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明代铜碑碑文校录考诠

2022-03-17 07:46宗世强朱学斌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天仙万历泰山

宗世强,朱学斌,张 琨

(1.泰山管委红门管理区,山东泰安271000;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3.泰山管委南天门管理区,山东泰安271000)

一、引言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万历皇帝为给其母慈圣皇太后眼疾祈福,在泰山大兴建置,铸造天仙金阙置于岱顶碧霞元君祠,铸造铜钟置于岱下灵应宫,并修缮了诸多泰山寺观,使泰山宗教活动面目一新。万历四十三年(1615)诸事功毕,在岱顶碧霞祠立《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铜碑,记其盛事。天启五年(1625),泰山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诸多朝廷大员、府县官员、地方檀越都参与了这次活动,事毕又立一铜碑,追忆万历时期泰山盛举,并刻诸多参与祭祀活动的檀越名氏。这两座铜碑目前都在岱顶碧霞祠。明代的大型铜碑,国内现仅存6块(1)王福谆.古代大型铜碑[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3(5):53-58.,而泰山碧霞祠独占2块。据考碧霞祠这两块铜碑,是国内现存明代铜碑中最大的两块。(2)崔秀国,吉爱琴.岱岳史迹[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7:92-96.所以其碑无论是从铸造精美的艺术价值,还是从碑文记事的史实价值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两碑分列碧霞祠香亭前之东、西两侧。东碑为万历《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碑为天启《敕建泰山灵佑宫记》。东碑碑首高0.9米,碑身高2.2米,碑座高0.92米,通高为4.02米,宽1米,厚0.32米,用铜冶铸,为厚壁空腹处理。(3)王福谆.古代大型铜碑[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3(5):53-58.西碑较东碑略高,通高为4.08米。两碑其形制装饰略同:趺为梯形,首为方形。趺首皆饰高浮雕式二龙戏珠,碑身则绕以线刻行龙,装饰绚丽,铸造精细。

令人遗憾的是,两铜碑碑文皆存在缺字现象,《岱览》卷九曾记其原因:“俗谓二碑磨钱,配之可却病,故下截刓损特甚。”碑文不能通读,影响了其使用价值。周郢于2014年根据相关材料对两碑碑阳文字进行了校读(4)周郢.泰山碧霞祠明代铜碑考[J].碑林集刊,2014(1):127-134.,补录了部分缺失字,并对两碑撰文、书丹者进行了考释。2020年,周又在原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5)周郢.碧霞纪历—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史录[Z].泰山碧霞祠,2020:116.。天启碑阴题名周文未收,目前散见于不同出处的碑阴题名着录错讹很多。通过拍摄图片识别及现场释读,发现已发布的碑文仍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就两铜碑碑文进行补订并补考一些相关史实。

二、万历《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

金阙,又被称为铜亭。碧霞祠铜亭为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外鎏金。面阔4.45米,进深3.27米,高5.6米。原建于碧霞祠香亭处,后移至山下岱庙。泰山碧霞祠铜亭为国内四大铜亭之一。万历四十三年,为庆祝天仙金阙安置礼成,立《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碑于碧霞祠。此碑虽经磨损不可通读,但周郢发现碑文曾在《万历起居注》《明实录》及《韩文恪公文集》有载,由此可进一步校读。

万历《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

朕自御极以来,岳渎百神,祀典咸秩。矧泰岱为群岳长,镇我东方,斯万物始交之地,凡昭姓考瑞,登封降禅,咸茲在焉。碧霞元君名号所从来远,相传黄帝肇建岱岳观,命元君云冠羽衣,迓西崐真人,焚修玉洞,遂证仙真。斯事寥邈,不可考已。宋真宗东封,清泉示异,玉像是崇。以迨于今,自京畿至方国,莫不祗(6)周校作“祗”,明实录作“祇”。按:祗事,意为恭敬事奉,《南史·到仲举传》:“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事益恭。”故当以周校为是。《明实录》为“所”,碑为“至”字,遵原碑。事。恭惟我(7)《明实录》在“慈圣皇太后”前有“圣母”二字,碑无。慈圣皇太后,保佑朕躬,广建功德,常(8)《明实录》作“尝(嘗)”,碑作“常”,可视为“尝(嘗)”之借字。于京师重葺东岳庙,朕欣承慈旨,靡爱斯工,美哉轮奂,庙貌赫矣。日者圣母目眚,朕心靡宁,夙夜冰兢,露祷于昊天上帝,复命内臣持节以祀东岳泰山之神、天仙碧霞元君,祀事孔明,慈颜以豫,目眚遂蠲。则是泰山元君既赫厥灵,绥我圣母以及朕躬,贶莫大焉。朕闻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况兹灵庥,慈闱之倚藉,而盻向(9)《为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顾使灵心盻饗神物奔会”的“盻蠁”意为散布弥漫,指声响或气体之传播。《说文解字注》:“肸,肸蠁,布也。”肸,盻异体。详见《释藏》策五,《广宏明集》二十八上,《初学记》二十三。之显异者哉?是用秉虔(10)周校作“虔”,《明实录》为“度”。视原碑,应为“虔”字。皈依,思(11)《明实录》为“报”,碑为“思”字,遵原碑。荅明贶,出内帑金钱若干,镀金为像,範(12)範,铸器物的模型;范,草名。《说文解字·艸部》:范,艸也。此处“範”不必简化。铜为殿(13)《泰山天仙金阙碑文》中此句为“範铜为梁、为柱、为瓦。”收录于《韩文恪公文集》卷首《拟御制文》,明崇祯刻本,第1-3页。,筑石为台,奉元君奠居焉。爰锡嘉名曰天仙金阙(14)《泰山天仙金阙碑文》在“爰锡嘉名曰天仙金阙”前有“新殿翼翼”,且碑中“爰”字处为“肇”字。,为门四,东曰苍华,南曰丹凤,西曰皓灵,北曰玄通(15)《泰山天仙金阙碑文》在“苍华、丹凤、皓灵、玄通”后皆有“门”字。。其泰山后门曰北天。命内官监太监崔登等往董其役。经始于万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越明年四月初四日已于事而竣。朕惟古者成民而致力于神,功成化洽,瑞应毕至,乃有事于泰山。朕眇躬凉德,醇化未登,不敢侈七十二君之事。惟是祇奉慈闱,获邀灵感,茲复不天,圣母升遐,宜与元君在帝左右。朕追慕方殷,深惟圣母弥留之际,惟恤菑赐赦民事为兢兢。泰山奠位于东,其德主仁,其气主生,肤寸之云,泽及万国,惟泰山为然。尚其匡佑我民,雨旸时若,年谷丰登,使各有宁宇,无逢其灾害,朕一人实嘉赖之。元君庙食,亦且与国祚共相绵远,岂不休哉!朕所为酬往德而因乞灵者如此,庶几承圣母之志,无至(16)周校作“祗”,明实录作“祇”。按:祗事,意为恭敬事奉,《南史·到仲举传》:“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事益恭。”故当以周校为是。《明实录》为“所”,碑为“至”字,遵原碑。陨越,且俾朕孝思亦得垂之无穷云。乃勒碑纪(17)《明实录》为“记”,碑为“纪”字。其事而铭之曰:峩峨(18)碑为“峩峨”,周校为“峨峨”,二者通用,用以形容高大雄伟。《楚辞·招魂》:“增冰峨峨。”吕向注:“峨峨,高皃。”《上林赋》:“九嵕嶻嶭,南山峩峩。”韦应物《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巅。”岱宗(19)《明实录》为“山”,碑为“宗”字。,表茲东土。触石兴云,遂徧(20)《明实录》为“遍”,碑为“徧”字,《广韵》俗作遍。寰宇。亦有元君,遊彼帝乡。仙阶秘灵,玉策耀祥。日观崇祠,天齐巍阙。英爽洋洋,昭哉对越。医我慈圣,怀柔百神。神之听之,降福振振。靡叩不通,靡呼不赫。飨茲禋祀,慈颜有怿。景贶既彰,拥其明庥。庙食无疆,巨鬯一鹵。乃命中涓,乃出内帑。奕奕新庙,是蒸是享。寢成孔安,永宅厥灵。幽感神衷,明德惟馨。眷予一人,受命不殆。既佑文母,燕及四海。燕及伊何,惠我黍庥。遏禳凶劄,敛时休嘉。降福孔多,岁时有饬。于万斯年,与国罔极!

万历四十三年岁在乙卯孟春之吉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方从哲奉敕撰

奉政大夫礼部郎中兼司经局正汪民敬奉敕书

内官监太监……;御马监太监……;御马监太监……;司设监太监……;尚膳监左少监……;御马监右少监……;内官监左少监……;旨督理工程。

(碑阴额)圣孝至诚、永垂亿世

天仙金阙铜殿是第二座由皇家敕建的铜殿。从碑文可知,天仙金阙由皇家出资,“中官董事,制仿武当。(21)萧协中.赵新儒,校勘注释.新刻泰山小史[M].泰山赵氏校刊,1932:12.”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前后,天灾频发,战事又紧,明廷的国库空虚,急需资金之处甚多,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万历三十八年(1610),“大学士叶向高以西北旱灾请发内帑赈救,未报”(22)《明实录》卷四百七十万历三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条[Z].;万历四十一年(1613),“保定等处水灾,巡抚都御史王纪请发内帑赈恤”(23)《明实录》卷五百十四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条[Z].;万历四十二年,“礼科给事中余懋孳疏言,缺饷集议大都一借字,尽之耳夫”。(24)《明实录》卷五百十六万历四十二年正月十六日条[Z].由此可知,泰山天仙金阙的铸造资金并不充裕。构件表面有诸多沙眼及空损之处,与同为皇家出资的武当铜殿质量上有一定差距。(25)张剑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69.

碑文记“命内官监太监崔登等往董其役”。内官监属明内府十二监之一。内官监设掌印太监一员,凡国家营建之事,董其役。泰山铸造天仙金阙并安置于碧霞元君祠之役,属于内官监之外差。“凡外方修建,分封藩王府第,亦是管理外差也,须数万金营求,方能到手,领敕书关防前去,工竣即回”。外差工程,内官监太监克扣工程款项,中饱私囊,几成定俗。“天启元年(1621),湖广衡州府修桂藩府第,管理翟应魁递银四万未能得,黄用费五万即得之,余差可以例其多寡矣。无惑乎桂藩地基不坚,殿宇倾塌也”。(26)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A].海山仙馆丛书[Z].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前述泰山天仙金阙铸造质量不甚理想,也可能为内官监太监崔登克扣银两导致。

碑中“慈圣皇太后”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生母,尊号“九莲菩萨”。万历间司礼监陈矩手下太监刘若愚,在其《酌中志》记述了此尊号之来历:“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结子可作念珠。词臣张士范作偈,其序文略曰:大内西北之隅,建有英华殿一处。殿前菩提树二株,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叶如楸子,不从花得,乃生于叶之背,拾作念珠,较南产者,惜不甚大。然色黄润,而分瓣之线色微白,名‘纳多’。宝之神庙以圣母上宾,奉御容于树之东北别殿,值朔望节即亲诣行礼。每瞻仰双树,若有杯之思焉。因上尊号曰‘九莲菩萨’”。

在大明宫禁中,碧霞元君崇祀十分盛行。据《酌中志》载:四月“初旬以至下旬,耎西山、香山、碧云寺等,耎西直门外之高梁桥、涿州娘娘、马驹桥娘娘、西顶娘娘进香。”此处“西直门外之高梁桥”指天仙庙;涿州娘娘庙为万历二年(1574)慈圣皇太后所建,专祀碧霞元君(27)《明神宗实录》卷二十四万历二年四月十四日条[Z].;“马驹桥”为城外东南弘仁桥,“有成化时建碧霞元君庙”(28)励宗万.京城古迹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44.;西顶,位于现北京海淀区蓝靛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属京师五顶之一。京师各顶,指北京城外几个有名的崇拜碧霞元君的寺庙。之所以称之为“顶”,是因“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29)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133.而最为狂热的信众,当推这位“九莲菩萨”李太后。

由《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可知,天仙金阙始建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二十六日,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初四日制作完毕,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于泰山。而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初九日,圣母慈圣皇太后已崩。存碑于撰、书者名氏处均已残缺,据周郢考,此碑为大学士方从哲奉敕撰。碑文以万历制口吻撰作,却缀以礼部尚书方从哲之名,对此《明神宗实录》载称:“上谕内阁:朕先年朝谒圣母,圣母恭见,圣目少安,斋沐竭诚露祷上帝。复命内官祈祷于东岳泰山之神,感其灵应,发帑命内官监太监崔登等铸造圣像,并建宝殿,告成。宜当用文恭纪其事,以彰朕之孝诚,卿可撰碑文来看。”(30)《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六万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条[Z].碑文奏进者为大学士、礼部尚书方从哲,执笔者则为翰林院检讨韩日瓒。(31)韩日缵.拟御制文[A].韩文恪公文集(卷首)[Z].明崇祯刻本:1-3.书丹者汪民敬,其人为明廷专司书写大典文字之官,铜碑字出其手,当属可信。

三、天启《敕建泰山灵佑宫记》

灵佑宫,是碧霞祠的旧称。宋真宗创建时期称昭真祠,元代称玉女祠,明初称昭真观,是岱顶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建筑群。现将碑文移录于下:

敕修泰岳大工告成赐灵佑宫金碑记

赐进士出身、陕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分守甘肃道、赐一品服俸杨楷撰文赐进士出身、广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杨莹锺书丹

赐进士出身、贵州按察司分巡普静道兵备副使李思恭篆额

宇宙奇观,首推五岳,惟泰以宗称。伏羲之观,蔑以尚矣。代而下也,登封降禅,七十有二君,大都徒事夸诩,矫诬神明。云光天书之诞,金简玉书之藏,祗以贻污青史,取姗永世已耳!恭维神宗皇帝,大宝久膺,为百神主。凡当祭神祇,咸秩无文。盖已道贯幽冥,德洽河岳矣。而大孝尤逈迈千古,敬事慈圣皇太后惟谨,百顺以娱,万寿以觞,惓惓终身,胡止五十之慕。曩以慈目偶眚,露祷请代,夙夜靡宁。念东岳为生物之府,元君为福世之神,授节遣官,升中告虔,用申祈保。已而慈目旋明,捷于影响,盖至诚感格,无远弗届,纯孝孚契,靡叩不灵也。神庥既赫,报礼随崇,特遣中使五员,允发帑金,普修泰岳,以李公忠总督工程□差。(以下约缺二十字)铜殿巍峨,开建瑶台,金阙高拱。门聚四灵之秀,光腾九彩之祥。修玉皇顶尊崇上帝,青帝宫、东岳庙俱已改观,修灵佑宫袛奉元君。浴圣殿、神憩宫,悉为更始。祝国皇经堂、五岳会真堂,已剙起矣。又高大天门,所以耸瞻仰也。岱庙峻极殿、蒿里森罗殿,已增崇矣。(以下约缺二十四字)天庆宫至九莲殿,皆其特修。三灵祠新同灵官庙,且御香亭一时鼎建。更设斗坛以肃瞻礼,置坊牌以分地方。岳庙神宇、冥司(32)周文作“蒿里”,非。周郢.碧霞纪历—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史录[Z].泰山碧霞祠,2020:124.仙闾,内外上下(以下约缺二十四字)。见者慈圣、神宗相继升举,八方士女稽首嵩呼,赞扬无量功德,则慈圣之灵将与元君为左右,神宗之孝且与岱岳并悠久矣!举古今之孝,集为大成;创宇宙之观,结为奇构。眎七十二君,岂第云泥相去乎?神之听之,自介肹蠁,繇是而麟定呈祥,螽斯衍庆。金瓯永固,坐抚禹甸三千;玉历常绵,远迈周年八百。四灵毕至,万福攸同。斯时,宗藩国戚、官士军民,无不乐助工役,欣庆太平,沐神庥于无既矣。于都哉!是役也,始于万历叁拾玖年辛亥之叁月,迄肆拾叁年陸月落成。钦颁帑金,俱中使出入,会计分明,全真玄贞惟乘时劝课,而已(33)周校为:“全真玄贞惟乘时劝课而已,工既竣”。此处“已”应为“巳”字。“巳”,《玉篇》:嗣也,起也。故可断句为“全真玄贞惟乘时劝课,而巳工既竣”,辞例可参照万历《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越明年四月初四日已于事而竣”。工既竣,勒记岱顶,敕赐灵佑宫,昭答神贶。範铜为碑,以金渗镀,明载事源,永垂不朽。故为文而系之铭曰:岩岩岱岳,雄镇青方。天齐大帝,圣化洋洋。元君鍊修,碧霞正位。福善祸淫,于昭不昧。神宗御宇,克尽怀柔。岳渎奉职,迥(34)周校为“通”,疑此字为“迥”字异体,见鲁峻碑“迥”字写法,待考。显厥休。慈圣目眚,随祈輙效。大修泰宗,钦颁弗校。材搜天下,技尽人官。鼎新革故,独擅名山。桂栋鳌撑,梅梁蜺控。丹磴云浮,金瓶斗纵。圣明大孝,千古孰俦。神之默佑,茀禄来求。穆穆皇皇,瓜瓞无艾。宜君宜王,本支百世。四夷稽颡,重译献珍。天山瀚海,永绝烟尘。(下缺十二字)我民士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纯嘏禋祀,日升月恒。爰勒金碑,巍巍常奠。鬼神呵护,星河夜绚。

大明天启伍年岁次乙丑六月朔日。

钦差督理泰山工程各衙门太监等官:张忠、叶忠、李忠、闫政、齐芳、陈永寿。

山东济南府泰安州知州臣于可久、同知臣洪邦基、州判臣程明允、吏目臣任三重、道正司赵正仝叩头建立。

碑阴额:圣德神功、永垂亿载(35)按:碑阴题名布置并非完全有序,无论是从行读还是从列读都有利弊,会丢失上下或左右题名之间的关系说明。此处暂按行释读录文。

(第一行)户部主事刘亮采、德府仪宾玄大任、顶庙委官武定州州判周自新、平阴县生员张宗旭、泰安州生员张陛、善人刘尧、按院承差陈□□、军门承差李承芳、临邑县生员李同然、监生李湑、监生李克中、副掌坛太监梁之洪、副掌坛太监潘进朝、副掌坛太监王进忠、大高玄殿掌坛太监钱喜、公主都尉赞施助工、后妃懿诚施助工程、神宗皇帝钦传普修泰山与民同善、储主宗藩施助工程、国戚文武赞襄大工、周王、周世子、鲁王、德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太仆寺少卿萧和中、顺天府通判萧协中、肥城县知县王惟精、新泰县知县高擢、肥城县千户所千户张书绅、汝宁山人张元施银伍钱、肥城所千户史廷宾、德府教授张缜、平阴岁贡生员王应登、岁贡张尔慎、举人张□。(34人)

(第二行)王子实大工、书记张我善、王汝常大工、冠带夫头卢玭、徐汝兰大工、冠带书记张焕、商人刘兰田、泰安州善人王儒、商人李良培、商人李良臣、商人贠重芳、商人贠承芳、泰安州善人徐汝竹、商人卫之颇、商人卫之韩、善人陈化、冠带善人周尚礼、长清县张夏节妇王门刘氏、长清县善人王思鲁刘氏、历城县德寿官侯権、长清县善人邢景廉、齐一能,军门赞画千总官庄汝勤、庄会祯,肥城县生员徐汝默、生员徐建邦、省祭官张一元、冠带善人董策、还金善人陈士选、善人董伟、军门承差千总官栾岁、千总史经、肥城善人杨成福、泰安州学正孙绳祖、训导□□□,县丞李光宸、主簿周宸、典史牛应试,莱芜县主簿邵希贤、应袭张明翰、盐场大使纪朝先肥城县人、肥城县省祭王应诏。(43人)

(第三行)临清州信士余庠、郑化龙、汤福龙、吴一龙、汪应鲤、吴涞聘、章如璋、余嗣高、余嗣登、余嗣元、汪有安、余可习、余椿、余缙、余尚义、孙桂芳、周万民、赵思顺、高守业、齐一变、肥城生员古咸雍、傅宗仁、生员古三才、古咸亨、孙延光、武见业、张文仕、古咸熙、王之兰、杨嘉宾、张世科、王敬业、杨希鲁、王见都、孟態、孟熊、长清信官林大,善人张守德、齐河县许万仓、肥城丘宗召,李邦富、丘嶮、刘一成,合会施银肆钱,道官徐玄愽、孙玄逌。(45人)

(第四行)长清善人季鲤庭、季可久、季可常,齐河善人张九边、张耿光、张文璧、李可忠,释教禅师永进、兴殿、隆洲。(10人)

(第五行)顶上各庙朱冲湖、位真旻、史应真、索全峰、赵真太、李真福、周冲学;大汶口东可仰、李安都、侯彦耀、徐子儒、徐子恩、王邦安、王邦训、张应时、张朝纪、商人杨应时、商人杨月;寢宫道人卢高元、韩和玉、张高明、陈高林、王高太、张高齐,(上接长清信官林大)刘三元、刘希周、侯柱、刘梦麟、朱一良、郑进孝、田恩本、长清县道官杨真瀚;牛玄度、张玄佑。(34人)

(第六行)塑作孙志禄、李登、任大宾、苏东旺、郭天源;双槐树贾常宁;蒿里山李和成、李纵、杨冲序、殷□、张和仲、陈□、赵良胜、卢克让、赵明远、卢尚德、王世业、卢尚武、郗朗、韩君□、赵登、王要、艾试、李柱、李龙、郭汝敬、侯一□、郭永福、李□秀、孙洋、谢君□;南天门王羽、陈友亮、木作李□、杨一化、石作张子丘、刘应科、画作□□、赵士轩、善人史上□、王应选、道官刘冲里、周行、道官□□泰、赵文、道官任□传、李平岗、陶真忠、卢谦、李真□、苏成业、朱冲□、刘冲贤、张冲立、周真环、邢冲□、常赞宗、赵冲益、刘真磊、张和谕、杨和□、曲和□、魏□□、王和□、谷冲潭、李本机、贺得林、吴得望。(68人)

(第七行)韩天度、马应龙,共五十人施银;冠带夫头李□(3人)

经统计,天启《敕建泰山灵佑宫记》碑首撰文、书丹、篆额者3人,碑阳末题太监6人、府县官员5人、碑阴题名237人,合计251人。天启《敕建泰山灵佑宫记》虽立于天启五年,但从碑文所记可知,实指万历间修缮泰山各庙观之事。碑文述此次大规模修缮始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之三月,迄四十三年六月落成。而天仙金阙已于万历四十三年孟春安置完毕,略早于整体泰山修缮之完工。立完天仙金阙碑后,此碑搁置十年,才终于在天启五年立碑。

题名中诸多人物为考证明清史提供了支持。这些人物有当地商贾、士人之家、卫所军官、官宦巨族。后时有人升迁,有人遁入释道,有人在明末清初加入抗清队伍,还有人在清初加入了编撰地方志书的行列。可以说,题名者的生活轨迹,展现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史。

题名第一行中的“肥城所千户史廷宾”,与明代名宦萧大亨家族互有联姻。史载文是萧大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任上时的属官,其子史廷宾,即为碑中题名之人。史载文娶萧大亨之女,见于《吉水萧氏族谱》。其子史廷宾曾参与抗击清军入山东之役。其名亦出现于万历三十一年《重修观音大士院记》碑阴题名。(36)周郢.名山古城:泰山·泰安文史拾零[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266.

道经厂为明代内廷中从事宗教活动的机构,与番经厂、汉经厂并列。其主官由太监充任,有掌坛、副掌坛之名号。碑文中之“副掌坛太监梁之洪”即为道经厂副掌坛,可见天启五年为高规格祭奠活动。《颜神镇志》载:“明季崇祯十三年(1640)九月二十三日,敕谕道经掌坛官梁之洪虔贡香帛,前往东省泰山设醮,恭告行礼,加封群神”。(37)周郢.明崇祯朝敕封“碧霞元君”考辨——兼论泰山娘娘与妈祖信仰之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2014(4):74-80.梁之洪天启时尚为该厂“副掌坛”,而至崇祯朝受命敕封泰山时,已升任“掌坛”。

处于碑阴右侧首部位置的题名“王子实大工、王汝常大工、徐汝兰大工”指万历间督理工程之大工。大工应属内官监管辖。《大明会典》:“嘉靖二十九年题准,凡内府及在外各项大工,例应内官监估计,工部扣留三分之一者,遇有工程,严禁官匠从实估计。”(38)《大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一·营造一·内府[Z].工部虽有营缮司营缮所,执掌营造,但凡属宫殿之营建以及在外各项大工一切估计之权,全操诸内府。

从碑阴题名来判断,《敕建泰山灵佑宫记》有对万历间修缮泰山工程的追忆,如“公主都尉赞施助工,后妃懿诚施助工程,神宗皇帝钦传普修泰山与民同善,储主宗藩施助工程,国戚文武赞襄大工,周王、周世子、鲁王、德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此处题名者参与了自万历三十九年开始的泰山庙观修缮,并捐资为太后祈福。前面已叙,万历四十二年左右国库空虚,除天仙金阙的铸造出自内帑,其他工程资金应是皇家募集而来。碑阳所记“钦差督理泰山工程各衙门太监等官”,如张忠、叶忠、李忠、闫政、齐芳、陈永寿,也都是督理万历三十九年开始的泰山修缮工程,而非天启五年时人物。

从碑阴一些题名者衔名可推断,天启五年举行了大规模的泰山祭祀活动。如“顶庙委官”“副掌坛太监”等,此次祭祀活动受到了泰安、平阴、新泰、齐河、长清、肥城、历城等地信众的广泛支持,并有不少檀越参与了捐资。按《明实录》记载,天启七年(1627)又进行了一次泰山祭祀。(39)《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二天启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条:乙未祭东岳泰山之神[Z].《敕建泰山灵佑宫记》碑阴的题名者大部分参与了天启五年泰山祭祀活动。

碑文中“全真玄贞惟乘时助课”的周玄贞(周玄真),又名周云清,号淡然子,山东肥城人。幼业儒,后出家为道士,主要活动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天启七年之间。关于其宗教归属,现存史料多有论及:周玄贞在自己辑录的《玉皇经集注·皇经集注刊传疏文》中,就曾明确表明其身份——“大明讲道经修玄箴嗣全真弟子山东小兆臣周玄贞”。又现存东岳庙的万历四十二年(1614)灵应宫铜钟上有“钦差总督泰山金殿等处工程御马监等衙门太监张忠、林潮、叶忠、陈承寿、齐芳,内官监太监崔登,管理太监李忠,领修金殿等工全真道士周玄贞仝奉旨造”等字样。周玄贞为全真龙门华山派第二代传人。(40)张琰.明代高道周玄贞生平事迹考[J].中国道教,2015(2).

碑阴题名有“德府仪宾玄大任”。民国学者王次通《岱臆》称:“邑西关相传有仪宾府,仪宾玄姓,得之传闻,莫能详考。偶观崇祯十年(1637)重修金桥碑,题名有仪宾玄大任。”仪宾,全称为宗人府仪宾,是明朝藩王府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夫婿的封号。玄大任故里在泰安夏张玄家楼村,村中今尚存仪宾府古墙。

天启五年的泰山祭祀活动由朝廷所派官员领衔,地方官员具体操办,地方士子、商人、僧道、信众等广泛参与。如:按院承差陈□□、军门承差李承芳、副掌坛太监梁之洪、副掌坛太监潘进朝、副掌坛太监王进忠、大高玄殿掌坛太监钱喜等,都是朝廷或官府派来进行祭祀活动的官员或宦官。具体组织者则有地方顶庙委官武定州州判周自新、肥城县知县王惟精、新泰县知县高擢、肥城县千户所千户张书绅等,祭祀仪式方面则有书记张我善、冠带夫头卢玭、冠带书记张焕、寢宫道人卢高元等。

有些籍贯在泰山附近的京官,也对此次活动给与了大力支持。他们未必能够参与此次泰山的祭祀活动,但可能捐助了一定资金而得以题名。如题名中的户部主事刘亮采,字公严,历城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辞官后,隐居灵岩。工诗,善书画,通音律,著名当时。太仆寺少卿萧和中,萧大亨子。擢工部虞衡司员外郎,升太仆寺少卿,入乡贤。(41)康熙《泰安州志》卷三·四十五[Z].顺天府通判萧协中,字公黼,萧大亨次子。以父荫入仕,历任上林苑监承,顺天府通判。

有些题名者可与志书记载当时任职相合。肥城县知县王惟精,康熙《肥城县志书》上卷载:“王惟精,陕西朝邑县人,由举人,天启元年(1621)任。升山西应州知州。仁慈宽厚,爱民如子。”肥城县县丞李光宸同书载:“南直(隶)金坛人,由吏员,天启三年任。”肥城县主簿周宸,同书载:“江西泰和县人,由吏员,天启三年任。”肥城县典史牛应试,同书载:“山西万泉县人,由吏员,天启二年任。”泰安州同知洪邦基,泰安州吏目任三重。(42)乾隆《泰安县志》卷八《职官·州同》[Z].部分题名如武定判官周自新、泰安张我善,亦出现在万仙楼香客题名碑,可互相印证。

天启《敕建泰山灵佑宫记》碑中题名还可以补充志书之阙漏讹误。如乾隆《新泰县志》列明知县“高擢”,只言“临城人,岁贡”(43)乾隆《新泰县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66[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8:366.,未言任职时间,可据碑刻补。肥城县千户所千户张书绅,光绪《肥城县志》载:“崇祯年任”,显误。(44)光绪《肥城县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65[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115.泰安州学正孙绳祖,康熙《泰安州志》卷二“学正”栏、乾隆《泰安州志》卷八职官·教职皆失载。莱芜县主簿邵希贤,民国《莱芜县志》卷十官师志失载。(45)民国《莱芜县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67[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60.

诸多士子对天启五年的祭祀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积极地参与,或希冀碧霞元君能够给他们仕途带来好运气。诸如肥城县生员徐汝默、生员徐建邦、肥城生员古咸雍、生员古三才、生员王应登等。生员古三才后入道途,成为肥城陶山道观观主。崇祯七年(1637)他曾撰《创建吕祖团瓢碑记》,碑末题“本山观主参之古三才撰文,澹然子古超凡书丹”。(46)赵卫东,等.山东道教碑刻集(肥城卷)[M].济南:齐鲁书社.2020:249.平阴县生员张宗旭,贡士,直隶新城县知县。张承宠之子。(47)顺治《平阴县志》卷六·七[Z].入清后曾参与编写了顺治《平阴县志》,中标“邑贡”。

值得注意的是,碑阴题名出现30多名道士及3名僧人,符合慈圣皇太后“佛道双修”之习尚。道士并非都出于碧霞祠,而是来自泰山不同道观(顶上各庙)。从道士字辈谱系也可以看出,这些道士出自全真道不同的宗派:例如岱庙(有道正司道官参与)、三阳观(道士有真、冲、和、得、本字辈)、碧霞祠(寝宫道人)等。另从道官数量来看,有不止泰安州一处的道官参与了此次祭祀活动。由此可推断天启五年的祭祀活动,是对万历四十三年泰山修缮功成的纪念,也是泰山道教历史上的一大盛举。

四、结语

通过对泰山岱顶碧霞祠万历年立《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及天启年立《敕建泰山灵佑宫记》的解析,对明代末期的社会状况、民众及皇家信仰、经济情况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明末碧霞信仰民众规模、皇家态度与祠庙修缮的组织结构;对道士字辈的分析,更能了解泰山全真道不同宗派的分布与规模,对研究山东地区全真道的演化发展、不同道观宗派的变迁也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猜你喜欢
天仙万历泰山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雪莲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有钱就能成名角儿
寻找玉天仙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