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2-03-17 20:08龙奕羽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业专业

■龙奕羽

“三教”改革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改革的关键,对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实现“三教”改革的主体,更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改革任务的重点内容。公共基础课教师作为职业本科学校教师大军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新生入学初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新阶段学习的第一批“引路人”,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先锋军”作用。当前,公共基础课教师正面临着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新发展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刻不容缓。

一、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迫切性

(一)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金字塔”,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与高职专科相比,职业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定位的“高层次”,更加突出深厚理论知识、复杂问题技能以及创新发展等素质养成,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扎实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来奠基。具体而言,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在知识传授上不只局限于一门课程本身的学科体系逻辑中的由浅入深,还需发散式地科学拓宽知识范围,精准把握其间联系,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同时,要以知识实际应用为导向,根据不同公共基础课教学特色,突出其相应技能训练价值,如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对于相关实用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语文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英语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育教学强化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等。此外,公共基础课教学应通过系统的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学生的职业发展、思维方法和生存方式中持续产生影响,使其受用终身。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公共基础课教师亟待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师主动实现能力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与完善的过程[2],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充足不仅使教师受益,还能推动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既有系统性因素,也有偶发性因素,但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内生动力[3]。教师有取得职业成就的需要,更有把教学工作做好的愿望,而这一切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全方位的升格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也对教师的全面提升提出了必然要求。公共基础课教师具有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种自身成长的主观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帮助公共基础课教师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课程教学的需求,又将有利于增强教师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原动力,鞭策教师全面进步。

二、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三大要素。其中,职业意识乃思想前提,专业知识为理论基础,教学能力是技术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统一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是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

(一)良好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反映了我们对自身工作特征、规律的认识。“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职业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4]。良好的职业意识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素质,主要体现在师德意识、责任意识与严谨意识三个方面。师德,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更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公共基础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意识,要能够从自己的工作状态、言行举止乃至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表现在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具体问题上。教师形象代表了一种文化,是影响学生气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次,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明确自己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执行规定的教学动作,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为学、为事、为人上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学生和社会的信任与教师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教师唯有尽心竭力,产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方能满足学校、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最后,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意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地进行教学。大学教师看似具有比较大的讲授空间,但空间大不代表随意性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并结合课后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而后反复改进。

(二)复合型知识结构

职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当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一是较高的政治修养知识。“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等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头脑清醒及政治嗅觉灵敏,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二是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自身学科专业知识是其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掌握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有效应对职业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产生的变化。三是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公共基础课教学包含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应用,以及教学过程管理和心理疏导等实施,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极具灵活性。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储备。四是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迭的速度加快,各学科知识间存在交叉融合,科学技术愈加呈现综合发展态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进一步增强,致使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教师教书育人所必需。五是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必要学科知识是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实用特色、增加课程教学深度的有力武器。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有选择地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做好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工作。

(三)多元教学能力

多元教学能力,是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第一,优化课程体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核心能力。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能够结合目标定位,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于教学中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思想的渗透、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的训练,并依据信息反馈进行合理评价、科学总结。第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的“强强联合”。职业教育要求公共基础课教师熟悉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发掘专业中的课程因子,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使课程知识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学生所学专业。第三,建模教学能力必不可少。课程建模问题元素,既可来源于现实生活,亦可源于学生实际专业案例。要借助模型建立起课程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第四,熟练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无论是基于丰富线下课堂教学的需要,还是适应线上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师须得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使课程教学更形象、更饱满、更高效、更具吸引力。第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善于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去发现、分析和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而又永恒的课题。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很多,主要存在于意识、知识、实践与研究四个方面。

(一)更新理念,自我剖析寻找差距

职业教育要求强化工学结合和实践训练,这需要教师本身必须具备相应的、超越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牢固树立“职业”意识。“职业”具有针对性,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能力是基本素质,对学生来说相应的职业能力则是其关注的焦点。如果说职业教育专业是基于行业企业、岗位群而构建,那么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则是由于其对于学生专业的适用性,不仅限于理论上的逻辑联系,更为紧要的还是它的应用价值。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更新理念,做到知识应用与知识存储相结合,注重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避免纯粹的“纸上谈兵”。公共基础课教学应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与职业思维。职业本科学校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能力提升要求极高,转变思想是能力提升的前提,伴随着理念的更新,教师才更有可能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继而自我剖析,找准问题与差距,以便有重点地制订改进、完善措施。

(二)主动学习,拓展“内外双修”渠道

职业本科教育涉及的知识面更宽,技能更高端,教师唯有保持知识、技术不断更新,方能立于潮头不被淘汰。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教因学而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应主动学习,持续厚实理论根基,拓展内修与外修两个渠道,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

1.内修:独立思考,自我钻研

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教师应当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并能够将内心的想法自觉地、主动地、鲜明地表达出来。独立思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必修课。教师独立思考的对象,可以是专业理论知识,也可能是现实教学困境。独立思考带有目的性,发现问题只是事情的起点,深入钻研,不断创新,解决问题才是教师追寻的终点。公共基础课教师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要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敢于质疑,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钻研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

2.外修:拜师学艺,取长补短

借鉴他人经验,有助于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然而,教学中的借鉴并非盲从于既有认识,而是通过感悟达到丰富认识的效果。拜师学艺不该停留在机械的模仿性学习与练习阶段,而应尝试挑战研究性学习与试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主动寻找自己的目标老师,通过与老师深入沟通和交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探索,不断创新创造,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实施有效的传帮带过程,从他人的经验中悟出道理,可以学得更加牢固,做到优势互补,进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交流合作,全面参与课程建设

交流合作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往往是不同教师集体力量的结晶。职业本科学校教师要突破学术领域过度专门化所造成的教师之间沟通不畅的文化藩篱,达成以“多元、专业、分享、创新”为特点的交流与合作[5]。公共基础课教师应积极加强与同行、专业课教师等的交流,相互支持、合作共赢。譬如,通过同行交流共同分担教学问题、分享教学成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专业交流发掘课程问题,拓展建模边界,着力解决跨学科融合教学难点;通过思政交流聚焦课程思政资源,实现深度育人,高效合作。此外,全面参与课程建设,是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团队合作训练、课程改革、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内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课程建设恰好能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试炼机会。

(四)教学与科研“双实践”同频共振

教学与科研虽是职业本科学校发展的两大引擎,但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却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教学和科研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1.于教学实践中探索

能力的习得源于实践本身。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发展为理性认识,再回归教学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更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互融合、互相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然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分离的状况,已然成为当下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最大阻碍。事实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两者密不可分,教学实践为教学研究积累素材,而教学研究正向推动教学实践发展。职业本科课程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公共基础课教师唯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前沿优势,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用经验与反思获得成长,方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在科研实践中前行

科研与教学犹如教师专业发展天平的两端,若想保持平衡,则不可厚此薄彼。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离不开科研实践为教学添砖加瓦。一方面,科研实践是教学提高的动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既是对成果的检验和验证,也是对成果的传播和拓展,是教师学术思想的延续。同时,科研成果能够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科研含量的注入使得教学工作不再是老生常谈,而会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真理、发现知识的充满无穷乐趣的生动过程。另一方面,没有科研实践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萌生于问题视野,缺乏问题意识难谈创新二字。科研实践是问题滋养的土壤,是孕育创新思维的绝佳阵地。职业本科学校教师要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导师,只有先经历科研实践的磨炼,才能以自我实践之体会科学指引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