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会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城北中学,广东 清远 511600)
部分语文教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为总教学方向,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不注重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不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空间,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死记硬背的状况,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能力,如同“水中捞月”的空谈了。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法掌握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授课方式,为学生搭建授课模式,让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结合语境,进行语法知识的针对性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法知识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语法知识体现出诸多优势特征。首先,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已学知识,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学习过程,实现同一课程内容的重复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其次,语法知识是语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体现,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宽与跃迁。无论是课外拓展的文章、故事,还是具备视听化效果的数字资源,抑或具有总结性质的思维导图与归纳表,都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趣味性,加快构建知识性、趣味性的专业讲堂。最后,语法知识为师生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多种教学情境,通过提问、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为学生解答疑惑,实现针对性、差异性指导。尤其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可以展现出更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取语法知识,立足现阶段学生发展需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架构,提高教学工作针对性与指向性,发挥其与素质教育工作的育人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落实随文学习语法知识工作时,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原则与要求。首先,必须保持语文课程应有的变化性与灵动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凸显多元化的方法思路,教师必须掌握情境设置、项目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要在灵活多变的同时将文章蕴含的显性/隐性语法知识展现于学生,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实际案例或社会新闻进行引导,实现兴趣建设的目标,达到教学育人的成效。其次,必须协同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与应用水平。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语篇理解与分析为训练内容的课程,帮助学生具备基础的语言理解力。另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升学、能力、素养发展现状,开展语法运用教学板块,联系日常生活构建有效情境,鼓励学生实践运用,提高综合学习质量。最后,重点关注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水平与能力。在日后学习、就业、发展过程中,写作教学既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也是语文学科各个环节的综合体现。对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具备基本能力、素养,掌握多种文本处理方案(如简历、工作报告、会议纪要、交接文件等各种工作类文件),进而实现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语法知识学习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面对语法知识中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让他们真正获得语法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相应语法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较为科学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发挥教学指导性的作用,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启发指导,让部分后进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为高效地掌握此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初学语法的过程中,对语法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将微课教学融入到此部分内容的论述过程中。
以《荷塘月色》这篇内容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地”“得”的学习能力,教师将微课引入语法课堂中,让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任务,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一刀切”的状况,结合本班的教学实情,并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真正让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接受教师的引导下,更为积极地投入相应的问题的探究中,让学生更为主动地融入学习中。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应注重如下的方面。第一点,让学生勾画含有“的”“地”“得”的段落以及句子。在此之后,学生可以以上述三个词为依据,划分相应的句子。第二点,教师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上述三个词语对应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下的问题:你们可以从个人的知识理解中,对本文中的“的”“地”“得”进行合理的解释。第三点,教师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懈怠性,为此,教师注重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搭建互助性的授课模式,真正让学生在彼此相互帮助中获得成长。第四点,在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学习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达,以及他们的学习思路,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法知识学习体验。
语境是语文阅读的必备因素。教师既要掌握语境的特点,又要注重让学生从语境的角度,进行相应语法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进行“破案式”的揣测,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结合语境,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开展此部分语法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相应的语境,进行对应性的语法学习,真正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增强初中语法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考虑以下三点。第一,考虑整体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选择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的内容,注重此部分内容的讲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具体的语法教学更加具有双向性,真正让这部分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热情。第二,注重问题的选择。在问题选择方面,教师要注重构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有话说,并积极地表达自身想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表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真正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第三,注重教学的展示。在讲授此篇文章时,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是句子的主要构成。这些句子成分,大家会不经意地用到。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相信大家很少运用。针对这种状况,请大家思考‘父亲忽然看见……吃牡蛎’。”在提出上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应的语境,解读此部分内容,让学生划分出在此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并在此过程中,走入学生的讨论中,结合学生的回馈,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让学生结合语境,结合个人的知识储备,学习相应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能力。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喜欢在人群中表现自己,并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受人关注的满足感。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心理,组织学生开展语法知识竞赛,真正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相应语法知识,探究相应问题,也让学生在竞赛中,真正了解个人语法知识的学习漏洞和问题,了解个人的语法知识学习优势,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语法学习,达到巩固学生语法知识的目的。
以《闰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模式,构建分数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分数,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竞争的乐趣,让学生的语法知识更为扎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基本语法知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对单句概念、分句概念以及复句概念的理解上。与此同时,教师引入如下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判断:“我一……闰土。”“他不是……闰土了。”为了增强语法学习的代入感,教师引入历史课本中的“邦联”概念,也真正让学生理解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联系,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对相应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逐步摸索出常见的几种复句规律,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语法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后进生更快地掌握语法知识,教师在课下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梳理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健康心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复句类型,并在发现个人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纠正问题,真正锻炼学生的语法掌握能力,增强初中语法教学的高效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教师在实际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进行绘图,达到提升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论述此部分内容。第一,讲解思维导图。为了构建思维导图与学生认知的连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比如,引入历史学习中的列提纲。教师可以让学生叙述列提纲的思路,并积极地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分主题”“关联线”的认知,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知识。第二,阅读内容。为了让更多学生加入思维导图的学习中,并更为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教师让学生阅读个人喜欢的初中文章。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文章,设置语法问题,真正让学生掌握语法技巧,提升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能力。第三,开展探究。教师注重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语法指导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真正为学生搭建交流性空间,让学生相互指正、相互配合,真正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语法知识。第四,展示成果。通过和课堂上的学生交流,给教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陈和小罗的回答。小陈说:“我从词语的语法角度,将《紫藤萝瀑布》中的第一段进行分类,并绘制思维导图。词语主要分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和不具备实际意义的词汇,即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虚词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语法的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及拟声词。在本文中的实词有……”小罗说:“短语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以及补充短语。我从《散步》这篇文章中,提炼出对应的短语,比如……”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树立思维的工具。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绘制,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加深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法知识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认为初中语法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法习惯。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语法习惯入手,并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开展语法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增强语法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