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的使用与整合
——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古代诗歌课后作业为例

2022-03-17 20:16:45王庆梅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5期
关键词:手法诗歌教材

●王庆梅

“双减”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目标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 各地纷纷出台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建议,从书面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各个维度给广大老师建议, 一线教师们也开始在作业设计上努力耕耘, 一时间各种自创的作业应运而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部编本教材的作业设计, 没能用好用尽教材的作业。 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的使用和整合, 促进学生在教材作业的推动下提高关键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材作业的特点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部编本教材有了较大改变。

(一)依据双线组织作业设计

教材在选材上一方面兼顾内容,尽量在同一单元编排人文主题大致相关的文章;另一方面则兼顾了语文要素,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及其达成的途径融于单元之中,这在作业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每一个单元前面都有单元提示,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及要培养的语文能力。 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通过阅读古代诗文名篇, 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课后作业思考探究一和积累拓展四都指向了诗歌的语言之美,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重章叠句的妙处, 去感受其节奏与韵律之美,是写作手法,属于语文素养;思考探究三则指向情感的表达,属于主题方面。

(二)依据课型进行作业设计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构了“教读”和“自读”以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主要是做例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掌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点; 自读课文则是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阅读方法,去进行自主探究的对象;课外阅读则是对学生阅读的有效拓展与补充, 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教读课文的作业设计课前有“预习提示”,在这段提示中有的介绍写作背景及课文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有的给出阅读的方法及角度。《诗经二首》的阅读提示指向三个关键词:诵读、美好感情、语言特点。这就既给出了阅读方法,又给出了明确的学习重点。 课后设置了“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自读课文的作业设计融入助读系统中,不再单独设计作业。学生通过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课文,实践并巩固教读课所学的阅读技能。

(三)依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作业设计

新教材选文系统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选择的内容涵盖了传统文化、时代特征及语文素养等元素,易于学生接受。 助读系统也利用单元提示、阅读提示、古诗文的注释及补白等辅助学生学习, 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知识系统更是将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渗透进各个单元, 同时还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例如部编教材初中六册书选入了教读课文的古诗词共32 首, 涉及绝句、律诗、古体诗、乐府、词曲等,选材广泛,能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人文情怀之美。 这些诗词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语文素养要求,有朗读、背诵、写作手法、写作风格、体会意境、描绘景色、鉴赏、想象、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比阅读等。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对于学生这些语文素养的要求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七年级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能够描绘意境和画面,对诗歌有初步的理解。 到了八年级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 对诗歌的理解,不仅要求能描绘画面,还需要炼字、分析写作手法、体会情感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九年级在八年级的基础上,还要求能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及其情感,同时还要能够谈诗歌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学生能够进行思辨的表达。 我们在教授新课时不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这些诗歌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能力要求去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能力层级螺旋式上升。

基于以上部编教材作业理念及其编排特点,在“双减”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更应该依托教材,用好教材作业。

二、语文教材作业的使用

(一)教材作业是教师备课的依托

首先,教材作业有助于教师设定教学的目标及组织教学。 教材作业和我们使用的练习册还是有很大差别,练习册主要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去巩固知识。而布鲁纳认为教材是传递教学内容的手段,同样的,教材作业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的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重点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当中, 甚至直接使用作业设计作为自己的教学环节。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经二首》,其中一个目标指向诵读,要求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初步了解其语言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后的思考与探究第一题就提出了“重章叠句”的概念,让学生结合一首诗歌,品味其中循环往复的音韵美。在积累拓展中又提到诗经中的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重复咏唱。教师可以将这两个作业整合到一个环节当中: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诗歌, 自由放声朗读并为诗歌划分节奏,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两字一顿的韵律。接着通过“找朋友”的方式,找出诗歌相同的句式,从而理解重章叠句的写法, 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达到更快更准确背诵诗歌的目的。

其次,教材作业可以帮助教师厘清考查的方向。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如何把握考试的方向,还要从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说起。 如《唐诗三首》思考与探究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一个是客观叙述,一个是描述个人遭遇,并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情感。 不同的写作手法,可以表现相同的写作意图。 这里探究了写作手法对于写作意图表现的重要作用,属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层级。据此,我们在学习《小石潭记》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比较《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手法有何异同,并说说作者使用这些手法有何意图。 这就是对教材作业设计的延伸和拓展。

(二)教材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帮手

教材作业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备课,指导老师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有些作业设计本身就具有助读的作用。 比如《诗经二首》思考探究一二题,第一题给学生介绍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并有具体解释,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自主阅读并结合这种形式的特点朗读文章,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它基本的句式,区别其不同之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朗读课文时朗朗上口,还能让学生更快更流畅地背诵课文。 第二题“《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学生能够根据这一概念找出《关雎》中写雎鸠是为了写君子追求窈窕淑女,这就是比兴的手法。《蒹葭》中写蒹葭也是为了起兴,同时作为环境描写,能够烘托一种凄凉的氛围,营造一种邈远迷茫的意境,表达一种爱而不得的怅惘。 通过对重章叠句和比兴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课补白,补充“赋”这一手法,从而完整了解诗经“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材作业是学生课后巩固的指导

教材作业还关注了学生课后的巩固与拓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达成学生语文素养最后的落地。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六单元诗歌课后的积累拓展中,都有背诵诗歌要求,这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在理解基础上的传承。 《诗经二首》积累拓展要求能够背诵这两首诗,还特别提到了诗歌“四字一句、两字一顿、重复咏唱”的特点,其实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完成背诵。而将《关雎》翻译为白话文这一题目,其实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比较中才能做出喜欢与否的选择。 余冠英的译诗在形式上还追求了与原诗的统一,对于重章叠句的翻译大多相同,且翻译的内容简练易懂,不失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可以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对比,进一步感知《诗经》重章叠句的妙处。教师还可以依据这道题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尝试仿造诗经的写作手法,进行诗歌的创作。

从以上三点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作业设计其实完整呈现了我们教学的流程, 从教师课前的备课,到学生课堂的学习,再到学生课后的巩固,我们的作业设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作业给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抓手,一堂课要学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三、教材作业的整合与创生

教材作业的设计层层推进, 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 必定有一两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对教材作业进行选用、整合或者拓展。

如《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考与探究三就提到两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细节,分别指出《卖炭翁》是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和动作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则是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 积累拓展则要求学生任选一首诗,增加细节,改写小故事。我们可以将两道题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去探究卖炭老人的形象, 引导学生去想象秋风在浣花溪畔吹起,秋雨在茅屋上空倾盆而下的场景,两道题就实现了整合。 此外, 本单元写作要求是“学写故事”, 我们不妨在这个增加细节片段描写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任选一个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并塑造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表现诗歌深刻的主题,能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感受先哲的情怀,实现单元的整合。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材中四大系统之一的作业系统,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了编者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更应该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有效利用作业系统并进行适当的整合,使教材作业设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也使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收获。

猜你喜欢
手法诗歌教材
诗歌不除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层递手法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2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七步洗手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