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路小学 马克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成为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而核心素养则是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全面的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中,本文从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环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课中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课后环节,提高学生反思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性的教学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中,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导向下,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基础上,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过程,才能为学生未来学习的良好发展建立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背景下,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关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为好课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理解,还能保证后期课程教学的顺利性与高效性。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预习环节所发挥的教学作用,通过不同组织形式的开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问题,掌握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的方式相结合,首先通过思维导图的提供,以鱼骨图、海星图的图形,供小学生选择与使用,这样将会激发小学生的绘制动力。其次,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此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和保证各小组预习过程具有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最后,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组织各小组分享合作绘制的思维导图预习成果,这样在分享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有利于后期教学计划的制订。例如,在教学《天窗》一课时,教师可以成立预习小组,提供相关的思维导图图形,供不同小组的学生选择,然后教师在不同小组思维导图上设计不同的主干性任务,如“天窗,小小一方的空白,为什么这么促使小孩神往;课文中的儿童,都在做了什么事情”等。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预习任务富有童趣,这样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在各小组预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各小组分享思维导图作品的活动,在分享思维导图作品上,教师把握不同学生的预习进度,进而提高后期教学的针对性。
预习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塑造思维都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进而建构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一直以来,预习环节所能达成的效益普遍偏低,究其根本原因是小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相对偏弱,导致在预习环节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相对较低,不但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备受挫折,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教师要在预期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展开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在备课环节做好万全的准备。备课和上课同等重要,但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备课都不太积极、不太上心,多是一些粗放式的备课。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将备课重视起来,改革备课的方式,实现备课的精细化、精准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妥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轻松备课、高效备课,真正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真正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课前基础。
首先,备课要先备教材,不了解教材,就无法开展教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明确主题,深挖内容。有了对教材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更灵活地安排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活动。
其次,备课要备教法。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学方法有很多,但真正适合的却很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基于教学内容,也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中容易注意力涣散,因此,应该选择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故事教学法,在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关于作者、关于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获取学生的关注。
再次,备课要备“新课标”。作为一名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对新课标有着深刻的研习和领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处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基于新课标开展备课,能使教学效果有最大的保障。
最后,备课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备课中,要时时刻刻想着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问题,由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有效的备课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教师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备课的过程中作出相应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备课工作的有效落实让课堂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基础和保障,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影响,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小学生自我发育不完善,自我学习理解能力正处于形象化的认知思维上,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动机。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集声、光、影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能将传统静态化的知识表现方式,转变为动态直观、仿真立体的教学情境画面,有利于教师将无法通过口述表达的课文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将课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仿真化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内容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海边,因此无法了解作者课文所描述的西沙群岛的富饶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性。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课件的制作,从互联网资源中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并且通过剪辑组合符合作者对西沙群岛各方面情境的描写,这样呈现给学生,将会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语言表达的内在美与意境美,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大大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两极分化的问题可能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面向每一个学生,短短的一堂课,学生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教师也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做出改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现权利的下放,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知识的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小组成员充满差异性,使组内成员在各个方面做好互补。合作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转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各个小组在组内开展学习和探究。而作为教师,只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合作学习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很适合围绕这些内容布置探究任务,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探究。在合作开始之前,其实还是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做预先的把控,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分完组之后,教师还要对组内的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确立小组长以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制定小组发言的规则等,以制度化的方式使小组中的每个人享有同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此外,还可以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合作式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在合作式教学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所谓的合理分配小组,教师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要关注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相当,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质量和合作效率,搭建学习伙伴关系,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小学生年纪尚小,活泼好玩。近年来,游戏教学的理念已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安排游戏,将游戏任务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在游戏中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获取实实在在的乐趣。
比如,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找呀找朋友”的小游戏,将全体学生分为两队,一队拿写着拼音的卡片,另一队拿写有汉字的卡片,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高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同时让拿拼音卡片的学生找到和拼音相对应的生字,接着唱“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生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识字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价教学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来实现“以评促学”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教学问题,学生才能给予有效的学习反馈,在师生教与学的不断交互过程中,自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对信息处理、获取、解决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及学习思维发展的素养。但是在教学评价中,要想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必须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评价,应该在集学生的个体特征、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开展过程性评价,如生生评价、鼓励评价、结果评价、态度评价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鼓励评价,在日常教学师生问答互动中,教师应该做好隐性分层,通过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出符合自己学习认知能力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极大的肯定与鼓励,尤其在学困生群体上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教学过程中,将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保证核心素养的渗透性和延伸性。
课后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转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反思动机,发展学生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究、乐于思考、反复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对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起到全面提升的作用。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根据不同课例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目标、知识重难点,做出有效的解析和微课视频制作,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微课件,以此代替课后教学指导的部分功能,这样将会提高教师课后服务质量。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各类荣誉称号,如“学习积极分子”“勇于探究小勇士”“作业完成小冠军”等称号,并且建立“帮扶式”学习小组,这样通过比赛的氛围和设计复习小组模式,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进而在教师微课视频的指导下,有效地为学生减轻复习难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认识和掌握,从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良性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中,关注了教学四个环节:首先,预习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也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好的教育推动作用。其次,在课中环节,积极借助外部教学资源,实施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展示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再次,课中环节,通过赏识教学评价的融入,能提高师生互动性,更好地提高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掌握,继而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参考的学情数据。最后,在课后环节融入微课技术,有效发挥教师指导的部分功能,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新知识学习再加工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成为一个全面、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