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2-03-17 15:22:20管培国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体育

管培国

(潍坊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内容一般强调的是竞技运动项目,通过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反复指导”,由此来完成教学工作。对于这一类教学模式来说,其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导致课堂氛围过于乏味,无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兴趣。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数十年之后,中国社会及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地改变,单一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格局已经逐渐被颠覆,多元文化融合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焦点及趋势。那么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如何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呢?其实,文化融合等同于多元文化地汇聚,它一般是指将社会中不同的文化、情感、认知等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行为表现。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在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及内涵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到其它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精神及内涵,对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需要积极地配合文化融合教育,创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课程,方可真正地满足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需求。对此,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弱体育教师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依赖,对今后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筛选、教学进度调整等进行灵活拟制,由此能够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实施空间。

1 文化交融的概念

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在强调各民族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当前国际社会正朝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转变,在宏观环境上来看,大文化冲突现象已经在各个行业及区域得到全面地体现。现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缺乏积极应对文化融合的思维意识。很多大学生不仅缺乏对国际文化的判断、思考与认同,而且对我国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不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资源选择与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对此,站在教育层面来看,文化融合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它强调的是将不同民族及区域文化整合在一起,为实现教育的公正、平等等带来推动力。但是,如果站在教育哲学层面进行思考,文化融合能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文化融合满足高校大学生对知识与学习的新认知。文化融合教育不但能够体现出教育平等等理念,而且也强调学生主体尊重与重视。

2 文化交融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颁布的《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内容要求来看,其中强调“彰显出国民教育在多元文化交融与创新中的基础作用,丰富优秀文化课程内容,积极加强优秀多元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由此来看,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我国各民族自强不息的一个精神追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由此来看,这必然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极大影响,并由此提出新要求、新规定。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年校庆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多元文化融合等同于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将其与高校教育改革相结合。对此,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注重多元化文化地传承与改革,这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意识等发挥重要作用。

2.1 文化交融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

2.1.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在文化融合背景下,无论是多民族文化还是多区域文化,都能够实现全面融合,这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经过祖辈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且流传下来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其存在民族性、区域性、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技艺行等特点,它的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广泛参与。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严格遵循“以健康为主、以学生为本、强调健身、弱化竞技”等原则,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不同的科学健身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对此,文化交融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不断地整合多元文化教学资源,由此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广度与深度大大提升,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2.1.2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

在文化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向大学生渗透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性,能够使广大年轻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由此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其中蕴藏的体育精神及文化内涵,这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中,蕴藏着团结友好、互助协作、坚强拼搏、努力奋斗等精神。比如:赛龙舟是一个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它能够折射出同舟共济、共创辉煌的中国精神,如果将其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则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真正地实现了体育教学和人文教学的全面融合,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意志坚定、积极创新、认真乐观等的优秀人才。

2.2 文化交融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新世纪发展背景下,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这必然会推动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这让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基于此,思考文化融合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存在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现今,我国高校课程管理权相对集中,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其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的,不注重民族文化差异性,教学内容很少说明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这必然会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出现边缘化的发展现状,假若教育行政人员、高校领导及教师能够对文化交融形成一个新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在创建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教学机制方面,必然能够带来新的思路与指导,这不但能够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而且也能够让多元文化交融的空间不断扩大,促使高校体育文化课程资源得到集中整合、高效利用,从而为广大高校创建多元化文化融合课程教学机制带来支持与帮助。

3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 创建文化融合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架构

由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必然会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所以社会大众对健康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健康逐渐变成人们的一个重要及基本需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力争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遵循以健康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高校大学生逐步形成体育运动兴趣。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层次需求等,加强学生对不同能力的全面培养。所以,在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思想观念。在文化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引入多元文化思想,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业上获得平等发展,逐步增强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体育素质的学生获得针对性地教育指导。

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对此在教育改革层面来看,必须要符合国家的基本国情,同时还需要遵循高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多民族的体育文化中,其中蕴藏的一些价值观念、体育文化习俗等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多元的思维模式、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等。借助于文化融合理念能够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课程、校本课程中,由此能够实现多元文化的公平互动与融合,并真正地实现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当然,在此期间也需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行政人员、一线教师等文化融合教育理念渗透,方可在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中,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推动与支持。

3.2 设置文化融合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

基于文化融合理念的推动下,需要以民族、种族、区域等平等互动为起点,慢慢地延伸到不同社会阶层、特色文化族群中,真正地实现多元文化全面渗透与互动。在此期间,不但要消除偏见与歧视,而且也需要确保高校体育课程能够体现出不同民族、族群的特色文化。由此来看,高校体育课程规划与改革,必须要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理念的教育特色。具体来说,则需要结合高校的区域环境、学生族群行政、地区的多元文化特色等进行综合设计。

考虑到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不平衡等现象,不同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是非常大的,这很容易造成当地教育发展的悬殊性。另外,一定要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内涵,通过我国文化分布特征来分析,首都文化、上海文化、北方文化、岭南文化、港澳台文化、大草原文化等,它们在我国各个地区生根发芽,实现了同步发展,由此创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圈或文化层。所以,在文化融合教育理念渗透下,我们不仅要站在自己的文化层面去审视别人的文化方式与行为,还需要以平等的眼光维护不同民族、族群的文化特征,力争实现两者的互相尊重。根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在加强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体育行为规范化管理,在严格遵循人文关怀原则的基层上,逐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遵循个体差异化原则,确保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突破性提升。同时,还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愿,在全面渗透平等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尊重与重视。

3.2.1 朝着多元化、科学化、生活化等方面转变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广大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及能力。由于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对象,学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此高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各个行业的竞争不但覆盖科技、经济、文化等竞争,也是体质的竞争。倘若没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自然无法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生活步伐。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定要体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等,遵循以健康为本、以学生为本等理念,为最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带来指导,由此能够使其不断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大化地彰显出体育课程教学与人才综合性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新世纪各个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全能人才,并非仅仅将高校体育教育看作一个狭隘的学科。

3.2.2 体育课程结构内外一体化、整体化

体育课程结构一定要实现内外一体化、整体化等特点,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由于现代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并非是单纯地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而且还需要加强学生情感、意志、个性、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体育教育属于个体生命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培养优秀高品质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设置体育课程的过程中,除了体现出文化融合理念的教育特点之外,也需要覆盖“体质、生理、心理、品质、哲学、健康”等学科知识,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由此能够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其内容也需要体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由此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各个区域、各个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例如: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确定地方特色课程、设计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由此能够将课外活动与课程构成体系相结合,最大化地彰显出校园体育文化隐匿的特色,让体育课程呈现出新内涵、新特征。

3.2.3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趣味性、文化性

大学生参加体育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满足身心发展需求,并非为了获得高超的体育技能。对此,在进行体育教材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逐步扩大教材的筛选范围,摒弃传统的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现象,逐步渗透我国多民族的体育文化、区域体育特色等,由此能够将体育教学和民族文化、社会生活等全面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个性,能够与地方相融、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相吻合,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及亮点,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发展。

3.3 赋予高校及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选择权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纲要》(2016)的基本要求,“高校在落实国家体育课程与地方体育课程等相关要求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社会及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彰显高校的体育优势与传统特色,同时也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对此,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理念的渗透性,广大高校及教师必须要构设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机制,那么在这方面,必须要确保广大高校及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自主权与选择权,确保广大高校及教师能够真正地参加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来,且在高校体育行政人员的指导下,认真地思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最大化地体现出文化融合与高校体育教学机制改革的内在关系,方可在教学课程改革决策、规划、建设、落实、评价等过程中彰显出较强的自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为打造一个高效、多元、互融的体育教学课堂做铺垫。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文化交融视野下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国情要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是一个已经创建全新架构机制的现代化教育,其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这也是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对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融入社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敢于面对及接受社会不同文化带来的挑战,在摒弃固有教学思维、摆脱僵化理念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改革。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能够真正地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高质量的创新与变革,让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蕴藏着更多的文化气息,真正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彰显出文化交融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独有特色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体育
我们的民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