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楼卫琴名教师工作室组稿之三: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与命题建议

2022-03-18 09:21罗彬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时空命题中考

罗彬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总结性考试,也是高中教育选拔的重要依据,关注初高中衔接,反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中考的重要功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四层”考查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推动核心素养在高中教育中的落实,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学段特征做好初高中衔接,引导初中阶段课程教学和评价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就成为当前中考改革的重要方向。近两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在命题思路、考试内容、题型结构、考试时间和分值等方面做了重大改革,为素养本位理念下的考试评价做出了许多探索。本文拟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第33题为例,纵向对比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聚焦分析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并提出命题改进建议。

一、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探索

时空观念素养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在高中新课标中这一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层级,并且明确“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2]。我们可以据此认为,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素养水平考查要求以水平1为主,不超过水平2层级是较符合本学段学情的。基于初高中衔接和素养立意的命题思路,2021年广东省中考第33题对这一素养的考查做了积极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1.历史时空考查外延的扩展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拥有异常深刻的内涵和极其丰富的外延”[3],在试题命制中应当依托、落实课标,却不能局限于课标的表述。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地扩大其外延,以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本题以城市、博物馆、文化遗迹等“空间”元素为主题,将“空间”作为内容承载,考查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水平,同时拓展学生对空间与文化、空间与时间关系的认识。

我们常说的“空间”通常是指由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地理空间。而历史地理空间则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它们因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也带有浓郁的人文色彩。[4]在初中教学中,空间往往被视为单纯的物质存在,突出其物理性质,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狭隘。本题的变化在于凸显出空间的人文属性,强调其文化性。

第33题第(3)问,从表面上看,材料只提供了博物馆这一种类型的空间信息,实际则需要学生认识到博物馆作为文化性空间的人文内涵,通过解读其中蕴藏的时间、空间、史事等信息,发现不同博物馆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或联系,进而组成一个文化主题。如从“老子墓”可以解读出:古代、先秦、春秋战国等时间信息;墓等建筑空间信息;名人、思想家、道家等史事信息。本问通过让学生解读西安的各种博物馆资源背后的文化信息,认识到博物馆、文化遗迹和城市等空间承载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重视或修建它们不仅是为利用其物理功能,更有发挥其文化价值的考量。本题通过对时空观念外延的拓展,提升了命题立意的高度。但其直接考查的仍然是学生辨析历史时空不同表达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属于水平1的层级。

2.问题情境素材选择的生活化

人的素养在问题的解决中能得到最大程度地运用与展现,考试命题应该合理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测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素养水平。合理的问题情境应该采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素材,指向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5]本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方面的考查意图。

第33(3)题设问要求“围绕这一主题说明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一个贴近社会现实的生活化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价值,城市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质,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各个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本问正是基于这一真实而普遍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对材料提供的西安各博物馆资源进行解读的过程,相当于运用时空观念完成了一场“历史文化之旅”,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到“西安碑林”再到“西安事变旧址”……他们纵横古今、遍览各处,辨识历史人物与史事,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发现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思考其文化价值所在,不仅增进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能够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形成新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本题已经达到了水平2“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6]的层级。

3.命题设问力度开放性的加大

开放性问题能够为测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供更好的平台。作为一种考试命题的探索,不断加大问题的开放性成为趋势,第33(3)题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

本问材料提供的是多达十四处的西安博物馆资源名称,要求“任选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自拟主题”,其中“任选”和“自拟主题”的設问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从多则材料中“任选”一则作答的形式并非首见,2020年广东中考第33题已有尝试,但学生可以在数量如此多的材料和要求如此宽泛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的题目则是第一次。学生在解读空间信息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维度、角度,自由切入并灵活作答,以展现出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拟主题”的设问形式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信息解读能力,更需要对信息进行概括、提炼,考查学生综合与运用的能力层次。学生在对问题的开放性思考中会进一步体现出素养水平的差异,包括对水平1“运用恰当的时空表达方式叙述史事”及水平2“能够将史事定位在时空框架下”“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7]两个层级的考查。

二、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命题建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所以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和各地市阅卷工作的需要。基于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命题建议:

1.选择更具关联性的素材以便彰显育人功能

本题以城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空间因素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扩展对空间文化属性的认识,三组材料各自都能突出主题。但从时空因素的角度而言三组材料之间则缺乏明显的内在联系,试题整体上显得分散,在题目立意凝结的力度上稍嫌不足。例如,材料一分别有古典时期的罗马、近代的佛罗伦萨、现代的柏林三个城市,材料二是近代的巴黎,材料三是中国的西安,时间横跨古代、近代。不管是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先后的角度都未发现有学生容易感知到的联系,容易让人产生材料各自为政,逻辑关联不大的印象。命题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能自有某种逻辑或更深层面的考虑,但对于学生而言则实为隐蔽,也就难以实现其设计的初衷。因此,命题时材料的选取不仅需要考虑材料与主题的联系,也有必要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以使题目的整体性、凝聚性更强,提升学生对试题立意或主题的认识、体会,彰显考试的育人功能。

2.设计更契合初中学情的问题以便引导教学

中考命题虽然需要初高中衔接,但创设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初中学段的学情特点,立足实际以避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脱节。如前所述,对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考查要求不宜超过水平1、2层级。但本题的部分设问似已超出此要求,给学生的理解和解答制造了较大障碍。

如第33题第(2)问,要求学生“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这一问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论述”[8]的要求属于时空观念素养水平4的要求,远超课标的要求;其次,“法国大革命”与“博物馆的诞生”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问题,他们只能通过解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但是材料仅是一份“巴黎第一批博物馆”的信息表格,列出成立时间、名称、馆舍、馆舍类型四项内容。学生要提取到有效的信息主要还是从馆舍类型中“皇室”“宗教”两个关键词,联系到法国大革命反对君主制度,打击封建特权和天主教会,从而推测这些博物馆馆舍可能是大革命中没收充公而来。但这种联系在材料中体现的既不清晰,更不明确,较难构建起强有力的逻辑关联,难以基于事实符合逻辑地展开。即使能够联系起来,也更多是基于推测而不是史实,与史料实证等基本的历史原则不符。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分解,分层推进,引导设问的深入;或提供逻辑关联更清晰、更明确的史料让学生推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3.设置更加合理的分值与评分标准服务选才

考试测量需要实现分层才能有区分度,分值也要有相对合理的比例。第33题三组材料都只设了一问,分值分别为6分、6分、4分,每个设问的分值都不低,但实际上未必每个设问都“值”这么多分。以第33(1)题为例,要求任选罗马、佛罗伦萨、柏林之中一座城市“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其中柏林展示的是“燃烧中的国会大厦”“柏林墙”两幅图片以及一段文字描述。而参考答案为: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策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中心;是美苏冷战的前沿。分值6分的这三个得分点实际上难度都较低,从两幅图片即可联系到相关史实,而柏林是德国首都这一點也没有什么难度。另外柏林是不是德国首都与其足不足以称作博物馆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问考查的主要是时空的定位与分析,虽然这是时空观念的必备基础,但既然难度不高,分值如此设置则可商榷。

开放性的设问需要提供具有区分度的评分标准,确保考试测量的效度。若单纯追求开放性,必然导致问题指向性和限制性的减弱,给学生作答和教师评卷带来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效度,存在着给考试测量造成更大偏差值的可能性。以第33(3)为例,材料提供了十四个博物馆资源,要求学生任选两个(或以上)“自拟主题”,原则上据此可以组成的主题数量是非常大的,参考答案提供的只有两则示例,更多的主题合不合理主要还是取决于评卷人的判断,这对评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有必要制定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评分标准,对评分层次和细则有更清晰、明确的划定,以避免在单一设问分值大的情况下出现较大偏差。开放性问题具有较好的探究特征,但作为考试测量的手段则存在着如何解决信度和效度的瓶颈,以利于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所以命题者应更为谨慎。

诚然,广东省中考命题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必要的审视与反思是推动试题命制进一步走向成熟的契机和动力。作为初中一线历史教师,尤其希望中考命题在紧跟新时代的教育和评价改革方向的同时,尽快完成从初步探索到日益成熟、稳定的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考试的核心功能,更好地引导教学、服务选才。

【注释】

[1][2][6][7][8]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44、70页。

[3][4]黄牧航:《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17页。

[5]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2页。

3919500559545

猜你喜欢
时空命题中考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