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五幼儿园 秦 江
(邱瑞玲)
幼儿教育工作,以区域性主题活动为教学方式,在活动中融合教育理念,塑造幼儿思维,引导幼儿思考。区域活动的教育方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据主要成分,融合于幼儿学习的每个环节,具有游戏形式设计的灵活性、活动氛围的浓郁性,适应各类幼儿成长需求,促使幼儿积极表现,增强幼儿动手、思考等各项能力。
区域活动应充分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需求、探索需求、社交需求、互动需求以及愉悦感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之上,便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科学小游戏,像是“浮与沉”的小实验,当孩子发现有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能沉底时,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将物体打乱,让幼儿猜测这个物体放入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并且分成两队,一个个地展开实验,让幼儿去观察,在不断的观察中便可以逐渐判断该物体落入水中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在幼儿得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和质量有关时,教师可以再进行扩展实验,将有关橡皮泥捏成团放进水中会看到它沉下去,如果把橡皮泥捏成碗装便会浮起来,进而得出物体浮沉和形状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类似的实验,利用纸团、塑料瓶等去探索沉浮的特点,这种实验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乐趣,并且能够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和创造兴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教师要明确定位,幼儿教师不仅是开放区域活动的创造者,并且也是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要解放幼儿的双手,提高幼儿的自主性,比如,在拼接图形中,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完成图形的拼接,解决相应的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中为了拼接具有挑战性的图形,幼儿需要对图形加以思考,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给予准确的指导,让幼儿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拼接,对图形拼接进行思考,然后展开讨论与操作,根据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下幼儿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也能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1.教育思想
材料的规划与布设,需紧密契合主题活动。融合教育思想,是区域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材料布设方法,依据设定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思考。教师在摆放材料时,需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塑造幼儿游戏参与的安全意识,减少游戏带来的不利作用,营建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空间。借助多样性、充足数量的材料,构建幼儿教育引导的区域环境,启发幼儿思考。
2.活动实例
(1)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时,设定的主题活动是“一起运动”。活动规则是:让幼儿自主进行捆绑鞋盒的操作,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继而开展“两人三足”活动,让幼儿两人为一组,协同完成运动。
(2)开展幼儿绘本阅读讲解时,设定的区域活动主题是“故事理解”。活动规则是:让幼儿从众多的绘本图画中,进行不同故事图片的分类,增强幼儿图片管理能力;在故事画册分类后,依据故事情节,进行每个画册的顺序摆放,引导幼儿进行剧情思考;在画册顺序梳理正确后,幼儿结合画册内容,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幼儿领略故事内涵。此活动项目中,教师可借助简短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采集绘本资源2~3个,以此降低绘本图画分类、剧情排序的难度,激发幼儿角色扮演时的创造力。故事题材可从优秀名著、国外童话故事、经典成语故事中摘选,以此融合优秀文化思想,达成区域活动幼儿教育启发目标。
(3)创设生活常识类区域活动时,教师可引入“交通守则”主题活动。活动规则是:让幼儿使用材料,自主拼装交通工具模型,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借助彩色纸与白色纸,模拟红绿灯的交通环境,在教师变换图纸时,幼儿操作交通工具给予反馈,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比如,教师可带领幼儿折叠旧报纸,小飞机、小船等,参与区域活动;使用简易型的拼装材料,进行小汽车、自行车的拼装,以强化幼儿拼装图的理解能力,使其拼装动手操作技能逐渐增强。
1.区域材料的布设思想
教师在布设游戏材料时,需考虑游戏项目的难易程度,防止游戏问题过难,力求顺应幼儿园的资源条件,确保幼儿各项能力获得强化。因此,在布设游戏材料时,需考虑各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借助材料的知识引导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区域材料的布设示例
对于中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使用的材料有:水彩笔、白纸、花朵盆栽等。活动主题设计为“园中花朵”。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至少五种的花朵盆栽,如杜鹃、菊花、茉莉等,便于幼儿选择。在活动开始初期,教师为幼儿进行绘画示范,给予幼儿绘画指导。在活动期间,幼儿自主挑选画笔,进行花朵绘画。借助实物图的绘画方法,教师为幼儿引入多种花朵盆栽,引导幼儿认识植物,锻炼幼儿绘画能力。
由于实物绘画具有一定难度,在区域活动进行时,教师可进行分解绘画练习,以降低绘画难度。比如,初期绘画活动,绘画主题为“叶子”,教师为幼儿收集多种叶子,供幼儿绘画练习;中期区域绘画活动,绘画主题设计为“花瓣”,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花瓣图片,让幼儿自主绘画练习;后期区域绘画活动,绘画主题综合确定为“花朵”。以层次材料、渐进性难度设计,逐步提升幼儿绘画能力。
在区域内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协同幼儿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作为观察者,对幼儿游戏给予引导与帮助,便于幼儿模仿学习。例如,幼儿在操作剪刀时,教师给出示范,引导幼儿安全操作;幼儿在拼装模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便于幼儿理解图式内容。
在区域主题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幼儿群体。比如,在丢手绢活动中,教师扮演活动的策划人员与参与人员,维持游戏秩序;在接龙唱歌活动中,教师作为接龙的发起人员,促进幼儿融合区域活动,切实锻炼幼儿综合素养。
在游戏中,幼儿时常发生冲突事件,教师需以协调者身份,理解他人立场,维持幼儿间的友好关系。比如,在游戏中,两名幼儿同时选中一盆花,在绘画时发生了争抢事件。教师在为幼儿进行协调时,让两名幼儿在花朵的不同视角进行绘画。同时,告知其他幼儿不可争抢花盆,可自由选择视角,完成花朵绘画。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需积极发挥自身协调者的作用,确保游戏活动进展顺利,达成幼儿教育效果。
在区域活动完成时,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交流,分享活动心得。教师让幼儿围坐成圈,由每个幼儿拿着创作作品,向他人介绍:创作理由、创作想法、创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创作问题的解决方法。借助自主表达形式,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回顾自身活动过程。以手工模型为例,模型有多种样式,让幼儿说明样式选择的理由、模型拼装时存在困难,如图解不明确、图标有失误等,结合拼装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如观看模型成图,完成其他位置拼装后,再进行处理。以创作交流形式,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表达自身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有助于促使幼儿形成克服困难、坚毅勇敢的性格。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为幼儿创设在线交流平台,便于幼儿自主分享创作成果,促使幼儿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益智类、操作类等活动,形成区域活动的课程延伸,增强幼儿教育效果。例如,幼儿在线分享绘画作品,说明绘画时使用的彩笔、绘画参考的实物、画作修改次数等,便于其他幼儿学习与观看,形成学习引导作用,促进其他幼儿居家参与区域活动,进行水壶、苹果等实物的绘画,以实物绘画强化幼儿的生活探索能力。
1.幼儿园概述
A幼儿园校园占地规格有3000平方米,绿化区规格为437平方米,园内景观美丽、育儿设施完善,在校班级共有16个,积极探索区域民族文化,以民族游戏为视角,进行园本区域规划,尝试强化幼儿整体的动手能力。以013大班为例,班内幼儿有40人,其中男生有22人,剩余18人为女生。教育主题包括:安全交通、玩皮球、家务活动等。院内共划分多个区域:(1)智力开发区,以七巧板为主,让幼儿自主拼搭积木;(2)美工区,配有卡纸、各色彩笔等,让幼儿自由创作美术图画;(3)建构区,添加了积木、花片、废旧材料等,引导幼儿物质利用思想;(4)植物区,摆放多种绿植,让幼儿自主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情况;(5)阅读角,为幼儿摆放各类难度适宜的画册书目,引导幼儿形成阅读习惯;(6)表演区,让幼儿自主扮演书中角色,锻炼幼儿表演能力。
2.活动创新度不高
在A园区域规划时,积极挖掘了区域民间文化,以提升游戏设计的文化性。在游戏中,A园幼儿喜爱融合民间文化的游戏活动,持有较高的劳动热情。民间游戏表现出类型多、活动形式多样性、活动进行不受限制等优势。在A园实际进行园本开发时,存在活动创造性不强问题,降低维持幼儿活动参与的主动性。以“跳皮筋”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含有多种跳法,切换动作时表现出一定难度,幼儿身量不高,难以顺利掌握各类跳法,逐渐削弱了幼儿活动参与的热情。
3.游戏开发效果欠佳
民间游戏表现出一定竞技性,以体育游戏为代表。民间游戏以比赛形式,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活动关注。然而,在游戏中,设计的游戏规则不全面,难以对幼儿形成有效约束。在民间体育活动中,幼儿数量较多,辅导教师仅有3人,无法有效保障幼儿安全。游戏开发效果欠佳,存在一定危险性。例如,A园中在一次进行户外“踩高跷”活动中,有一名幼儿摔倒,家长对此种民间体育项目表示不认可。在后续进行民间游戏时,调整了翘板高度,增设安全带,翘板摆放地面铺设软质材料,以此降低活动危险性。
1.借助民间游戏丰富各区域活动项目
(1)智力开发区。游戏项目包括:围棋、抓羊拐。游戏材料配置:羊拐、围棋;(2)体育活动区。游戏项目:跳皮筋、沙包。游戏材料:弹力绳、沙包。(3)美工区。游戏项目:粘贴小动物、折叠衣裤、剪窗花。游戏材料:动物图画、剪刀、彩纸;(4)故事区。将阅读区转变成“童谣故事区”,引入童谣、民间各类文本内容,增加民间文化的宣传效果。校园配置的材料有:故事书、绘本等。
2.完善区域活动规划方案
(1)采取活动记录形式,分别进行录音、图片拍摄等活动,获取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用于课程反思,提升区域活动设计的优化性;(2)设定记录编码,T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Z表示园长;(3)记录时间为2020年10月,活动研究时间为同年11月,活动调整与优化时间为同年12月;(4)活动价值:智力开发区的活动设计,围棋与抓羊拐两个游戏项目能加强幼儿手部训练,使幼儿手眼协调。在游戏中,融合游戏规则,促进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内涵。
3.区域活动设计一:抓羊拐
“抓羊拐”在活动设计时:让幼儿对羊拐进行颜色设计,使用美工区的颜料;颜色设计完成时,让幼儿将羊拐集中放在场地中;由教师或者班长,将所有羊拐抛向高处,让幼儿抓取羊拐;幼儿单次可抓取一只羊拐,未抓到视为失败,直至地面无羊拐,结束游戏;抓到羊拐数量最多的幼儿,为游戏胜者。此游戏设计,旨在锻炼幼儿的手眼配合能力,强化幼儿手部力量。在游戏中的颜色设计环节,具有智力开发功能。
4.区域活动设计二:跳皮筋
跳皮筋活动的设计,是以幼儿运动能力为强化方向,旨在塑造幼儿团队意识,形成合作思想。跳皮筋活动,表现出一定成本经济性、活动简单性等特点。在活动中,含有双脚、单脚、跨绳多个玩法,可结合童谣进行跳法编排,以此开发幼儿的记忆能力,增强幼儿弹跳能力。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吸取游戏失败的经验,如动作失误,应该跨绳的时候,跳成彩绳;跳绳未通过,在多人跳绳中,有幼儿未在摇绳中成功跳过,视为游戏失败。采取小组跳绳比赛形式,强化活动的锻炼效果,提升区域活动创编组织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高区域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前期的规划与设计。因此,在教师开展区域主题活动时,要以幼儿为活动参与主体,加强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给予有效的游戏引导,启发幼儿进行游戏思考与知识交流,发挥区域活动的幼儿教育作用,促使幼儿健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