,发病率明显降低。而在梅雨季节或者潮湿的气候中,该病的传播率以及发病率也会增加,公用水源更甚。除此之外,牛结节性皮肤病也会通过母婴以及哺乳的方式进行传播,如果公牛染病,在与母牛进行交配的过程中就会将病毒传染给母牛,如果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使用了带有病毒的精液也会导致母牛染病。而且这种传播方式的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其二,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媒介及其特点。该病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叮咬类昆虫在吸食了染病牛体的血后,再去叮咬其他宿主,就能够实现病毒的传播。比如蚊子,它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关系已经得到了证实。被感染的牛体表面皮肤发生破损,破损处会存留有大量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株,成为叮咬类昆虫在进行病毒传播过程中采集毒株的良好仓库。
牛结节性皮肤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对于牛体的生长发育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通常病牛会出现鼻炎、结膜炎以及角膜炎等症状,且随着染病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体表皮肤变硬、有圆形凸起性结节等,这种结节会伴有严重的触痛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剧还会出现聚集性的肿块。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病牛体还会出现全身各处的淋巴结肿大以及各个器官黏膜的溃疡等症状。如果是处于哺乳期的母牛染病后,会引发乳房炎、产奶量会严重降低,而且会通过乳汁感染牛幼崽。如果是怀孕期间的母牛感染病毒,会造成母牛的流产。如果是公牛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极有可能造成公牛不育。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肉牛,其牛肉产量和质量也会严重下降。另外,无论哪种品种的牛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其表皮毛均无利用价值。该病的发病率会根据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通常会在5%~85%之间,一旦发病均会存在约20%的死亡率,未死亡的病牛治愈后,其身体机能也明显下降,泌乳期奶牛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更高。
目前,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手段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使牛体内形成相应的抗体,从而抵御病毒的侵袭。但是,从疫苗接种情况上来看,一半左右的牛体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会对牛的生长及繁殖形成一定的影响。部分牛无不良反应,但存在接种完疫苗后未能产生抗体的现象。由此可见,单依靠疫苗接种无法保障有效的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因此,需要结合该病传播方式及特点等进行防控措施的深入研究,从多个方面共同防御,比如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还可以从切断传播途径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病对牛养殖业的影响。另外,疫苗接种仅仅是一种提前预防的手段,一旦发生疫病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限制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为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为牛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供保障。
1.加强疫情排查。应加强对牛结节性皮肤病排查工作的重视,当地畜牧管理部门要全面具体的掌握区域内的牛养殖情况。一旦有外来牛,需及时进行编码登记,了解外来牛的情况,做好疫病检测,确保健康。另外,根据数据信息,以及当地气候以及疫病情况等多种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疫病排查机制,定期进行排查,尤其是针对大型的牛养殖场,要重点排查。
2.加强对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培训。由于部分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对该病危害的认识和疫病防控意识,当出现相关症状时不能及时发现并上报有关部门,造成疫病的进一步扩散,给区域内的牛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在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该疫病的危害、传播方式以及特点等进行大力宣传,并加强对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以及防疫意识的培养。
在宣传途径上,需要扩宽宣传渠道,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采用多渠道的宣传,从而提高对疫病防控宣传的效果。比如通过电视、新闻、广播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进行宣传,这样更具有权威性,可以提高养殖人员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的重视度,另外也要通过新媒体渠道,比如微信、微博以及官方网站、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要做到全面、具体,既要包括对健康养殖重要性的宣传,也要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相关内容、发病症状、疫病危害以及传播方法和特点等方面的宣传,使养殖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相关内容,提高他们的疫病防控意识。
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疫病防控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指导的方式直观的给养殖人员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指导给各个养殖户进行免费培训。制定科学完善的健康养殖制度,比如养殖人员应做好日常的牛舍的清洁工作,对各种器具做好日常的消毒处理,定期给牛接种疫苗等。
3.做好紧急免疫工作以及对有害动物的捕杀。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可以通过做好日常的防疫措施来加以防控,但是一旦疫病发生,就要做好紧急的免疫工作,并根据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相关动物疫情防控部门以及各个养殖场和养殖户应该提高对紧急免疫工作的重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疫情,要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免疫机制,做好及时的疫情防控处理。
首先,一旦某一区域出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就需要对疫区内所有的牛体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对于这部分牛只要进行隔离或者迁移处理,避免给其他区域带来影响。另外,如果疫病存在向外扩散的风险,要对附近高风险区域内的所有牛只也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其次,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要对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阻断,比如可以通过大范围的捕杀截肢类动物,加强对昆虫的捕杀等,来阻断疫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小疫病的扩散范围。
最后,相关政府也要加大对疫病防控的支持,比如可以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当较为严重的疫病发生后,可以采取对感染牛体捕杀以及无害化处理的方式来阻断疫病的传播,同时给予养殖户相应的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牛结节性皮肤病给牛的养殖带来严重的威胁,因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等特点,也给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此,相关的养殖人员应该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加强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该流行性疫病的危害有全面的掌握,通过加强对疫病的排查,做好紧急免疫工作和对有害动物的扑杀,并加大对疫病防控宣传和培训力度,以此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