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来付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8)
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富裕起来的民众对普惠的健康医疗服务、高品质的文化教育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和文娱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养老服务业是综合性服务,涉及养老、医疗、商贸、旅游、咨询、管理、文化、地产等方面。当前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满足老人需求,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民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职业院校要抓住新时代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
我国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6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9%;65周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4.2%。与此同时,2021年全国人口增加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2]。今后,我国将面临老年人口数量和高龄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提高等问题,社会“养老”负担也会随之快速加重,并成为最主要的社会抚养负担。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突出表现高龄化、失能化的老人和少子化、空巢化的家庭人口老龄化突出表现等问题,社会“养老”负担也会随之快速加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成为常见的养老方式。然而,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广大老年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与老龄事业产业领域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养老事业领域的集中体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服务面临服务人才“断层”和服务需求“壕沟”之间的缺口,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渐明显。人社部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工排行中,养老护理员排在第19位。养老服务人才主要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管理人员,老年医疗、康复保健、老年护理、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从事生活照护的养老护理人员等。近年来,各地支持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培训机构开展养老培训项目。例如,目前全国已有278所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4]。各地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然而,当前养老服务人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早在“十三五”时期,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就已经提出,要“推进涉老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经营管理、康复辅具配置等人才”[5]。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承担着重要的协同功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养老服务业的从业者呈现日益细化的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区域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行业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教育要紧贴产业、服务行业,强化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较为成熟,例如,美国注重学历教育,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一应俱全,并在工作中实行分层管理,根据岗位的类别和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人员;澳大利亚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具有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既重视学历教育,也重视岗位培训,具有较为完善的介护士和社会福利士等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为推进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满足蓬勃发展的养老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有必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经验,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渠道,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构建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建设了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的教学数据库。就职业教育而言,要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群)建设,培养一批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养老服务人才。目前,职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中职和高职院校,在专业招生目录中分别为“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目前,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代表的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已有20余年,但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供给依然未与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职业院校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养老事业产业发展需求,开设老年教育、健康管理、休闲旅游、智能辅具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群)。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学历层次不齐全、规模小且专业技能人才紧缺。老龄化社会要畅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培训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补齐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短板。就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而言,今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主要培养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或研究型人才,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中职和高职等职业院校。因此,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的带头作用,需要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整合资源,精准办学、精准育人、精准培训,培养职业型养老服务人才。
职业教育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要善于利用人口老龄化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老龄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与养老事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办学优势。
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各级各地政府为补齐养老事业短板,制定了相关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地区专业设置;以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引导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尤其是职业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在地方探索实践中,厦门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采取定向培养、引进专业人才、组织护理培训等办法,充实养老服务业医养护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厦门市还鼓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医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2022年1月,厦门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颁布实施《厦门市养老服务人才奖励补助办法》,设立入职奖励、学历继续教育补助、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和稳岗奖励、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补助、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补助5个奖励补助项目,从提升专业学历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厦门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其中,单项最高奖奖金8万元。例如,鼓励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对在当地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年满5年的人员,给予每人4万元奖励补助。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离不开养老服务人才。厦门实施机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精神关爱、智慧养老、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八项工程”,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新时代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要根据老年人需求的新变化,在现有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基础上加强养老服务相关示范专业群建设。通过增加招生计划,或者采取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老年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社会捐助等方式吸引学生就读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增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吸引力;实行定向培养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与行业就业交融机制,提升专业办学知名度。例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秉持“因城而生、为市则活”的信念,对接区域养老服务业对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自2015年开始稳定招生,目前已有四届毕业生,在校生近300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在大力发展和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层次、规模与水平的同时,还依托自身现有的国家开放大学厦门分部的资源,筹建老年开放大学及高校老年大学,整合厦门市老年大学原有的老年远程教育资源,以线上远程教育平台为主、线下为辅,进一步满足厦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挥行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强化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在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整合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专业资源,组建养老服务职教联盟,拓宽行业发展空间。突出区域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共享养老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政校行企多方深度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组建包括养老机构或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养老事业相关利益方在内的养老服务职教联盟。政府要塑造院校、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氛围;职业院校要将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行业、企业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养老服务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例如,为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通过脱产、半脱产等形式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并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实践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项目研发,不断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切实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在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外,养老服务行业或者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办学的优势,创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通过养老服务职教联盟平台,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多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面向校内外,尤其是面向社会,培训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人才队伍。加强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真实工作环境。尤其是从事养老服务的骨干企业要加强行企合作、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集学历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支撑、技能鉴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化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制,建设集职业院校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行业性职业培训中心和社会技术技能鉴定站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要善于利用人口老龄化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学校、专业布局,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主动对接区域养老事业需求,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院校要精准办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唯有根据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与养老事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多路径对接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