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的课程管理实施经验

2022-03-17 15:17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黄海燕
天津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生长幼儿园儿童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黄海燕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打造了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让儿童在有生长性的艺术实验场中成为自我唤醒、自我创造,成为有趣的人。让教师在支持儿童的深度探究中与儿童同生共长。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实现课程以美育人,育完整人的教育理想。从儿童生长需要出发,探究在艺术生长实验场如何经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逐步使儿童实现自我唤醒、自我成长、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提供多角度的、动态的、和美的课程生长支持。

作为一所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探索、以美育人的特色园,2017 年以来幼儿园课程有条不紊地推进了课程游戏化的分步实施,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品质,这离不开全园每个人的参与。管理与实施是课程的一双“翅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课程的高效管理与实施不单是园长与教师的责任,幼儿同样可以成为课程管理实施强有力的支持者。

一、课程工作室助力,支持教师教研真实有效

为了帮助全园教师透彻地理解园所最新的课程理念,以保证长期有效的实施幼儿园课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成立了课程助力工作室,引导教师一同理解课程理念,思考用什么样的行动让课程理念落地,以及帮助教师反思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课程理念能更有效地落地。课程助力工作室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全面摸底了解当下一线教师的课程基础情况、教科研能力、发展问题以及内在需求,培养教师的课程共情能力,形成教师自下而上的“实践—反思”的内塑课程生长取向,上下融合的“自主—生长”的课程生态发展取向。

例如,课程助力工作室针对大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绘本资源利用的深度学习存在困惑。首先,聚焦儿童课程探究问题,回归深度学习的原点。教师在艺趣儿童工作室课程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倾听和收集幼儿提出的各类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幼儿的兴趣点,并做好及时、全面的记录,也可以通过集体谈话活动获取。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建立艺趣工作室的问题池,通过教师平日的教学观察,将问题都收集汇总在问题池中,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研讨时,针对问题池的问题逐步研讨,探究适合儿童的课程。课程探究问题的筛选需要具备开放性、多种可能性和价值性。其次,针对多元深度探究链接适宜的儿童绘本和相关领域匹配。通过研讨,教师发现绘本可以有效介入,艺趣儿童工作室在针对绘本的专题研讨中,充分挖掘可以拓展的领域,进行拓展性场域研究,做好幼儿的儿童探究课程。此外,要体现领域特征,如科学领域要重点通过探究、猜想、创设情景,验证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究,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幼儿及时记录。“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设计、我的记录”这些都属于深度探究的创意表征。孩子在问题解决后,围绕图文表征,基于本班低结构材料,以一种材料为主,多种材料为辅进行多种创意表达。创设一种隐含多方面内容、复杂问题的情境,引导教师打破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进而促进教师对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学理解,在将不同领域间的知识有意义地进行关联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达到知识和技能的交流、迁移。在编织课程脉络图的前期设计中,邀请不同领域专业特长的教师一起讨论,合作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幼儿创作场域。在不同领域特长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会带来不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特长的碰撞,大家在协作中,共同提升对问题的理解。结合研讨教师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实践案例,引导教师发现课程的实施既要关注幼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触发实践反思,助推自身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在扎实的课程实践中成为课程的决策者与评估者。幼儿和教师之间不断思辨,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完善新一轮教学实践。

课程助力是具有生长性的,能生长出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关系,能生长出主题中不同活动的相互关系,能生长出不同主题间的相互关系,能生长出不同课程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领域之间、主题之间、活动之间、资源之间的相互链接、平衡和整合,从而提升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效能。

二、课程模式创新,支持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中,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真实需要,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把适宜性课程与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紧密融合,从打破到重建,生成破茧而出的艺术生长课程。幼儿在课程探究中能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的持续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基于艺趣儿童工作室中单项材料深度探究,研讨单项深度法对处于感官运动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直接接触材料,而后去探索、发现和运用这些材料,最终借助这些材料再现幼儿的认识。

前期的课程中,大部分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只限于学会了基本技能,没有时间真正探究材料,了解每一种材料及工具的独特特征。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对事物认识的专注度,缩短了幼儿的发现过程。随着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中幼儿持续深入的课程探究,以“纸”这项材料为例。首先,幼儿在课程探究中发现宣纸具有吸水性强、肌理特性、强烈的视觉冲击。基于吸水性的特征,大班幼儿利用墨在水中自然晕开的特性,观察墨汁在水里的变化的深浅,并尝试用水粉颜料的水溶性进行湿拓画。利用水、墨色的深浅,反复叠加,观察感知多样的画面。不规则的形状、墨色和色彩的自然晕染效果,通过重新组合出具象的画面,还尝试将这样的作品融入环境创作中。在宣纸与其他的美术材料的碰撞的尝试中,大班幼儿还发现炫彩棒也具有水溶性,宣纸也具有水溶性,利用两者的特性,再运用小手涂抹,能晕染出朦胧感。金属记号笔不溶于水,装饰性很强,用肌理更加粗糙的高丽纸能创作出耳目一新的童彩画。大班幼儿在作品呈现过程中意外突破二维局限,尝试三维空间,打破这个小纸片原本的形态,发现了卷曲等多元有趣的方式。其次,幼儿在课程探究中发现马克笔油性不溶于水、色彩鲜艳、有一定的透明性可叠加。马克笔与不同浓度的酒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尝试在宣纸喷上酒精,马克笔的颜色就能不停往外单染,幼儿观察到颜色和颜色的碰撞,可以不停重复添加,这种肌理和色彩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艺术。通过探究还发现透明胶片纸也很适合晕染,过渡自然,有非常好的笔触感。最后,幼儿还发现了透明胶片显色性弱、具有透光性、可反复叠加。光影能呈现出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效果,通过简单的组合初步感受波普艺术带来的视觉感受,通过反复叠加增加画面细节,以及不同的组合表现出无限可能。再进一步的课程探究中又发现了可以用海绵胶增加高度,通过光影丰富画面。还可以电子蜡烛增加光影效果,可以投放在环境创设中,如表演区等。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明白真正适合投放的材料要符合两个原则:材质多样的一类材料原则;可改变的一类材料原则。

幼儿在探究各种各样、不同材质的纸与不同绘画材料的组合创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有趣、有型的纸的世界,见识了多种多样纸的创作,对纸的学习热情渐增,对艺术探究这种形式的学习更是充满期待,此时教师继续加以指导,引导幼儿充分展开头脑风暴,深入探究,又生成了“与纸邂逅”“纸里乾坤大”“纸上谈缤”“纸上生花”“不纸如此”五个主题下的探究学习。通过后期材料汇总、布展交流中,师幼也学会了采用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把结果呈现出来,再一次内化探究成果,达到深度学习。

之前教师对单项深度探究的理解是一类材料的探究,如纸,各种各样的纸,不能采用画的方式,大多采用胶水等黏合剂的方式进行各类纸的组合。幼儿生长性的探究给课程带来了新的思路,还可以通过了解一种材料的特性,思考把一类材料与其他工具进行结合,运用游戏化课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和喜爱探究这种材料,并最终愿意通这种材料进行幼儿所需的情感表达和创意表征。总之,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亲历事件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探究、积累知识经验,艺术探究转变为综合性学习过程,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真正让幼儿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潜移默化地发展儿童探究、创意、协作、坚持、独立、尊重、分享等学习品质。

三、课程资源整合,支持课程兼收并蓄

课程以儿童发展目标为引领,以开放性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关注艺术生长实验场中小班儿童元素涂鸦、中班儿童多元探究、大班儿童融合探究的生长点,提供名画欣赏、绘本工具书、单项深度法适宜儿童自主创造的支持,形成了全园融通的课程深度探究体系。

优化艺术生长课程资源管理库。将园内与园外资源融通,实现课程资源共生。即时分享的周边资源,多维度体验输入,点燃儿童在实验场中创意的热情。将地域特色资源与不同领域的教育结合;依托主题活动进行实验场活动园本化建构,关注核心经验,着眼儿童的学习发展,对资源进行审议甄选、梳理反思,寓地域特色资源于活动和材料中,引导儿童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过程中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搭建课程资源管理共享平台。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库管理有助于提升课程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为基础,搭建儿童艺术生长课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是幼儿园课程资源与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收集应当是专门管理员和教师共同的职责,管理人员按照教学的整体安排和课程的整体需求进行宏观收集管理,教师可以每学期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典优秀的课程资源整理成资源包提交共享平台。建立灵活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分类系统是保障共享平台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实践中可以采用多种分类并用、相互补充的方式,利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

课程植根儿童生活经验,围绕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中的深度探索轨迹与多元表达,充分运用微平台进行线上微课推送。建立课程审议推送机制,课程资料管理组将收集、整理、归纳艺术生长实验场中儿童全部过程性探究资料,收入课程资源库。通过组建家长课程资源库、盘活区域课程资源带、打造社区课程资源场,打破有形的一班一场,将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拓展到家庭、社会。有效推进课程的管理实施。

教师始终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定义课程,“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的是幼儿的全情投入,需要教师的思维领航,更需要家庭、幼儿园的通力配合。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儿童参与课程,并借助广告墙、艺术展、幼儿园官方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直播等途径展示研究儿童的艺术创作过程的平台。各领域教师和家长主动参与,思维重筹,幼儿善思善学、乐思乐学,用一沓沓的探究成果丰盈了课程活动。

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艺术素养培养的合力,幼儿园艺术课程这张大网,将园区上百个家庭、上百名教师凝结在了一起,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从园内到园外,从幼儿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儿童艺术课程给了幼儿缤纷开阔的学习空间,让童年有了归属,让天性得以解放,幼儿的艺术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行动的长期性和坚持性,让家园共育艺术课程张弛有度,滴水穿石,成为幼儿园管理的有益延伸。家长志愿者参与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了家园合作的开放性,让家园不断汇聚更多力量。让家庭和家庭之间通过家园共育共同体互相交往,让传统中关着门的家庭艺术教育,因为家园共育而透进一丝光亮。这缕光亮由幼儿园引领着,由家庭移动着,在开放中让一个家庭中的阳光,逐渐照进所有家庭,让教育生活完整而幸福。

基于儿童构建“共生有机体”,形成一个以幼儿园为轴心,艺术生长实验场为半径,渐次逐层构建的儿童艺术生长同心圆。在同心圆中,包含以集团园所为主的中心圈、以其他园所为主的紧密圈、以各类社会团体为主的协同圈和以家长、社区等为主的共建圈,优化完善四圈深融顶层设计,创新打造儿童艺术生长课程聚合平台。以艺术生长实验场、创意微展、艺术周边、联合大赛等优化运行模式,给课程搭建更多的艺术生长聚合平台。

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让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潜质发挥到最佳。实现课程生长与园所文化产生深度共鸣。善于突出课程艺术生长个性,打造生长型课程。用管理引领课程,以课程提升效能。一是建立基于幼儿园价值观的课程哲学,让教育品牌与课程价值观共享;二是让课程故事传递幼儿园文化内涵,让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幼儿园艺术生长之力,实现课程生长与园所文化产生积极互动和深度共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和管理很重要。没有管理的课程,是拼图;拥有管理的课程,是蓝图。生长,是一种样态。好课程,慢生长。坚持学理表达与的育人实践双向管理,定能更好地扎根课程实践,提升课程管理的理性思考能力,点亮师幼与课程同生共长的理想征途。

猜你喜欢
生长幼儿园儿童
碗莲生长记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爱“上”幼儿园
《生长在春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