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摘 要: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取得了一些突出成就。小学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数学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思维模式,掌握计算基本能力和简单技巧,能够具有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因此,教师优化计算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3-0174-03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alculation to Make Learning Go Deeper
WU Juan (Banzho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Education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the teaching system continues to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also made som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i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digital thinking model, master basic calculation abilities and simple skills,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simple problems,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o life. Therefore, teachers' optimization of compu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make students' learning more in-depth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Comput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tudents
小學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点,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只有掌握计算能力才能保证数学问题解决相对顺利,并可以试着挑战有难度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差,即便能够将数学公式背下来,也不会灵活运算。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建立思维空间,对数据和运算公式进行梳理,避免单纯讲解和一味练题,要注重数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避免学生被枯燥的学习打消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本文针对优化计算教学进行策略分析,帮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使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计算能力,获得优良计算思维的不断提高。
1.优化计算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深度化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计算教学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计算教学的优化教学策略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使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敏、快速。此外,优化计算教学策略的开展中,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具备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得到持续的增强,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课程教学深度化效果。
2.优化计算教学策略的深化原则具体化
(1)优化增添趣味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要想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是非常难的。因此,为了使得计算教学策略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有深度,教师在内容、形式、方法上为学生增添趣味性等。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自主和自觉,在计算的过程中,获取到相应的体验感和成就感,促使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持续的增强。
(2)优化拓宽深度性
在对计算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始终秉持深度性的拓宽原则。应该在计算教学策略的开展中,不是让学生只会计算而已,而是应该带领学生分析在计算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延伸点和关键点等。应该使得学生在计算中的深度得到掌控,使得学生实现对计算内容的灵活运用和驾驭。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促使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持续增强。
(3)优化显现突出性
在对计算教学进行深化和优化的过程中,突出性也是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秉持的显现原则。比如,在优化计算教学策略的开展中,教师设定的目标和内容应该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其中,教师应该对突出性的原则进行秉持,应该在内容布置的过程中做到“瞻前顾后”,使得计算内容在设置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使得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3.优化计算教学策略的路径解析多元化
(1)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提倡算法的教学是多样性的,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行引导与激发,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氛围之下,有意识地对更好的算法进行选择并使用,从而有效地提升计算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用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来对主题教学进行构建,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在游戏化的训练方式之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有效地避免了小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计算学习中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教师自身要充分地将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行发挥,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求胜欲望之下,更好更快地实现对数学的计算学习。尤其是在一些低龄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最优的算法进行选择并使用。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到“凑十法”,教师就可以对比赛的形式教学进行使用,设计出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接力游戏训练,让学生能够依次排排坐,教师将准备好的卡片分发给每一组的第一个成员,在每人一题的计算模式之下开展。教师则是在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旁边进行计时,计算卡片的不断流动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计算的敏捷性,也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2)帮助建立思维模式,增强数学审题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具有主动分析思考的能力,面对数学问题,不懂得如何进行解答。即便教师将公式教给学生,学生当时掌握,但是未经过训练的强化,学生很容易忘记自己学过的内容。而在理解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前提下,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并不强,很容易丢字、落字,或是理解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正确引导。首先是多读题,多读几遍,自然减少了丢字、落字的情况,而且读得多了,也就清楚了题目的意思,但读题时,建议学生默读,读出声音会影响其他同学解题。其次是多练习,掌握问题关键。数学題目练习得多了就容易掌握出题者的目的,清楚题目中常常会出现的重点在哪里,便于解题。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对问题进行复述,一者有利于整体概括总结,二者提高数学题目审题的能力。另外,学会抓住关键词,数学题目可能会分几个问题层次,也许看上去比较烦琐或是比较复杂,实际上只要能抓住关键点就很容易解题,有些题目过长往往也是混淆视听,使问题具有难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学过的公式可以在计算应用中举一反三,增强学生数学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认真读懂题目,并做出正确解答。例如,“小明乘坐地铁列车去图书馆,一共要经过3个站点,上车后经过的第1个站点下了3个人,上了5个人,在第2个站点下了6个人,上了4个人,在第3个站点下了包括小明在内4个人,上了2个人,请问在小明下车之前这趟地铁列车一共新上车多少人?”在这个问题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模式,学生将被这些数字困扰,不知对哪些数进行加减运算。对于问题,是问在小明下车之前一共新上车多少人,如果审题不正确,很可能会误以为问的是一共新上车多少人,就会算成5+4+2,得出错误结果11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不能着急去作答,一定要清楚并准确理解题目意思,再去进行答题,养成认真、谨慎的数学习惯。
(3)变换计算练习形式,增强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需要不断练习,而只用一种形式进行练习会限制学生的变向思维发挥,学生也不会有深入的思考,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数学能力。在做题加深知识印象时,要经常变换计算练习形式,可以选择连线、口算、按规律填数、按形状分类、按规律接着画、利用运算解决问题等。使学生具有主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反复应用基础方法解答,当对于一个知识点不同形式的问题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解答时,学生便真正学会了这一数学知识点,在反复练习累积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长久记忆,不断夯实数学知识基础,并且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的计算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中,不按照以往的数字题目解答,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长方形模型或是箱式玩具货车。指出货车后厢的长和宽的具体长度,让学生进行自由计算。可以通过笔算,也可以进行测量,并相互进行解题分析,相互学习。或是让学生准备笔、纸和尺子,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画出长为5cm,宽为4cm的长方形,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进行检查,从侧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长方形的特点和计算,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关键点并能灵活运用。
(4)积极鼓励学生动脑,提高解题技巧能力
学生多以被动思考为主,学到的数学理论不会灵活应用,在课堂上很少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脑,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戏或是简单的数学思考题进行头脑预热,让学生产生兴趣,思想能够跟从教师的思路,主动地进行思考。这种方式既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活跃学习气氛。普通计算相对来说较乏味,学生会在计算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教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避免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借助一些授课工具或是多练习生活情景进行形象的运算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解题技巧,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常规口算,学习掌握心算技能,提高数学计算技巧,有效减少计算的时间,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小红新买了一辆自行车,心情愉快地骑着它上坡下坡,上坡速度是3米/秒,下坡速度是7米/秒,请问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教师可以将题目影射到视频教学素材当中,让学生视觉感触题设情景,增强联想能力,然后动脑思考进行运算。
(5)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要有独到创见、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学生所提的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问题却通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8”时,课即将结束,一位学生突然问:“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一时激起千层浪,上课教师当场愣住了,听课教师也议论开了。这是之前备课时根本没有预设和思考到的内容,就连大家都感到震惊,教师这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高度表扬这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教师灵活采取了方法,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解题的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独创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6)形成步骤性解题模式,让计算走向系统化
学生在计算中往往不清楚从何着手,如何正确应用数学计算公式,教师在讲题过程中也不一定很详细,学生学会了知识点,背会了公式,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解题。在应试时,没有思路的学生会把公式罗列在题目下方,但不一定会得出正确结果。对于数学计算题目来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很重要,步骤结构可以帮助引导学生解题。让学生形成步骤性解题模式,有一个整体的解题框架,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能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构思出具体的计算步骤,使计算系统化,从而能够优化计算教学。例如,在遇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50度,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这一问题时,首先教师要教会等腰三角形各个角度特点,让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其次这类问题,已知角度的内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度数相同的底角,如果是顶角,那么顶角度数是50度,两个底角度数是65度。如果是底角,那么顶角度数是80度。所以正确答案是50度或者80度。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所掌握,能够形成步骤性解题模式,那么同类问题出现时,会明确解题思路,并自动进行分析作答。
(7)设置趣味竞赛环节,提高准确度和速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可以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展现自我,使得学生本身获取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对趣味竞赛积极地进行设定,使得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得到持续的增强。
4.结语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部分,学生的整体计算思维构建十分紧要,这基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增強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的审题能力,变换数学计算练习形式,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动脑,学习解题的一些技巧,最终形成步骤性解题模式,让数学计算系统化,进而优化计算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
参考文献
[1]刘传威.计算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
[2]孙伦敏.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
[3]李连慧.“算”“用”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
[4]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9(12).
[5]郑尧伟. 让深度学习走进计算教学——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J].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1(09).
31555005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