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的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随着国家体教融合系列政策的出台,2021 年7 月,陕西省结合本省实际,由陕西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标“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体系,为陕西省各学校指明了方向。
陕西省下发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展多样课余训练竞赛活动,鼓励组建学校代表队,支持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加强体育教育体系建设。该文件对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首先,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 小时以上,给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让学生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学校要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层层选拔优秀运动员,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促使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最后,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体育类专业。
体教融合政策的出台,让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对促进体育工作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完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增设专业,扩大招生,引进师资,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和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根据文件要求,全面深化体育工作改革,促进体育教学长久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开展的体育课程还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极少有学校能够开设新颖、特色的体育课程。例如,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是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田径、跆拳道等项目的学习。由于各学校场地、器材等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开设的项目也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体育硬件设施较好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另外,笔者在访谈中还了解到,部分高职院校压缩体育课时,未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政策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学生进入高职之前的中学学习多以文化课为主,体育锻炼不足,而大学的体育课时再不够,会导致学生体质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品质,不爱运动,体质较差。究其原因,是多数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作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运动兴趣的最好平台,若不被重视,那学生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就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陕西省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多是学生社团自行组织或者由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不同的学生体育社团,但组织情况有所差异。社团内虽有指导教师,但很多社团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学生能力有限,在开展活动和持续落实方面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另外,有些高职院校要求学生上晚自习,并且管理严格,这样一来,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就被压缩和占用,不能正常开展。有些高职院校使用运动类APP 来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效果比较良好,但形式单一,仅是跑步,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爱好需求。在高职院校中,除了学校组织的文体节、运动会,以及体育社团、运动训练队的活动外,其他的课外体育锻炼全靠学生的自觉性。
陕西省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校运动代表队,有些高职院校领导特别重视,校运动代表队种类齐全,且年年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而有些高职院校运动代表队的种类少,没有持续参赛,究其原因,是学校不够重视,缺乏优秀的教练员。各高职院校的校运动代表队教练基本上都是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员水平不一,部分教师是跨专业担任教练,如学田径的带健美操队、学篮球的带定向越野队、学羽毛球的带轮滑队等,组队包括参赛等都是由体育教师自行争取,经费有限,所以代表学校参赛的队伍少,有时甚至因学校没有经费而不支持参赛,或者即使参赛了,也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只有极个别的高职院校会聘请高水平运动员担任本校运动训练队教练,他们参赛队员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因此,整个陕西省高职院校的训练队水平参差不齐。
另外,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各高职院校在组织校内体育比赛方面整体较好,校运会、球类比赛、大学生文体节等各类体育项目每年都会如期举办,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当前,陕西省的各高职院校都未组织学生课间操,但少数高职院校会组织学生早操,并且组织的情况比较好,即通过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有的学校大胆创新,将体育教师分散到各院系,体育教师除了要完成所在院系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负责组织所在院系师生的体育活动,其中有一项工作职责就是负责和组织学生早操。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组织下,学生集体出操情况良好,通过早操,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得学生规律作息,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及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带早操的过程中,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成效。但在实际落实方面,各院系情况不同,有些院系坚持得很好;有些院系就半途而废,仅跑操几个月就停了;有的院系是由院系学生会的学生来负责和管理早操,实施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因此,陕西省高职院校早操和课间操整体情况整体不太理想,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觉性,难以实现整体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
经过调查了解到,陕西省高职院校都有科学的作息,各自制定了的保健措施,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休息和锻炼时间,同时,学校在卫生和预防疾病方面也特别重视。高职院校校医院系统健全,大部分学校能定期给学生开展预防疾病和急救措施的相关讲座、培训和实践演练等,让学生重视健康,加强个人防护,科学预防各类疾病,懂得防疫和急救措施。而且此类培训已达到了全院全员全覆盖,学校通过各类保健知识竞赛及实践演练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保健防护措施,提高全院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但有点高职院校在开展保健措施方面存在差距,每年组织的急救措施和预防疾病类讲座、培训频次不高,达不到全覆盖,很多学生对保健措施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演练。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证明,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发现体育人才,再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使其打好基础,就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后备力量。青年是我国人口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成为大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养成的体育观念、能力和习惯,将有助于他们踏入社会后成为大众体育的主力军,从而能够极大地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根据陕西省关于体教融合的文件精神,陕西省高职院校可在以下路径进行探索。
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刻苦、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连基本的体育课都不能保证,仅靠课余体育锻炼是很难提高学生体质的。陕西省高职院校应该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的政策要求,全面落实“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随意更改人才培养方案、占用体育课。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体育选修课,以满足更多学生的运动需求。
校园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满足学生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若没有足够空间和质量的体育场地,以及足够数量的体育器材,是没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在硬件设施筹备上,学校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落到实处,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要根据学校人数和规模,准备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数量,以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需求和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陕西省高职院校应重视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投资力度,首先是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其次,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健身场所,用优良的体育场地及设施吸引学生主动锻炼,使其逐渐养成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达到以体育育人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陕西省体教融合的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争取实现“一校一品”或者“一校多品”,通过体育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力。如建在白鹿原的高职院校,可以借用白鹿原滑雪场发展冰雪体育项目,和陕西省冰雪项目协会联合招收学生,创建冰雪项目相关专业。位于陕北的高职院校,可以发展民族传统项目安塞腰鼓;地处陕南的高职院校可以发展民族传统项目赛龙舟;位于关中的高职院校可以发展攀岩、射箭、飞盘等新兴体育项目。总之,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结合本校的场地设施情况,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有条件的还可以创办相关体育专业。
陕西省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地方高水平的退役运动员或者优秀教练员,到学校指导体育工作,以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高学校训练队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发掘自身运动潜能,能走得更远,参加更多的体育类比赛。为了更好地留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学校可根据实际,增设教练员职称评审体系,允许体育教师、教练岗位双向交流,实行“双岗制”聘任,激励更多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走上教学岗位,为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注入新的活力。另外,除了“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陕西省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本校体育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用听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者到一些体教融合开展较好的本科院校、兄弟院系去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提高学校体育师资的实力,促使本校体育工作发展得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技能人才。
目前,高考复读的规模越来越小,很多未考入体育院校的体育特长生,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完成大学学业。有些学生的体育成绩特别突出,应该在高职上学期间好好培养,使其在体育领域有所建树。对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成立体育学院,扩大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规模,让这些学生能继续从事其所热爱的专业,将自身特长发挥到极致,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为地方、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并完善体育评价体系,制订科学的体育类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练员、运动员给予奖励和支持,对于持续几年都没有进步的训练队应进行整改。学校还要建立多方参与的体育综合评价体系,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均参与评价,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练员的训练能力、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等进行全方位考评,对学生的体育课表现、课余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社团、参与竞赛等进行综合考核,这样可以有效监督和管理体育工作。学校只有建立健全体育评价体系,奖惩分明,才能让体育教师看到希望,感到温暖,拥有创新的动力。同时,也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同时参与评价,才能多管齐下,不断发现问题,进而整改问题,真正地为学生着想,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方位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和竞赛等的育人质量。
体育竞赛是促进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训练的重要杠杆之一。陕西省高职院校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赛事。高职院校要把培养竞技运动员和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青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实现青年运动员全年注册,畅通青年参赛渠道。同时,政府也应丰富体育赛事,增加省市县综合运动会,开齐基础类赛事,增设冰雪运动等一些新兴的、特色的体育项目,逐步扩大体育赛事的覆盖面和参与度。通过体育赛事可展示青年学生的体育特长,帮助青年学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为陕西省和国家队选拔优秀运动员。体育赛事还能加强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赛事管理水平和训练水平,更好地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成绩。各校应充分发挥体教融合、教训合一的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提高体育教师竞赛训练水平的同时,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学习锻炼的平台。
综上所述,陕西省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显然,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时所谈及的道理,即把健康比作“1”,其他所有都是“0”,没有这个“1”,小到个人生活、家庭幸福,大到职业抱负、社会责任、家国担当等,都难以尽情施展。那么在教育层面,要实现这个“1”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就是体育。实践证明,学校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对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科学的指引,使学校体育工作朝着更加明朗的方向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发展才能进步,进步才能收获。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陕西省高职院应从一切为了青年学生的健康出发,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强壮体格的栋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陕西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大力进行创新、改革,让体育为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