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芳 北京市昌平第三实验小学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较少依赖于他人的自己独立的学习,是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主选择学习。自主参与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从最初的教学目标设计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都需要评价活动的参与和支持,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即时评价语,已经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效度不明显,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评价理念滞后,缺乏时代性 不少教师的教学评价观仍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总是希望课堂能够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将课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学生的反馈少有评价,认为评价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学流程的一部分,最终目的还是传递知识,不愿为此花费太多时间。
评价语言泛化,缺乏导向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用“好”“真棒”“很好”“不错”等语言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语表述过于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对于学生到底“好在哪里、对在哪里、问题在哪”并没作出具体的引导,让评价变得形式化。
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互动性 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很少与学生互动,经常“主动”屏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很少从学生的学习结果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因素。教师的评价结果,关注的是“对”或“错”事实性判断,是一种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
评价内容一元,缺乏全面性 课堂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对与错”,只关注知识的准确性,忽略了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品质的评价,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好奇、质疑等数学情感、数学精神,这些与知识无关的内容,常常会用含糊不清的评价来回应,漠然地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标准绝对,缺乏差异性 现实中教师往往把评价语等同于口头表扬,不论学生回答的方式方法是否不同,都用一个评价语。对待个性化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教师缺乏个性化的理解,对学生个性化的激励与引导,少有发生。
基于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其中教师的评价意识、评价能力、评价方式直接影响了评价的效果。
评价意识模糊化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调研问卷发现,98.7%的教师认可评价的必要性,95.3%的教师重视数学作业评价、数学测试评价,49.2%的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过课堂评价语。其中86.7%的教师关注知识性的评价语,37.2%的教师评价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36.3%的教师评价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5.1%的教师关注数学学科精神,11.7%的教师教案中预设课堂教学评价语,预设的评价语更多发生在研究课或展示课的教案中。教师对评价语的价值、内容、应用方法等,认识还不是很清晰。
评价内容盲目化 在课堂中听到的评价语,多数是在课堂上夸奖学生,评价语简单而空洞,评价的内容游离于教学之外。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在组织教学、学习习惯方面的引导多,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数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这些内容在评价语中严重不足,对个别学生以及个性化思考的评价内容,在课堂评价语中几乎不存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从内容上缺少方向。
评价方式简单化 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语,从组织形式上看,大部分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的形式少;从表达形式上看,大部分体现在有声的口头评价,无声的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体现少。
课堂评价语是落实课堂评价的有效载体。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意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语内容、丰富课堂评价语的形式,从而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借助评价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提高评价意识 教师要树立“评价即教学”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表明:评价不再是教学过程之外的附加环节,而是镶嵌在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就是一种教学手段或工具。从最初的教学目标设计到评价学生学习结果,都需要评价活动的参与和支持,通过评价来协助教学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从教学效度上看,互动的课堂教学,师生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学生离不开教师引导,学习就离不开教师的即时评价语。所有教学行为的关键,是教师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即时反馈。教学是一个封闭的环形流程,有起点,也有终点,在这样的情境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一定的评价,使教学过程在一种动态的流程中不断地创新、超越。
在“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了学习的评价”的调研中,87%的学生很在乎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评价。得到教师鼓励性评价语的学生,获得了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促思、促合作、促创新。感受评价语的过程,既是学生接收教师对其学习效果的判断过程,又是学生获得积极学习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能够获得自己学习表现的有针对性的判断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教师积极与客观的正向评价语言,保护了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灵气和好奇心,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进而激发出学科兴趣、潜能和自信心。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重在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过程中导研、导行、导创新。评价语的研究可以让教师静下心来研究学生、品味教材、开发评价语课程,在过程中提高教师对课堂评价的认识,促使教师有意识的调整课堂评价行为,关注课堂中的不同学生需求,选取适合的评价方法,不断提高评价策略,提升自己的评价素养,不断夯实学科功底,提升专业底气。教学评价语言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又是其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
落实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完善评价内容教学评价语的内容彰显出的是教师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教育情怀和教学能力,是新时代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之一;是课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知识指向的教学评价语。知识指向的教学评价语是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而给予的评价。一般来说,知识指向的教学评价语分为肯定性评价语和否定性评价语两种。肯定性评价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给予的是肯定性评价用语,既能够及时给学生反馈学习情况,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二是能力指向的教学评价语。能力指向的教学评价语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能力标准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做出的学科能力上的评价。这类评价用语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能力发展。三是情感态度指向的教学评价语。情感态度指向的教学评价语,是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方面。适当地赞扬和鼓励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尊重儿童成长发展的教学规律,丰富评价方式依据评价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评价用语可以分为言语性评价语和非言语性评价语。一是言语性评价语。言语性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使用的口头评价语。这种言语性教学评价用语是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不同的言语性教学评价语,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互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二是非言语性教学评价用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表情、声调、眼神、肢体动作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教学评价,这就是非言语性的教学评价用语。对于在课堂上的学生来说,竖大拇指、微笑、点头等无声的评价,都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自信,还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表明,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提高了教学反馈实效,同时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温度、有方向,学生在教师即时有效的评价导向中,学而不倦,学而不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进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