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娣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模式运用于住院药房出门差错调剂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药房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PDCA模式的药品调剂工作成为研究组,另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开展PDCA模式的药品调剂工作成为对照组,分析PDCA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差错率0.17‰低于对照组0.45‰(P<0.05)。结论 PDCA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住院药房出门差错调剂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住院药房;调剂差错;PDCA模式;出门差错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住院药房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工作内容包含药品的保存、养护、调剂等,而药品调剂成为住院药房内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步骤。但随着医疗水平进步,药学事业的飞速发展,药品种类逐渐增多,加上就诊人数较多,药房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极易出现调剂差错现象,可直接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甚至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针对此,临床提出PDCA模式可减少住院药房出门差错调剂情况,并保障院内用药安全[1]。其中PDCA模式属于持续性管理方案,也是一种动态循环管理方式,其中包含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大项,在此循环过程中,可及时发现药品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及提升药房调剂质量的效果[2]。因此本文展开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药房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PDCA模式的药品调剂工作成为研究组,选择其中36305份病历资料,共1129件药品;另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开展PDCA模式的药品调剂工作成为对照组,选择其中39810份病历资料,共1104件药品。另外院内住院药房共11名药房人员,包含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6名,药师2名,药士1名。
1.2 方法
PDCA模式:(1)計划(P):统计整理既往出门差错调剂的类型,并对差错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药品外观或者名称较为相似、用法错误、位置相近、一品多规等,并严格按照发生原因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2)执行(D):①积极落实改进后的措施,不断完善住院药房关于药品调剂的工作制度,对药品领用、存放、调剂、退药、差错登记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强化药物调剂核查制度,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建立药品差错登记制度,对出现差错的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加强防错纠错培训,提升学习氛围,提高责任感。②定期组织药房人员参与培训,要求其认真学习药学基础知识、药事管理法等,并实时掌握药学前沿信息。还应定期开展相关医疗安全法规及医德医风教育,确保其对药品调剂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需重点进行禁忌症及特殊人群药品使用的学习。要求药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对既定的双人核对进行落实,以期实现对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药品调剂安全的双向目的。③不断完善住院药房的硬件设备,保证药房工作有条不紊,同时还应掌握包药纸、色带的更换方式,指导其对各种设备普通故障处理方式。④定时升级His系统,针对系统漏洞及时进行修补,并不断优化处方发药系统。另外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安静,并严格遵守6S管理的相关要求。⑤将摆药机设置最大剂量,并依据药品物理性质调整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药盒位置、设置弹跳系数,减少串包。及时调整药盒,对于使用率低、易受潮、易软化、易氧化的药品,短期消耗的数量改为DTC托盘人工投药,根据用量大绑定药盒、易混淆药品不同时外摆原则调整药盒。另外自动包药机内的干燥剂应定期更换,并定期检查自动摆药机、包药机内部件的粉末清洁,保证自动包药机内部环境良好。⑥加大药品摆放间距,对于相似药品应张贴警示标识,并增加药品货架数量,扩大药品之间的间距。合理调整药品位置,使药品与电脑打印的医嘱单一致,并按英文字母顺序摆放,对于规格相同、包装相似、名称相同厂家不同等相似药品摆放警示标识。(3)检查(C):定期检查住院药房的调剂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进行汇报。(4)处理(A):召开会议,总结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并经讨论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完善并更新药房管理制度,在下个循环管理中执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差异类型,比较两组出门差错调剂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x±s为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百分比为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P<0.05为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差错率0.17‰低于对照组0.45‰(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指出,疾病的防治期间,患者生命安全直接受到药品的影响,而调剂药品作为患者就医期间最后步骤,而调剂的准确性不仅展现了药房管理水平,同时还对患者用药安全及疗效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见,正确调剂药品在保证院内安全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药品调剂差错,可对院内医疗质量及社会声誉造成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因住院药房调剂差错引起的医患纠纷事件逐渐增多,需引起临床及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
随着临床不断深入分析,发现PDCA模式在住院药房出门差错调剂中效果显著,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此展开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差错率0.17‰较对照组0.45‰更低(P<0.05),进一步证实PDCA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差错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分析,发现药品出门差错调剂的类型有药品数量差错、药品包装相似出错、全自动片剂摆药机错误、药物种类错误、药品摆放错误等,其中(1)药品发放中多发、漏发、少发等数量差错是住院药房极为多见的调剂差错类型,引起此类差错的原因较多,可能与药学人员拿药配药期间配合不当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有关,另外医嘱条目多、工作量较大、打印不清晰等情况也可造成药品多发、少发、漏发。(2)我国药品种类繁多,一种药物存在多种名称、品种相似的衍生药物,且同种药品因厂家不同其药物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加上药品不同剂量与规格也可造成不同治疗效果,因此医嘱药品的正确调剂十分关键,任一差错均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而住院药房同一药品不同规格、同一药品同一规格的药品数较多,药学人员记忆能力与精力有限,极易因为无法完全掌握同一药品不同规格的用法和目的而出错[4]。(3)同一个药厂生产的药品,其外形、包装、颜色等通常较为相似,加上部分药品存在别名、通用名等多种叫法或同一药品同一厂家不同规格、同一药品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同一药品变换包装、同一药品剂型不同、不同药品相似的字音、不同药品相似的外形等,均可造成调剂差错。(4)住院药房药品均摆放于特定的药架位置,但可能因为摆放紧密、加入新药、退回药品使其摆放位置偏移,从而导致药学人员在取药时出错。(5)住院药房使用的全自动摆药机通常需要完整片剂或者胶囊,其他非完整片剂、其他剂型无法进入摆药机药盒,从而使得每个药盒仅能摆放一个规格的药品,但药品规格、厂家、批号变动后极易引起药品形状变化,进而导致药盒不合适,且同一药品非整片用法多,直接加大了出错风险。针对此,若能够将PDCA模式运用于药房调剂中,可尽早发现问题,并制定对应改进措施,积极给予落实,定期检查执行结果,总结归纳,针对其中不足给予调整,代入下次执行过程中,最终形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以此提升调剂质量水平,减低药品出门调剂差错,保障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PDCA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住院药房出门差错调剂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明琳,胡晨吉,王世燕,等.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领用高低限管理实践[J].中国药业,2021,30(18):17-20.
[2]阳昊,席加喜,张华君,等.基于PDCA循环管理在优化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J].广西医学,2019,41(8):1058-1061.
[3]刘荣,巴古曲尼,朱骞.FOCUS-PDCA在降低药房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4):2595-2599,2610.
[4]吕艳艳,张虹,吉建.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中药房中药饮片用药错误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7):1747-1750.
307050190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