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芬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波及范围广、伤害性大、事发突然、防治困难等。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易感者密度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教室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校园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学生从社会聚集至学校,又从学校分散至社会,接触感染源、传播致病菌的风险大。完善校园疫情防控策略,就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校内安全性,为遏制疫情在全社会的传播作出贡献。本次研究,基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探讨疫情防控中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帮助读者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疫情防控;新冠肺炎;学校;卫生;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G4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此次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在国内造成巨大危害。据统计,截止2022年01月12日,我国累计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已达13.46万,累计死亡5699例;疫情猛如虎,疫情防控工作仍旧不可松懈。初中学段的学生仍旧未成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容易因抗疫工作取得的成绩而产生麻痹心理,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随着新冠确诊数量的骤降,对疫情防控产生懈怠;上述情况下,教师因业务范围的局限性,若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加强防疫认识,就会为校园疫情的卷土重来埋下隐患。本次研究,基于初级中学作为讨论对象,试分析后疫情时期,学校卫生工作“提质”的机遇和挑战,以飨同道。
1 校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后疫情时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开展好疫情防控,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初级中学卫生工作开展质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后疫情时期并不代表着疫情的结束,目前全国范围内,疫情仍旧呈现小范围反扑的局面,初级中学防疫工作仍旧不可掉以轻心,继续严格要求自身恪守防疫规范,避免疫情的发生与传播。(2)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学生们在享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守护其健康成长。(3)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就是缓解全社会的防疫压力,将本地区疫情风险降至最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4)后疫情时期对疫情防控保持高度关注,严格戒备疫情,贯彻防疫措施,就是为学校建立健全卫生防疫机制积累新时期下的新经验。
2 疫情防控大环境对学校卫生工作“提质”的机遇
2.1 疫情防控大环境是很好的宣传题材
本次新冠疫情对人类文明造成的破坏之巨大,全球有目共睹。既往时期,校园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初中生由于自身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对校园卫生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对一些管理行为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校园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勿论提升校园卫生管理工作质量。借此次新冠疫情事件,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之处,对平日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们对校园卫生管理工作的依从性[1]。
2.2 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基本覆盖校园卫生管理要求
新冠疫情的防控是为了避免病毒的有效传播,通过勤洗手、注意保暖、注意开窗通风、注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等制度要求,建立一个良好的防疫体制。而这些防疫细则的要求,恰恰包含了校园卫生管理要求。换言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时期,学生们执行防疫命令的同时,也在锻炼、塑造其自我卫生管理素养。相信在这场疫情过后,学生们均可养成良好的卫生管理意识[2]。
2.3 疫情防控援助将有利于校园构建更加严密的卫生管理机制
随着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有关部门将予以一定财政支持,帮助校园建设防疫机制。这些资源的投入,对于后疫情时期下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有益,同时在未来的校园卫生管理工作中,也能发挥对应的作用与价值[3]。
3 疫情防控大环境对学校卫生工作“提质”的挑战
3.1 后疫情时期有关人员认识出现松动
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患者确诊例数与死亡例数下降,加之一些地方防疫工作开展得当,给当地居民,尤其青少年带来“疫情已经结束”的错觉。错误认识的产生,只会导致校园内防疫意识出现松动,并影响具体防疫工作的开展。师生防疫意识松动,会导致其不再彻底依从校园防疫行为,出现如经常涉足公共场所、不依照规范佩戴口罩、不勤洗手、冬季畏寒而不勤开窗通风等行为。医务人员如校医认识出现松动,则其对本职工作产生松懈,不再严格开展防疫工作,对校园卫生管理工作质量的追求也不再严格。总而言之,人员认识不足将严重影响校园防疫工作开展质量,制约校园卫生管理工作进步[4]。
3.2 疫情时期暴露出初级中学校医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
疫情时期,各项防疫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專业的医务人员予以落实。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校园内并未配备专业的校医,或校医感染防控业务素养欠佳,制约疫情时期下校园内健康排查、消杀、健康宣教等工作的落实。县级以下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紧张,无法配置专业校医的问题较为普遍。寻常时期,校园内对校医的需求量小,因此校园内校医队伍建设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面对疫情,直接暴露出县级以下学校医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5]。
3.3 县级以下学校监管不足
县级以下学校在后疫情时期,未能在防疫工作上得到严密监督。虽然我国后疫情时期仍旧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的不足,但仍旧希望可以发动有生力量,加强对县级以下学校的防疫监管,进而提升校方对待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4 应对上述挑战的对策
4.1 加强防疫宣教
即使在后疫情时期,校园内也需加强防疫宣教,提升教职工与学生对防疫工作任重道远的意识,端正其防疫态度,有助于在后疫情时期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防疫工作:(1)要求建立以校医为中心,各教职工通力配合的健康宣教模式,在后疫情时期,通过校内广播站的形式,向学生们宣传防疫形势,重申防疫工作的紧迫性,端正全体教职工与学生的防疫认识。(2)若校园中未配备校医,可以向周边的医疗服务机构申请援助,由这些机构(如县公立医院等)入校开设防疫讲座,并制成短视频发放至公众平台,指导学生可以回家后出示二维码,让家长朋友扫码关注,自助学习。(3)校园内设立大屏,用以实时更新全球疫情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尤其更新每日新增人数,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与教职工展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仍旧严峻。
4.2 壮大医疗队伍
进一步壮大校内医疗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外招聘校医,或扩增校医岗位,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护工作,以及未来常态化时期的校园卫生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政策引领与财政支持,给定具体的校医配置要求,并督促学校按照规定配置校醫。另外,校医也属于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关于校医人才的培育,利于校园更好地配置校医岗位,避免无人可用的问题。可以借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校医人才,解决县级以下校园普遍校医岗位缺位的不足。而在当下时期,受资本与医疗市场校医人力资源的限制,县级以下学校可能短期很难招聘到校医。面对工作量繁重的校园疫情防范工作,建议校园可与周边公办医疗机构达成合奏,寻求其援助,缓解校园内防疫工作压力等。
4.3 加强对县级以下学校的卫生监管工作
倡议全社会加强对县级以下学校的卫生监管工作,通过公众监督的方式,提升校内疫情防控与卫生管理机制建设的紧迫感。首先是政府部门,要专门成立一支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地域内所有学校,包括县级以下中学防疫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并成立汇报机制,要求校领导定期就校内疫情防控与卫生管理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同时,要保障该监督管理机制的公平性,针对监督情况,及时向外界披露细节,接受全社会的广泛监督。关于披露形式,可以采取政府官网公示的方式,亦可采取公众平台公示的方式。还要建立一套奖惩机制,针对发现问题但改正态度不积极的校领导予以对应惩处;针对工作开展质量高、响应政府政策积极的学校予以适当激励。关于惩处与激励,可与教育财政拨款挂钩,提升监督管理的影响力。
5 小结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疫情防控中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以县级以下初级中学作为对象,提出重要性、机遇、挑战与对策,认为后疫情时期,学校不应放松警惕,而是要继续加强卫生防疫管理,为学生与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肖伟,徐国丰,葛国川.某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51-2352.
[2]廖文科.关于完善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15-4317.
[3]史昭,方刚,李幼平,等.汶川大地震前后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对策措施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8):885-892.
[4]付志智,董柏青,周艳,等.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35-736.
[5]丁钢强,章荣华,陈江,等.浙江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和防控对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142-1143.
3805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