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徐泽琨 王江涛
听力和口语教学一直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听不懂”“不会说”是许多外语学习者所面临的主要学习障碍。为了帮助中小学外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哪些因素调节着作为理解性技能的“听”和作为表达性技能的“说”,本期“学术聚焦”以“外语听力和口语教学”为主题,从学术前沿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梳理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期间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有关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献,以期为广大教师和教研员提供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参考。
Medina, A., Socarrás, G. & Krishnamurti,S. 2020. L2 Span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e role of speech rate, utterance length, and L2 oral proficiency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04 (2): 439-456. https://doi.org/10.1111/modl.12639
文本特征(语篇长度、句子长度、句子复杂度等)、学习者特点(母语能力、外语水平、先验知识等)和听力环境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中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旨在揭示语速、句子长度、口语能力对西班牙语听力理解的影响。研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来自美国一所高校的31名母语为英语的西班牙语学习者。这31名参与者分别对四类句子进行回应:正常语速短句、正常语速长句、快速语速短句、快速语速长句。研究结果表明,语速和句子长度影响听力理解,正常语速和短句易于理解,快速语速和长句则难于理解。但相对于口语能力较低的学习者,语速和句子长度对口语能力较高的学习者的影响会减弱。同时,母语与二语语序差别对听力理解也存在影响。教师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应尽量选用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练习听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口语能力的发展。
Wallace, M. P. 202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Examin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memory, and attention [J].Language Learning,72(1): 5-44. https://doi.org/10.1111/lang.12424
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被分为文本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该研究考察了二语听力中的几个主要个体因素:词汇知识、主题知识、元认知意识、工作记忆和注意。词汇量的大小是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知识是指对听力主题的熟悉程度;元认知意识是对听者身份、听力任务、听力策略的自我意识;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短时协调和加工的机制;注意是对信息所进行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究词汇知识、主题知识、元认知意识、工作记忆、注意在二语听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226名母语为日语的日本高中生为研究被试,对上述几个因素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词汇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大,主题知识和注意力控制对听力理解有直接作用,元认知意识则具有间接作用。
Baills, F., Zhang, Y., Chen Y. H., et al. 2021. Listening to songs and singing benefitted initial stages of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 but not recall of word meaning[J].Language Learning, 71(2): 369-413.https://doi.org/10.1111/lang.12442
语音、语调和词汇既是外语学习的重点,也是外语学习的难点。为研究听歌和唱歌对语音和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两项对比实验研究。第一项研究的参与者有50人,分别是来自云南某高中的28名高三学生和来自山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22名大一、大二学生。参与者被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人。研究者选取了一段描述身体部位的法语视听材料,一组学生观看有节奏的说唱,另一组学生观看以歌曲形式呈现的同样内容。结果表明,歌曲组在语音学习方面要优于说唱组。第二项研究的参与者为58人,分别是来自云南某高中的30名高三学生和来自山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28名大一、大二学生。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28人,一组30人。选用与实验一相同的法语视听材料,两组学生都观看材料,其中30人组增加了唱的任务。研究结果显示,观看组和唱歌组在语音和词汇后测中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听歌比听“说”有助于法语单词发音的改善,听歌和唱歌都能改善法语单词的读音,但在词汇记忆方面,听歌并无优势。语音模仿能力和语音短期记忆影响参与者的得分。
Carney, N. 2021. Diagnosing L2 listeners’difficulty comprehending known lexis [J].TESOL Quarterly, 55(2): 536-567. https://doi.org/10.1002/tesq.3000
外语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常常发现,即使熟悉听力文本中的词汇,也依然无法完全理解所听内容。为探究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中这一困难的原因所在,该研究以日本一所高校15名母语为日语的英语学习者为参与对象,以托业考试(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OEIC)听 力和阅读成绩为依据,将参与者分为高(505—585,欧框B1)、中(405—455,欧框A2)、低(275—355,欧框A2)三个水平组,使用两种类型的听力文本(句子和记叙文)进行听力理解测量。参与者在听完句子和记叙文后需要分别用日语进行回忆和用英语进行复述。研究结果显示,母语语音、连贯话语等因素影响听力理解。连贯话语被感知为语音变异从而阻碍了关键词的理解。该研究对英语听力理解技能训练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听力文本的选取需要与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一致,训练的目的需要明确(帮助学习者适应英语语音的特点,减少母语语音的影响)。
肖云南,罗娟. 2019. 大学英语分级测试听力理解认知诊断研究 [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01): 113-118.
认知诊断通常指对个体知识结构、加工技能或认知过程的诊断评估。该研究采用补偿饱和模型(G-DINA),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和加工技能进行认知诊断分析。研究概括了被试在语言知识(词语与词组、复杂句子及结构、细节)和理解策略(总结与概括、推理、做笔记、选择性注意)两方面的认知属性掌握情况。对该研究的被试而言,理解策略的掌握难度大于语言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同水平学习者呈现出不同的加工特点。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学习者在理解策略加工过程中有困难,高级水平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理解策略掌握较为均衡。研究表明,学生对低级听力技能的掌握最为熟练,对理解策略的掌握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对理解策略的关注和训练。
闵尚超,熊笠地. 2019. 基于认知诊断评估的听力理解互补性机制探究 [J]. 现代外语,42(02): 254-266.
语言理解过程的互补性机制指二语学习者在其目标语语言知识不足时,会运用语言策略等技能来弥补,以完成理解(Stanovich,1980;Nassaji,2003)。该研究从校本考试出发,选取四个不同性质的认知诊断模型并将听力能力划分为六个认知属性(语音识别、词义及句法理解、主旨大意归纳、细节信息提取、推断、态度和意图识别),被试为91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结果证实了听力理解过程中互补性机制的存在。其中技能性知识对听力理解过程的补偿性强于语言性知识。补偿机制的启动可能存在属性掌握阈值,即只有当技能性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补偿功能才能够发挥。
曹洪霞,丁言仁. 2020. 任务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策略的影响研究 [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02): 65-72.
该研究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不同类型的听力任务中对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选择。研究基于Goh(2002)听力策略的分类框架,对中国某高校24名大一学生进行访谈,分析选择题、简答题、填空听写、表格填空四种听力任务类型对学习者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四种任务中共使用了六种认知策略(推测、预测、语境化、翻译、固着、重构)和五种元认知策略(听前准备、选择性注意、定向注意、理解监控、理解评价)。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学生做选择题时有更多线索进行生词的推测和预测,但不太会使用与单词拼写和做笔记相关的策略;学生做填空听写时更重视单词拼写,但不太重视意思构建;简答题的任务难度限制了学生进行推测、预测和思考文本的意思;表格填空提供的结构保证了推测和预测的有效性,并且让学生有精力去思考文本的意思。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学生做选择题时无须兼顾语言形式,有更多精力进行理解监控;简答题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全程集中且全力寻找答案;做填空听写时,学生常常不重视信息结构,“先写答案,再确认理解”;表格填空提供的结构为学生理解文本结构和寻找答案提供了便利。
顾琦一. 2020. 语言水平对二语学习者听力、阅读理解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影响 [J].外语教学,41(03): 78-83.
认知负荷是认知活动在特定作业时间内施加于个体认知系统的负荷总量。内在认知负荷由材料复杂性和学习者认知图式可得性交互作用而成。外在认知负荷主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者在特定任务中将剩余认知资源用于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加工(如重组、比较、推理)则产生相关认知负荷。该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框架,分别探讨语言水平对听力和阅读理解中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三种类型认知负荷的影响。该研究中的被试由两组不同语言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组成。较高水平组为中国某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81人),较低水平组为中国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83人)。研究结果显示,较低水平组的英语学习者在听力、阅读理解中的内在认知负荷高于较高水平组的英语学习者。研究结果表明,内在认知负荷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李佳. 2021. 外语听力语速感知的认知负荷视角研究 [J]. 现代外语,44(06): 804-814.
高水平学习者已经具备正常语速的认知特征,降低语速反而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不利于语言学习。该研究从认知负荷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了解听力材料认知负荷大小如何影响语速感知。研究以31名母语为汉语的中国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结果表明,语速感知受到听者认知处理的影响,语速的感知确实能影响到难易度的感知,但并不代表一定影响听力理解/视听理解。此外,较慢的语速并不一定利于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该研究指出,教师应缩短使用慢语速教学的时间,教学中应尽量使用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
Suzuki, S., Yasuda, T., Hanzawa, K., et al.2022(Accepted/In press). How does creativi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duc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speaking task type [J].TESOL Quarterly. https://doi.org/10.1002/tesq.3104
创造力被认为是影响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60位母语为日语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学习者的创造力与他们看图说话和开放性辩论两项口语任务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发散性思维(为某项问题选出不同解答的能力)和聚合性思维(从不同解答中选取最适宜方案的能力)都对学习者的语言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发散性思维强的学习者能够在开放性辩论任务中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对于未知体验的开放程度也被发现能够影响学习者在看图说话任务中所展现的语言的句法和词汇复杂度。该研究揭示了二语学习者的创造力对他们二语口语句法和词汇复杂度等方面的影响。
Uchihara, T., Webb, S., Saito, K., et al.2022. Does mode of input affect how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create form-meaning connections and pronounce second language word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06(2):351-370. https://doi.org/10.1111/modl.12775
二语学习者以何种方式接受语言,即语言的输入模式可能会影响他们建立语言形式-意义连接的效率以及二语的发音。在该研究中,75位母语为日语的英语学习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三种不同模式(边听边读、只读、只听)的语言输入。结果显示,接受边听边读语言输入的学习者相比于仅接受听力输入的学习者能够更多地回忆起所学单词的口语形式,同时,他们的单词发音也比仅接受单一输入的另外两组可辨识度更高、口音更轻。但仅接受听力输入的学习者在语音上则比仅接受文本输入的学习者更接近本族语者。本研究启发一线教师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语言呈现方式,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立语言形式-意义连接。同时,如果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的语音向本族语者靠拢,则可考虑仅采用听力材料的呈现方式。
Wang-Taylor, Y. & Clenton, J. 2022.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2 vocabulary size and academic speaking.System, 107: 1-13.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2.102822
语言流利度、词汇多样性和词汇复杂程度常被用于反映二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该研究以62位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普通英语词汇量和学术英语词汇量与其语言流利度、词汇多样性和词汇复杂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词汇量与语言流利度并无显著相关性,但词汇量更丰富的学习者较少重复他们已使用的词汇,并且学术词汇量更大的学习者能够在更长时间发言的同时产生更少的停顿。除此之外,了解更多学术词汇的学习者更能够在学术情境中使用学术词汇,尤其是中等频率的词汇。该研究揭示了教授学术词汇,尤其是中等频率学术词汇对于提高学习者学术表达能力的益处,并呼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中等频率学术词汇的教学。
顾琦一,徐云凤,金夏妃. 2022. 话题熟悉度对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认知负荷视角研究 [J]. 外语教学,43(03): 67-74.
在做口语任务时,二语学习者对于话题的熟悉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口语产出。该研究以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话题熟悉度、二语口语产出以及学习者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面对更为熟悉的话题时,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在复杂度、流利度和总体得分三个维度上更佳。与此同时,熟悉的话题能够引发更低的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材料复杂性和认知图式可得性相关)、外在认知负荷(与教学设计特征相关)和相关认知负荷(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相关),但就总体认知负荷来说,熟悉组和不熟悉组两者相当。此外,内在认知负荷与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呈负相关,外在认知负荷与准确度呈负相关,总体认知负荷与流利度、总体得分呈负相关。研究推断,面对不熟悉的话题时,学习者的三种认知负荷将会增加,这会对他们的口语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一线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应从任务的认知负荷、熟悉度、编码复杂度以及交际压力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任务难度,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二语发展。
顾琦一,徐云凤,王心悦. 2021. 策略准备对二语口语产出和认知负荷的影响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4(06): 90-98.
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口语任务前是否有准备时间影响着他们的口语产出以及认知负荷。该研究探究了中国某大学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口语任务中的策略准备、口语产出以及口语产出中的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给学习者准备口语任务的时间能够提高他们口语产出的准确度和整体表现,并且能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产出任务,从而有更高的认知负荷。总体而言,学习者投入量越高,则产出结果越好,但认知负荷的增加却降低了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质量。研究者认为,在给出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学习者能够有更好的口语表现,更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他们更多的认知投入,而不能简单归功于额外的时间释放了他们部分的在线加工压力。研究启发一线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时通过各种条件的设置,调动学习者积极的心理努力,与此同时避免任务条件给他们带来过高的在线加工压力。
张萌,周丹丹. 2022. 时间压力下任务重复对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 [J]. 现代外语,45(04): 488-499.
不同种类的口语任务可能会对学习者的口语产出造成影响。该研究以63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他们在时间压力下分别面对完全重复任务和流程重复任务的口语产出表现。研究发现,当给定的口语输出时间逐渐由3分钟缩短为1分钟时,完全重复口语任务的小组虽然流利度进步显著,但准确度却大幅下滑。与此相反,口语任务流程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小组在显著提升流利度的同时得以保持准确度和复杂度的相对稳定。研究者建议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可尝试采用逐渐减少任务时间、增大时间压力的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口语流利度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使用完全重复和流程重复的口语任务。最后,研究者还建议一线教师在口语任务中适当使用口语范例和纠正性反馈。
el Majidi, A., de Graaff, R., & Janssen,D. 2021(Accepted/In press). Debate as a pedagogical tool for developing speakingskills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211050619
辩论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在效果的教学工具,能够支撑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益于他们的语言发展。该研究设置了辩论组(干预组)和常规教学组(控制组),以对比147名学习英语的荷兰中学生在10周的辩论教学干预后,使用英语针对某项主题发表观点的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接受传统教学的控制组学生,受到辩论教学干预的学生能够在口语任务中输出更多的语言内容,并且比控制组学生更流利、更准确、连贯性更好且词汇使用更复杂。该研究启发外语教师,辩论作为有潜在效果的教学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强、形式单一、内容多变的特点,并且在辩论过程中必须结合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才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以及总体语言水平的发展。
Yang, Z. & Brindley, S. 2022(Accepted/In press). Engaging students in dialogic interactions through questioning[J].ELT Journal,ccac021.https://doi.org/10.1093/elt/ccac021
师生对话是语言课堂中帮助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的重要工具。该研究通过对两位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探究他们是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外语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主导,师生间对话仅占总课程时长的5.4%。此外,两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主要通过两种模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对话:一是呈现一系列的展示性/封闭式问题,二是通过探索性问题结合各种提问技巧。研究者建议外语教师在构建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以耐心面对学生的沉默,并且可以使用展示性/封闭式问题或探索性问题结合提问技巧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能动性。
陈程程,赵海霞. 2022. 从同课异构角度探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J]. 基础外语教育, 24(01): 43-51.
人教版新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新增两大听说板块,足见教材编写者对于学生听说结合能力的重视,而听说课也顺势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常见课型。该研究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为例,比较了两位教师所做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提炼出了听说课教学设计的三大环节:听前准备、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此外,该研究还提出了高中英语听说课的六大教学策略,即激活相关图式、明示学习目标、紧扣目标层层推进精听泛听、注重听力策略的提炼和体验、引导支架的搭建、提高输出的思维要求,为广大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教学参考。
王丁丁,周莉,李慧芳,等. 2022.运用听记策略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究 [J]. 基础外语教育,24(01):70-76.
听记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各种方式恰当地记录和呈现所听到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该研究基于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的内容,结合研究者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提升中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的教学策略:听记概括性信息,落实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能力;听记细节性信息,落实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能力;听记关键性信息,落实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能力。在目前听说结合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的大背景下,该研究为一线中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记策略提供了有效指导。
宋继影. 2022. 基于体裁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听力课教案设计 [J]. 基础外语教育,24(02): 52-56.
体裁被认为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制约着语篇的构建。体裁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但以往常被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该研究以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第一单元听说板块的教学为例,展示了一堂基于体裁的听力教学,弥补了上述缺憾。研究者提出,基于体裁的听力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听力教学的基本目标,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具有参考意义。
刘桂章,周小熙. 2022. 高中英语听力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探究 [J]. 英语学习,(6): 10-16.
文本分析或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听力教学的重要环节。文本解读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文本的主题、语言、结构、内容等知识,在增强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有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该研究提出从文本结构、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讲话意图四个方面对听力文本进行解读,并在深度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该研究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3册为例,展示了如何从上述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供仿照的本文解读策略和方法,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彭春柳. 2022. 基于听力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J]. 英语学习, (6):29-35.
该文将小学阶段听力文本分为句子、对话、短文三个文本类型,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句子类听力理解重在学生的关键信息提取能力,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读图预测的方式,增强对关键信息的抓取和理解。对话类文本则需要判断对话主题、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对话意图等整体信息和关键信息,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图片、问题等进行预测,同时,在听力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话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提升理解的准确度。短文类文本需要学生关注的信息较多,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学生可以进行复述、听写等活动逐渐获得听力理解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可尝试根据该文提出的基于听力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开展行动研究。
凌旭群,管夏昕. 2021.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落实思维品质目标的实践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4(11): 29-34.
该文作者首先论证初中英语听说课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并批判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中阻碍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教学实践,如片面强调单词识记、机械训练听说技能等。最后,作者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听说教学为案例,阐述了初中英语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设计策略,即通过提炼主旨大意、整理话轮结构、罗列功能项目培养逻辑思维,通过关联人物事件、分析内在逻辑、评判人物品格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听后拓展讨论、续编表演对话培养创新思维。该研究对于希冀在听说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教师具有借鉴意义。
陆月锋. 2021.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以图导学的新路径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44(11): 8-14.
教材中的文本插图能够在直观地呈现文本的同时,使对话从静态走向动态。该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Let’s Talk板块的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学习对话的有效策略:课前以图为导,激活背景知识;对话前以图为境,引出文本话题;对话中以图为引,深化对话理解;对话后以图为径,拓展语言运用。该文创造性地关注了教材中常常被教师忽略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利用插图导入对话学习。
施瑞丹. 2021.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4(09): 39-44.
该研究首先阐述了目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1为例,剖析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四个原则:紧扣主题语境,解读听力语篇;基于主题意义,确定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创设听说情境;围绕主题意义探究,整合听说活动。此外,研究还列举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可用于听前、听中、听后及作业布置环节的相关活动及注意事项,对引领课堂教学有现实意义。
应天栋. 2021. 话题表达活动中的评价内容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44(11): 61-64.
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交流的核心。该研究对话题表达活动给出了定义,并提出了话题表达活动的五大要素,即准确使用与话题有关的语言知识,表达内容必须围绕话题,表达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能连贯、有序地输出语言内容,能反映语言使用者对于话题的主观感受和认知。研究以人教版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几个单元为例,指出小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话题表达活动时应当关注的内容,即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语言内容的切题性及条理性、语言输出的连贯性以及语义价值的多元性。该研究能够帮助小学英语教师利用框架对学生话题表达活动中的表现做系统评价。
王伟. 2021. 基于成果导向的初中英语TED听说教学法研究 [J]. 基础外语教育,23(05): 65-71.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上,听说结合的能力往往不受重视。该研究为基于国内某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学生所做的教学法实验。研究以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托TED等新型听说资源,在实践中预先制定初、中、高阶目标,通过导入、识记、理解、应用、评价五个教学步骤,直接作用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研究者发现,其所教学生在教学实验后不仅提升了听说能力,还学会了使用各种认知策略,提升了学习自信心。该研究提示一线教师,要学会围绕实际教学目标,依托合适的资源进行听说结合教学。
丁义. 2021. 初中英语短听力文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4(09): 50-55.
该研究认为初中英语教材中的短听力文本对提升学生听的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境、语言、话题、文化和策略五个方面。该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提出了“降低任务难度,创设话题情境;合理利用图表,激发听力动机;改编无意义活动,落实语言知识;整合重复内容,铺垫后续教学”等活动设计路径。教师在使用教材听力文本进行听力教学活动时,应基于具体的学情和实际教学情境,对听力文本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刘雨梅. 2019. 运用移动技术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验研究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42(12): 13-18.
该研究检验口语教学活动中融入英语趣配音软件对口语能力提升的效果,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单词准确度、句子数量、语音语调和流利度四项指标上试验前后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口语能力较之对照班有了更大的提高。英语趣配音软件提供了地道、真实的语言输入,学生在课后形成移动学习共同体,教师也能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习互动性得以增强。教师可以积极使用移动技术,增强学生课后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任务中提升口语能力。
听说教学对于发展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总体语言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初高中阶段的课堂中,听力和口语教学常被整合,形成了听说课这一新颖而又特殊的课型,这亦从侧面说明了国内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对听说教学实践转型的重视。通过检索并梳理近两年听说教学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听说教学相关研究以量化为主,或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如认知因素(工作记忆容量、预测策略、语速意识、认知过程等)、背景知识(个体知识结构、词汇知识等)、学习者技能(加工技能、口语能力等),或关注语料本身的性质,如输入方式、任务类型等对听力理解及口语输出的影响。
就相关教学探索来看,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着眼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如教师的提问策略及口语课中的辩论活动等。国内教学探索则更多采用思辨式研究,着眼于本土情境,紧扣宏观政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探讨听说教学课型下的教学策略、资源使用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但对于这些策略的实践效果并没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量化研究在听说教学研究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而质性研究的范式则少被使用。这也从侧面说明教师和学习者在听说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未受到充分关注,且研究者往往关注教学结果(如听力理解、口语输出),对听说教学课堂内的动态过程较少关注。此外,对于小学学段的听说教学实践探索较为缺乏。
另外,现行课标明确了中学外语课程语种的增加,国内现有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依然以英语为主,应适当开展其他外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我们期待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扎根本土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同时大胆采用多种研究范式,从更多的角度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听说教学做出大胆的探索以及诠释。
基础外语教育202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