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大学生应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力的思考
——基于对S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调查

2022-03-17 11:50茜,向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肺炎新冠

陈 茜,向 平

(1.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2.湘西州民族中学,湖南吉首 416000)

2020年初,中国正式拉开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序幕。此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个群体都卷入了这场重大公共事件中。事实上,不止该类公共卫生事件对教学影响巨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事故灾难以及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公共事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界与其寄希望于切断重大公共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途径,不如思考如何正确利用各类重大公共事件来推进职业规划课程等教育改革,弥补以往在灾难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短板。

一、重大公共事件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

常人眼中的重大公共事件,往往意味着灾难与不幸。但是,正如硬币既有反面,也有正面。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恰好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绝佳机会。在2020 年3 月至4 月期间,本团队通过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群发放网络问卷和大学校园发放纸质问卷等方式,向S高校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350份,回收有效答卷331份,获得以下数据和初步结论。

重大公共事件能突显相关行业的价值,适合开展职业认知教育,有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曾经,科学家、医生、教师、工人等都是最受推崇的职业,但在不良风气等因素影响下,这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石的职业遭到日益增多的质疑与误解。另一方面,近年来学生想当明星、网红、大款等新闻时有报道。这种状况多年未变,但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就出现了非常珍贵的教育机会。例如,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学专家成为国人心中的英雄,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恢复了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社会评价明显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有287名大学生(86.7%)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让他们对上述职业的认识有所改观,108名大学生(32.6%)认为对职业选择影响比较大。在不同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的时机,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相关职业的深度认知教育,可以逐步改变学生心中被误导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偏好。

重大公共事件中会涌现大量真实的正能量案例,适合开展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良好品德。例如,武汉人民在居家隔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傍晚,开窗大声合唱国歌,用斗志昂扬的歌声表明心意和相互鼓励。只需短短几分钟的小视频,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感人的故事比冰冷的数据更深入人心,真实的案例比教条的介绍更易于接受。更何况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各类媒体会大量、反复地报道正面故事与典型案例,对学生树立灾难大局观、社会责任感和生命品质感,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以及培养家国情怀、善良勇敢等优良品质大有裨益。有313 名大学生(94.6%)被医护人员等舍身为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有320 名大学生(96.7%)愿意通过捐献压岁钱、以后当志愿者等方式帮助别人。这说明在事件发生后的重要时段,大学生对相关职业认识度和理解度非常高,且用行动支持的意愿非常强烈。还有289 名大学生(87.3%)对故意在公众场所不戴口罩等行为表示谴责,有308 名大学生(93.1%)愿意不外出游玩为国减负。该类事件既为模塑学生价值观提供大量案例,又营造了学校与家庭协同推进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还为学生践行诺言和完善自身提供了宝贵多样的机会。

重大公共事件更易获得学生群体的高度关注,适合链接相关知识普及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辨力。一方面,中国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学习以外的事物,而重大公共事件会快速、深度地将大量家庭卷入其中。以本次重大公共事件为例,全国学生都经历了从长辈谈论到主动关注,从压岁钱缩减到居家禁足,从推迟开学到网络上课,从不知钉钉为何物到各种网课软件任意切换……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学生都多少受到影响,于是对其投入了高度关注,不由自主地去获取和了解相关信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92 名大学生(88.2%)认为自己关心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有302 名大学生(91.2%)会主动了解相关信息。非常有意思的是,竟然还有75 名大学生(22.7%)表示更喜欢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迹而非主干课程,说明身处影响中的大学生对相关事件产生了比平时更强烈的了解欲望。如果此时通过故事分享、适度引导等方法开展与重大公共事件关联度较高的职业规划教育,就可以取得比被动式灌输职业信息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当今学生群体大多没有经历风雨,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能为学生体验危机感、使命感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机会。有220 名大学生(66.5%)愿意今后更多关注国际形势,有113 名大学生(34.1%)有较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希望为将来求职早做准备。苦难是成长中最好的教育,重大公共事件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中国和他国既有互助也有竞争,激发其为自身、为家、为民、为国拼搏的欲望,培养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关注科普、职业知识等途径将其付诸行动。

从个人层面而言,重大公共事件对职业规划教育有重要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宏观层面而言,正如陈文举[1]等人的观点,职业生涯规划对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很有必要。而每一次重大公共事件都可能成为解决中国职业规划教育现有问题和获得发展动力的契机,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积累力量。

二、高校职业规划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规划教育从最初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部分学校开展简单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发展到如今在全国范围推广全覆盖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虽然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毕竟中国职业规划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按部就班的平常时期不易暴露大问题。在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暴发时,其不足之处就容易突显出来。

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首先,对职业规划课程的重视不够,常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以河南省为例,虽然该省大部分高校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多为选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学分为1-2分,授课时间多为各学期中段的周末或晚上。[2]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对学生的强烈心理冲击和震撼效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事件升温和舆论火爆主要集中在寒假时段。各地开学时间至少延期2-4周,而职业规划课程普遍设置在第5-16周之间授课。除非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恰好在这极短的时段内暴发,否则,运用过时案例的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其次,职业规划课程供需不匹配,包括社会需求与教学供给的难匹配,学生所需与教师能力的难匹配,以及情商需求与智商供给的不匹配。在职业规划课程起步较晚的中国,专业的、专职的职业教师比例不高,从事过或深入了解过各行各业的教师不多,自行摸索和学习的教师们在跨专业授课时难免困惑和力不从心,课程教育在价值观塑造、性格完善、职业认知、职业评判、职业认可、职前准备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中国的学生群体习惯于被动式吸收,社会各界人士的课程有效参与度较低,供需对接平台和渠道有待建设和完善。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总体而言,各校的正规课程以面授为主,侧重理论介绍和技术指导,普遍延续宣讲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求职技巧、办理就业手续等传统内容和方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网课资源、新型技术、时事素材等运用不足,尤其对各类重大公共事件应对经验不足、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职业引导思路,平时对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建设不够,利用突发公共事件的熟练度和灵活度不足。在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虽然部分学校提前开设了主要课程的网络授课,但还没有专门针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职业规划课程设计与应用策略。虽然少数学校建设了相关的微信群或QQ群,但教师辅导工作以缓解学生和家长因延迟开学导致的心理焦虑和转发网络心灵鸡汤贴为主,在不知如何因势利导的犹疑中错失绝好的教育时机。正如刘静所言:“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我们的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巧的同时,要为培育大爱情怀、家国担当、英勇精神、善良品质等倾注更多时间与精力。”[3]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第一,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对职业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同。高中、初中学生则大多处于懵懂状态,娱乐体验的兴趣远大于知识储备和技能学习。高校、职校等学生在求职压力下听课积极性相对较高,但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考试课程,相关技能、道德培养的效果不佳。第二,家长群体的课程偏好和价值观引导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有效问卷中,有252位大学生(76.1%)认为家长在保护视力和学习语数外或专业主干课程中选择后者,同时有274 位大学生(82.8%)认为家长在保护视力和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之间选择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从这两项数据对比来看,家长似乎对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视程度略高于学生对主干课程学习。但是,这或许与调查时间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有关。如果在以后问相同的问题,估计重视程度会有一定变化。此外,涉及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大量信息真假难辨,社会不同群体从各自利益出发有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同一条信息,在价值观与素质不同的家长引导下也可能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总之,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主体的综合课程,在学校、家庭、社会未形成重视氛围和没有与教育合力的现阶段,整体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三、提升大学生应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力的路径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重大公共事件主要在道德提升、性格完善、学习动力和职业选择方面对自己影响很大。这说明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几个主要影响方面中,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升影响最大,达到247人(74.6%),表明此时是思政课程开展的绝佳时机。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虽然是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和改革的良好机会。但是,如何科学构建课程、如何开展职业认知等教育、如何科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品质,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艰难任务,需要从不同层面采取适宜的方案。

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中国职业规划发展指导方针》从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机构设置、制度建立、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长期规划和政策,指导不同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鼓励职业规划领域的学校教育指导和有偿社会服务同步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沟通渠道等举措,进一步完善从初中到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从科研课题、教学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鼓励职业规划课程的创新与发展,为职业规划课程利用重大公共事件提供适宜环境和良好范式。建立职业规划教师和职业规划师的准入、评估、监管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强、经验足、道德好、热情高的职业规划讲师指导梯队,开展国际学习和交流,有序指导国家和省级的职业规划教师培训。运用网络、电视、杂志、广播等多种媒体宣传渠道,树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整体理念,营造全方位、长时段的良好教育氛围。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本校职业规划课程计划与完善。注重“课内+课外”“研究+实践”“专业+兼职”“常规+应急”等组合配置,不断提高课程设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制定职业规划课程5 年发展计划,逐步建设全面系统的职业规划必修课程。课程学分从现在的1-2 分增为4分,其中2分为常规面授课程,另2分为灵活授课学分。适当延长教学时间,鼓励教师在面授课堂之外开展时空灵活的网络课堂、实地课堂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提高教学能力素养,善用重大公共事件和时事素材。例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件中科学家、医护人员、慈善团体等勇敢逆行的崇高品德和感人事迹,国庆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特殊时间,都是开展相关知识教授、灾难应对、职业引导、道德完善、价值观与生命观塑造的好教材和好机会。支持职业规划课程的网络金课建设与资源分享,结合现代科技和学生喜欢APP 等新手段开展课程创新,运用头脑风暴、多方对话、翻转课堂、互换身份、模拟体验等新型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发展,切实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性格、精神等多方面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理性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

家庭与社会要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课程,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家长作为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教师,既要在平日注重家庭教育和亲子和谐,更要注重在各类重大公共事件和职业规划课堂外的示范与引导,培养孩子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理念和塑造孩子善良勇敢、思考明辨等性格。社会要为职业规划课程提供宽松环境和适当支持,构建包括家长群体、亲朋群体、行业代表等社会人士的重要支持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职业规划课程的提质提效,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有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中国的职业规划课程起步较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正确认识重大公共事件的特殊价值,在解决危机的同时抓住教育的好时机,就可能走出一条与现代接轨、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之路,有望解决多年来学生等群体的职业误解和价值观偏离等难题。在让更多学生追求梦想、获得人生成功的同时,实现社会重要行业人才济济和国家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