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艺术在年轻人中正流行

2022-03-18 06:18牛梦笛董政樑
今日中国 2022年3期

文|牛梦笛 董政樑

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国日益升温,将曾经许多曲高和寡的古老艺术以新的方式诠释,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写入新世代的文化基因。

年轻人学习弹奏古琴,养心静气

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国日益升温,《国家宝藏》《国乐大典》《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成功“出圈”,掀起“国潮”新风尚。这些节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借助电视节目形式,不断创新,将许多曾经曲高和寡的古老艺术以新的方式诠释,努力缩小着与当今观众的距离感。

作为国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民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如在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上,UP主“古琴诊所”产出了如《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这样厚重却不失灵动的作品,在互联网世界中找到了古琴生存的一隅之地,让民族音乐这门古老艺术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写入新世代的文化基因。

综艺节目出圈带火民族乐器

《国乐大典》第三季播出后,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在B站上许多相关内容的播放量都很可观。如今,《国乐大典》第四季发布了全球招募令,即将开始新一季节目的录制。《国乐大典》为何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又是如何让传统民乐焕发新生机?或许可以从主创团队与参加选手的身上窥得一二。

“民乐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丢!”《国乐大典》的总导演林维桦坚定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节目来发现更多的优秀国乐人才,更希望通过节目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国乐,让国乐代代相传。国乐很美,我们对于传统民乐的创新、改编,也是希望国乐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正如林维桦所说,《国乐大典》始终是围绕着传统民乐展开的,国乐是节目的根基,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向来有“礼乐之邦”的雅称,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多元的社会生活孕育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优美动听的中国音乐。这是中国人的底气,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财富,也是《国乐大典》节目组的底气与自信。

如果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国乐大典》的底色,那么形式的多样与创新就是节目成功“破圈”的关键与亮色。《国乐大典》执行总导演李游介绍道:“节目秉持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不断推动中国民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节目模式、赛制以及参赛选手上有了全面的升级。”从第一季的4K超高清电视技术到第三季“舞台竞演+观演区实时观察+排练室自然记录”三大空间的多维视角,从前两季中的真人实景元素扩展到第三季的“以人为核心”的故事性内容,从前两季较为完整的乐团到第三季个人乐手组合成团形式,《国乐大典》都在不断尝试新的呈现方式、叙事结构。正是在不变中谋求新的变化,才为节目“破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这些年轻的民族音乐人,用自己的力量传承国乐,在民族乐器演奏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用新的音乐语言阐述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古今中西多元融合的音乐风格所产生的独特视听效果,让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喜爱,并揽获一批年轻粉丝,好评背后离不开的是内容的支撑。

古今融合闯出民乐传播新路

有趣和酷是“古琴诊所”在国风音乐中独特的标识。正是这种创新性改编,让古琴得以在网络媒体中扩大受众,打开传统文化的小众圈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自媒体扎根于网络,依托于活跃的网络平台,在古琴的演奏中,古琴诊所等自媒体账号通过与电音、rap(说唱)、流行等曲风的跨界融合,形成了一幅古今交汇的新风格。

流行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是近年来古风音乐创作发展的新主题,也是吸引青年人关注了解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自得琴社”以B站账号古琴诊所为网络传播的基地,将古琴和琵琶、笛箫、鼓等结合起来,组成乐队,选取当代青年人所熟悉的流行曲目进行改编。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热门电视剧主题曲,“80后”的童年记忆动画音乐、展现老一辈革命情怀的《国际歌》等都成了古琴诊所改编的优质音乐内容,引发全网热议关注。“没想到这曲子也能用传统乐器演奏,还这么好听。”“的确是风格迥异,但演奏起来也有独特的魅力,有种娓娓道来,隐忍而坚定的感觉。”这些弹幕评论也说明古琴诊所的民乐创作改编让大众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让‘遗产’成为我们的财富,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这是古琴诊所创始人唐彬所贯彻的理念。

在用流行曲目改编成民乐的同时,古琴诊所还大胆地将古琴与电音结合,创造了《大夏2049》等代表作,这样以现代赛博朋克元素与传统音乐艺术元素跨时空交融的“新民乐”,不仅仅是要再现古琴旋律诞生时的情韵,更要以古观今,“跟随时代一同进步,奔赴未来”。

柳祺初三毕业后开始学习古琴,师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泛川派”古琴第四代传人丁承运先生,闲暇时她会在B站看“古琴诊所”“南一先生”等古琴相关的自媒体,还曾“追”过 “古琴诊所”团队的巡演。在她看来,这种电子音乐融合的方式还是存在争议的。“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总是存在着新旧两派的争议,”柳祺初说,“但我们的时代是非常多元的,只要旋律还是古琴的听觉感受,只要出发点是推广古琴,那么有趣的创意就是值得尝试的。”

古今融合不是舍弃传统、迎合新潮流,而是从传统提炼出来,融合创作者自身的理解,和大众达成对话。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中需要探索的发展之路,而古琴诊所做到了这一点。

让古老传统延续人文精神

“乐极和,礼极顺”。《礼记.乐记》中这段记载道出古乐在礼教中所发挥的作用,即用于教化民众,是安身立命、修行养德之本。《国乐大典》综艺和古琴诊所这样的自媒体所做的,正是将民族乐器最核心的文化内容表现出来,加以现代审美的融合,让民乐文化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武汉大学云在古琴社副社长程浩玮是从高中毕业后,因为偶然的兴趣,开始对古琴的探究。“中正平和”,是他所理解古琴文化的核心内涵,“因为音乐在儒家文化里本来就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对我而言,它当然有情感,但它是一种不那么浓烈的情感,归根结底还是中正平和。”而对于柳祺来说,弹琴是一种能够让她静心的方式:“学琴6年,变化就是让自己更沉稳、更安静和自律。其实现在快节奏快生活中,很难让一个人静下来,但古琴能让我做到这一点。”

不仅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成长,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柳祺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做古琴文化的推广。在学习的空余时间里,柳祺做着古琴的教学工作。来练习古琴的不仅有小孩,还有已工作的成年人,他们被古琴静而稳的内在意蕴所吸引,从日常琐碎中解放出来,回归传统。

不难看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人们开始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并使其实现创新性发展。其中,不论是年轻古琴爱好者、互联网平台的UP主或是音乐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借助互联网,让古老传统在延续人文精神的同时,插上网络的翅膀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家都试图用古老的旋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她走进更多人的内心,滋养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