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

2022-03-17 15:3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聂锦涛
天津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 聂锦涛 张 宁

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的珍贵历史财富,它积淀了本地人民奋斗和发展的征程,凝结了本地人民的多元文化和智慧,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在一起,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加速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优化初中历史统筹乡土文化资源,实现教学融合具有较深刻的带动意义。

一、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推进下的岁月变迁。在乡土文化资源的引导下,学生将更加积极地探索历史,教师可以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强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利用乡土文化充分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学生还可以更加熟悉地了解家乡的乡土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

其次,在乡土文化资源中,会大量向学生讲解爱国事迹、英雄事迹,这些故事与学生的家乡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乡土文化资源具有社会性与民族性双重特征。强化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研习乡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更加浓烈,让学生在了解革命先辈捍卫家乡的英雄事迹时,更好地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也充分说明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最后,乡土文化资源符合学生的认知背景和认知规律,如果教师能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合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式亲身感知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自身和历史的距离并不遥远。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加深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对学生自身来说,也是一种珍惜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方式。

二、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入方法

(一)联系实际,强化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深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要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五四运动》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师在学情分析中,要认识到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养成的相应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情绪的分析,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价值观的渗透。教师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五四运动》属于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加强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简化学习难度,巩固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与意义;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的方法,从教材、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五四精神”,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良好意识,健全学生高尚的人格。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以问题为导入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在青岛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与“五四运动”有关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些交流讨论的时间,一些去过青岛的学生就可以向同学分享答案——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等。在学生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五四广场、五月的风”,并告知学生修建“五四广场”的意义。通过与现实景点相结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过也无妨,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动画、图片导入《五四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强化本章节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教材为主,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辅助作用

各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乡土文化资源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历史教材为主,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时候要懂得取舍,主动剔除与教材关系不大的内容,确保可以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比如在《百家争鸣》的学习当中,在讲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时候,许多教师可能会给学生讲解孟母的故事,但是在本章节学习中以理解孟子主张的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思想为主,孟母教育的故事实质上与本章节知识的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手段使用,后续教学中适当减少这方面的讲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主体,乡土文化资源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不能喧宾夺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通过引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句子,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农村在乡风、家风、民风中的改变,加深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千年前的孟子仁政思想,在千年后仍然有跨越时空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科学性,在保证乡土文化资源真实性的基础上,把控好展示内容的难度,真正发挥出乡土文化资源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学情相符,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习,整体的知识积累偏少、底子较弱,教师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之上,确保选择的乡土文化资源与学生的基本学情相符,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深刻感知乡土文化的内涵,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乡土文化,参与乡土活动,并观察乡土文化。在乡土活动中,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其中的乐趣,观察、记录乡土文化活动的过程。在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一系列操作性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体会了乡土文化、观察了乡土文明,才能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感想,带着这种体验和亲身经历,学生会将乡土文化扎根心中,传递到情感和记忆中。

比如,七年级可以开展“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活动,教师组织学生选择本地一处近代遗迹去游览观察,让学生感知建筑中的历史文化,对建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建筑的当时建设背景和环境,了解一些设计的精妙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建筑物的设计内涵和历史元素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历史建筑、历史人物等的一般方法,带动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一般思路。在这些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做好后续总结,因为历史承载着文化的发展,怎样保护乡土文化,怎样带动本地乡土文化的发展,在经过探访和观察之后,学生可能有不一样的想法,让学生探索并分析,用自己的力量找寻答案,丰富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也能给予学生历史学习耳目一新的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具有可行性,正因为乡土文化是养育一方水土人民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灵魂载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才需要融合乡土文化,加强课程创新。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更了解乡土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激发学生的乡土意识,让学生有希望有能量,让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能更有力量。

猜你喜欢
乡土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芬芳乡土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