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平英,余萍,杨运华,屈小林,黄信彬
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在高校。中小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表现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指导水平有限,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举步维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应进入大学后才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对自我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了解,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做好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未来人才的需求。”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还赋予学生表达自我思想、传达感情的权利。语文教材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更有利于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探讨本校对初2019级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希望以此提高初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名目繁多的职业身份,如学者、记者、诗人、作家、散文家、音乐家、书法家、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它们在教材注释中的职业类属比较复杂,存在交叉的现象。在课堂内外,适时给学生作适当的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职业类别,形成初步的职业倾向,是大有裨益的。
每一份职业都有其对应的职业规范,也就是该职业的基本要求。如人力车夫这个职业,在杨绛先生的《老王》里,有这么一句话:“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都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可能在杨绛先生看来,“老实”就是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不能讹人,这是底线。既然有“最老实”,就必然有“较老实”或“不老实”,那么,“不老实”也就是估摸着你不熟悉路,时常会拉着你瞎逛游以讹你钱财,这就不符合人力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提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等观点,让学生明白了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乐业则是较高尚的职业境界。从事任何职业,除遵守最基本的职业规范外,还应坚守较高的职业道德。通过对课文主题思想及观点态度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利用语文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身患绝症却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贵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等时代先锋让学生无比感动和崇敬;还组织学生观看了电视剧《功勋》,李延年、于敏、屠呦呦、袁隆平等八位功勋人物的精彩故事和真实人生,让学生们感慨良多。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榜样的人格特质对学生的职业理想产生积极影响。
语文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与说在人际沟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只影响日常生活,而职场里的言语交往则影响职业化的程度,甚至影响取得职业成就的程度。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以职业沟通能力为导向,开展了班级演讲比赛,建立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演说者,训练了他们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的能力;以听录音或现场听朗读并复述其内容等方法,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了《时势造英雄》的辩论赛,训练学生陈述论证、辩驳等语言组织与应变能力。创设这些语言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训练自己的听、说、辩等语言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其职业沟通能力。
在“新闻单元”的学习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记者”这一职业,同时学习新闻报道和采访实录的写作;在“演讲单元”的教学中,渗透“演讲稿”写作方法的指导。此外,将一些常用的应用性文体放在随堂训练中,例如通知、邀请函、请假条、开场白等的写作,既培养了学生职业实用写作的能力,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经典诗文,我们了解到陶渊明卓尔不群、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性格,了解到他从误入官场饱受羁绊之苦到回归田园重获自由之身的人生历程,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的人生际遇;从《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诗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的遭遇与他的自负天真息息相关,他的放荡不羁、乐观豁达也成就了他诗歌的特色。以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为比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对其形成稳定的职业倾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下的初中生并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而兴趣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是十分必要的。从《贝多芬传》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事迹:贝多芬母亲早逝,父亲酗酒,后来他自己也双耳失聪,他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除了超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外,还源于他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形都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都有了逆难而上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通过剖析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事迹和形象让学生明白,兴趣爱好对自己将来职业的重要影响,促使他们对自己未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作冷静思考。
在讲授《美丽的颜色》时,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品读和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通过演绎居里夫人的具体事例情景以及朗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语,感受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些精神品质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事业硕果。在经典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伟大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采用“一生一策”,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设计的主题如“个人成长手册”“相约当下,期待未来”等,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规划意识,不断调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开展“校园变形计”,让学生变身清洁工打扫校园,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和成就感;变身食堂小厨师“做泡菜”,体验厨师的辛劳和满足;变身“小老师”授课,体验教师的辛劳与收获;开展“跟爸爸妈妈上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职业的艰辛和幸福,发现不同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全面地认识职业内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走什么样的人生路。例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就是告诉人们,在未来选择人生之路时经常面临两种选择,但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这条路会对我们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对于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的第一批学生,对于如何选科选考,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这样在面临人生选择时才会更加理性从容。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引领,让学生不断认识和反思自己,并学会慎重勇敢地面对人生抉择,为高中的选课走班,为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促进了他们的自我认知,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个性成长、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新认识了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的融合关系,挖掘了语文学科的职业生涯元素,加深了初中语文学科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有效性,加强了学生对职业知识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给学生职业体验提供了一些机会和平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跟踪研究,不仅掌握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形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档案,包括心理状态的变化、品格的修养、习惯的养成等。
经过不断渗透,学科教师将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引入其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既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能力。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