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莒州路幼儿园 项 斐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能给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尊重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符合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幼儿在发展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教师在给幼儿教授音乐的时候要注重游戏化的途径,还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多样化、游戏化的教学手段,符合3~6 岁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创造力的开发,以及对音乐和美的认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开发幼儿智力和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启蒙项目,是幼儿获得快乐与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而音乐则是舒缓幼儿心情,让幼儿获得生理及心理上的愉悦感的活动。将抽象的音乐教学采用游戏化方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对幼儿感受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游戏化,不仅能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合理有效地启迪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提升幼儿对艺术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本文就音乐活动游戏化教育进行探析。
游戏化教学是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其自控力、自律性不强,幼儿还处于一个比较贪玩的状态,将音乐教育游戏化较为契合与幼儿阶段受教育主体的学龄特点和学龄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活动所能达成的教育效益和影响,可以将游戏化教学方法引入音乐活动中。在幼儿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一方面让幼儿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大脑的智力开发,为之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爱玩,而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正是抓住了这个最关键的特征,针对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制定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特征所特有的优点,为幼儿音乐学习创造了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这既是游戏,又是音乐学习,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教师在进行2/4和3/4 节奏特点的教学过程中,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向幼儿提问:“这是几个球?猜猜拍的声音一样吗?请小朋友试一试,用拍手的方法告诉大家。”经过幼儿尝试后,用拍手的方法表现2/4 的强弱规律。进而,教师出示3 个球,一大两小,请幼儿直接探索尝试3/4拍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并找到它们的区别。教师请幼儿听音乐尝试拍手的方式判断曲子的拍号,还可以根据判断,变成小球,2 人或3 人一组进行游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采用游戏的方法,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加幼儿对音乐的热情,使幼儿产生想要学习音乐的冲动,也可以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创新、合作的学习品质。教师的游戏构建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教师的游戏构建需要具备趣味性,进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要注意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设置的初衷是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益和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内容的有效输出,因此游戏的教学内容应充分契合与实践教学需求,不可过于游戏化,否则,幼儿大量的精力都集中在游戏中,而忽视了游戏中的音乐元素,本末倒置。最后,教师需关注游戏化教学的附加价值激发。例如,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幼儿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掌握节奏规律等,在游戏内容构建的过程中考虑得更加全面,对音乐节奏规律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提升,激发游戏化教学所能带来的最大影响和效益,促进幼儿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游戏是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因为幼儿需要有益的游戏开发大脑智力。此外,选择合适的音乐还能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情商和智商发展。由于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对周围所发生的声音和动作能快速进行记忆和模仿,并且学习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这个黄金阶段,教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资源和辅助技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大脑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说唱脸谱”,通过学习简单的京剧唱腔,感受京剧韵味,幼儿可以自己一边敲锣一边唱,加入自己创作的动作,同时在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尝试进行变脸图案的记忆,给幼儿树立自信心,通过音乐的乐谱、歌词、节奏、旋律等寻找对应变脸图案,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增加游戏趣味性。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进行游戏,通过此方式,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增强了幼儿专注倾听和敢于挑战、不惧失败的学习品质。游戏化教学在实践引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构建三维情境,进而让一些较为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变成极具趣味性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师要发挥游戏化教学的这一优势,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音乐,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理解。
在音乐游戏“圆圈舞”中,进行动作分解学习的时候,是两人一组拍手,而队形变化到圈上后,幼儿发现了问题,如果不能提前找好朋友,是很难两人一组进行拍手的。幼儿发现问题后,围绕如何快速找到朋友展开了讨论。报数的方法被提出,随后因人数太多、没有时间而被否定,男女搭配的方案因人数不等被否定。最终幼儿选择了“两手向两边,大家一起来拍手”这种省时、省力的方式。在这个游戏中培养了幼儿数学、社会交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音乐活动的多元价值。现阶段部分幼儿在分享意识和个人行为习惯上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很多幼儿在面对问题时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找教师或家长,对问题有着较严重的畏难心理,不愿意解决问题,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对幼儿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做出有效的引导和塑造。如上面游戏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以此为中心,渗透音乐活动的多元价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是将音乐活动游戏化的重要途径。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可以让幼儿对音乐课更加感兴趣,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并且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进而更加喜欢音乐课,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现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地域特征、已有经验,观察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与接纳能力,并通过幼儿的这些特质具体规划适宜的活动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选择适宜的组织方式,制定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提升幼儿各项综合能力。
1.创设喜欢表现、愿意创造的环境
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不能领悟到教师教的音乐知识,而且记忆力也不够强,很容易在活动中分散注意力。这时候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注重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融入音乐知识。比如,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中,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小老鼠偷偷出来的,心情怎么样?这时候怎么走路?是边走边看还是走走,停下来再看?”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中角色情绪,琢磨作品中角色的心理特征及故事情节的走向,提高幼儿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进行创造性表演。再如,“被泡泡糖粘住后,什么心情?怎么用力?身体是向哪个方向才能使出更大的力气?”然后教师再适当引入音乐的知识点,幼儿就更容易接受。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竞赛性的、合作性的游戏
幼儿的好胜心强,他们在同伴中都想获胜,想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设计一些竞赛的游戏,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口头的表扬,或奖励“小红花”,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及乐趣,当然也要设计一些合作性质的游戏,比如,在音乐游戏“萨沙”中,教师在开始讲课的时候就要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告诉他们将会有关于音乐知识的游戏。然后让两个人一组进行游戏,可以让一个人画出音乐符号,在规定时间内让另一个人猜这个符号代表的意思,哪组猜对得多,哪组就可以获得胜利,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既有个体之间的合作,也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游戏的竞赛性、趣味性更强,在音乐游戏环节中巩固幼儿学过的音乐知识。
3.创设情景性的游戏
幼儿更喜欢欢快的气氛和带有情景性的学习,带有情景的学习往往让幼儿更加愿意学习,而且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创设情景吸引幼儿。创设的情景要注重和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主参与情景,主动学习知识,记忆才会更加深刻。在大班集体舞“快乐舞会”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现场布置成舞会现场,提前告诉幼儿一些舞蹈动作动作,从入场、打招呼等环节开始渗透教学的知识,然后幼儿就像在舞会现场一样在舞池表演,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音乐知识,在情景中感受快乐。
教师要确定好师幼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把幼儿作为整个游戏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要做好支持者。教师还应该积极支持、鼓励幼儿,做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往往会不知道怎样学习,所以教师就要主动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学习。教师灵活多变的角色,增强幼儿对教师的好感,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班音乐活动“快跳起来”中,教师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尝试不同的跳动表达节奏,并且在跳动前让幼儿自己想好要表达的节奏,然后在跳动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教《三只猴子》的时候,可以请三名幼儿当三只小猴子,然后自己给小猴子配音,把课本中三只小猴子说的话,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语音语调对说话的重要性。在《啄木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幼儿变成大树、啄木鸟,对故事情景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每个参与的幼儿都要有自己的话,所以他们都很重视这次活动,对学到的知识会更深刻。幼儿在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学习的快乐。
音乐教学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教师拥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通过游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还应该把握好教学和游戏两者之间的界限,做到适度原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比如,在音乐游戏“三只小猪”中,教师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为了缓解幼儿紧张约束的心情,可以和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表现游戏。然后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分组扮演三只小猪,进一步帮助幼儿融入课堂活动。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感,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就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但是可能会出现过度兴奋、忽略课堂纪律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提醒幼儿遵守课堂纪律,同一节活动,教师的要求是根据游戏中幼儿的状态进行调整的。不投入和过分兴奋都不助于深度、专注的学习,教师要让幼儿在最佳状态下自主游戏、学习,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幼儿对新鲜事物是充满无限好奇心和向往的,因而游戏场地、游戏材料都可以根据幼儿游戏需要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大自然中让幼儿观察和感知外界的音乐因素,体验不一样的音乐环境,也可以在音乐小舞台上,利用废旧物品变成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表演与探索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育,以此帮助幼儿提升音乐感知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而提高幼儿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对幼儿不仅仅是教学的角色,还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引导者、组织者,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音乐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