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3-18 07:59张红专邓新宇方从启
科技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备线下教学法

张红专 邓新宇 方从启 王 英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2]。

上海师范大学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以上会议精神,笔者通过学习明白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等全方位的转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2]。于是,作为课程负责人,笔者召集团队成员一起,针对我院对培养新工科人才至关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建筑设备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创新改革,充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工程教育教学课程新模式、新方式、新手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课程概况及教改历史

1.1 课程概况

建筑设备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类、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上师大建筑工程学院共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两个专业,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一般在学生大三下学期开设建筑设备课,每周3课时,共48课时,2学分;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在学生大四上学期开设建筑设备课,每周3课时,共36课时,1学分。均为考查课、非绩点课、限定选修课、专业方向性课。

1.2 教改历史

笔者从事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工作17年,34个学期,每学期全日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本科生,合计通常有3~5个班级,所以主讲了120多轮,之前每一轮也有不断改进、更新,主要是针对专业前沿知识内容的更新,教学、教育方法也有不断改善,但每次只是进步一点点,变化不大,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3,4],我校便开始思考着手对建筑设备课程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创新改革,认真学习中央、教育部、学校关于教改的精神,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尤其是混合式教学培训,并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建筑设备课程在2018年5月获上师大高水平数字课程建设项目,2018年6月获上师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年7月获上师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项目。在学校的支持下。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对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变革,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综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立德树人的三重目标,创新出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和成果。

2 教学创新理念及具体举措

尝试“以学生为主体”“予教育于教学中”的教学新理念,探索智慧教学,力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协调发展,具体举措如下:

(1)采取课堂多媒体面授、课程网站数字化教学、现场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下课堂多媒体面授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践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抢答的方式,并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抢答正确加分,答错不扣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抢答,活跃课堂气氛,培育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比如,讲授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时,先提问“同学们知道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些?”一般,同学们会纷纷回答,他们的答案中有部分正确的,有重复的,也会有遗漏,在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后,笔者再点开事先准备好的PPT页面展示归纳完整的常用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名称、图片、照片,讲解各自的定义、组成、优缺点、适用场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课堂多媒体面授还大量采用图片、照片、工程实例、碟片、动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线上课程网站数字化教学,进行高水平数字课程网站建设,梳理、拆分知识点,设计、录制了22个数字课程视频,网站数字视频根据知识点需要运用三维动画、仿真交互模型、新闻视频插播案例等技术手段让枯燥、深奥的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利用微信课程群进行语音讲解、互动、答疑、指导学习方法、步骤,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发布签到、抢答、讨论、积分、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督促学习进度,发布、批阅作业等多种学习活动。

现场实地教学,设计3课时带领学生到建筑楼宇现场实地观察给排水设施、暖通设施、建筑电气设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2)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学目标、大纲、内容都进行了细致修订,润物细无声地加入思政点映射,更好地践行了“予教育于教学中”的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适时宣扬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环保节能、尊重自然、爱护地球、善待民工的理念,和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考核,严格平时考勤、课堂纪律,有平时作业、期中考核。每学期有3~4次作业,作业内容线上布置,但需要学生线下认真手写完成。期中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其布置与学生完成的方式都进行了线下、线上的结合,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分析、归纳、提出创新见解的能力。具体评价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评价方案

3 教学创新效果与成果

3.1 主要解决了如下痛点问题

3.1.1 学生不感兴趣、不重视的问题

上师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普遍比“985”“211”高校的学生差一些,而建工学院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大多是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甚至部分学生属于非第一志愿、通过调剂或被父母强迫报考进来的,对于专业有着极大的排斥心理,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热情[5],尤其对于建筑设备这门学分少、知识点多、有一定难度、但又非绩点课的课程,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低、自觉性差、兴趣不足。即使一些绩点课程成绩优良的学生,对待本课程的心态起初也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传统教学法中,他们的课堂出勤率低,上课大量存在睡觉、玩手机、戴耳机等不良现象,作业存在抄袭、拒做等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低,不及格率高。

创新教学法,采取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因为线下课堂多媒体面授次数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幅减少,学生们十分珍惜课堂面授机会,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教室,无玩手机、吃东西、看课外书、戴耳机、聊天、睡觉等不良表现,能静心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参与抢答或课堂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创新教学法前后学生学习情况对比见图2。

图2 创新教学法前后学情对比图

3.1.2 知识点多、繁杂、课时少、教学难度大题的问题

建筑设备这一门课,其实包括给水排水工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建筑电气三门课,主要内容为公共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物中的给水、排水、饮水、热水、消防、采暖、燃气、通风、空气调节、建筑照明、供配电、防雷、接地、弱电工程等,知识点非常繁多杂乱,但系里分配的课时又极少,教学难度相当大。

创新教学法,采取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把繁多的概念性知识点,精心录制成课程视频,这样就大大减少占用线下课堂时间。学生线上观看数字课程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需要,进行暂停、回看,做好笔记。三维动画、仿真交互模型、新闻视频插播案例等技术手段让枯燥、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3.1.3 期末一考定成绩、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不努力的问题

创新教学法,注重过程考核、优化学生学习评价方案后,线下面授课堂有记分,线上数字课程有积分,学生们平时就为此课程忙碌、充实、快乐着,考前胸有成竹,不再开通宵、伤脑筋。

3.2 学生、同行及视(督)导员评价

本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法运行6学期来,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收到优越的教学效果。

学生网上对本课程的评价全部为满分5分。现摘录几条网上学生评价截屏见图3。

图3 网上学生对建筑设备课程的评价

另外,本课程也得到了同行、视(督)导员、专家的好评,他们对本课程的随机听课记录均为优。现摘录教务系统听课记录截屏见图4。

图4 同行、视(督)导员对建筑设备课程的听课记录

3.3 主要成果

(1)建筑设备课程在2019年10月获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

(2)以建筑设备课程为纽带,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上师大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荣获第5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项目”。

4 结论

建筑设备课程创新教学法,采取课堂多媒体面授、课程网站数字化教学、现场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协调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本科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和成果。

猜你喜欢
建筑设备线下教学法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