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小学生心理教育素材并进行教学

2022-03-17 06:05:31
课外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意境心理健康教材

王 婷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八道泉初级中学,甘肃 景泰 730400)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良好人格的魅力和人物的心理素质足以打动人心,感染人、鼓舞人,甚至成为小学生的偶像。小学阶段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材,着重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根据调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每个学生有不一样的个性、行为和情绪,但是他们可能有着共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承担起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当前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面对生活不利影响和压力时调节情绪的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成长,帮助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然而,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师和教育资源,这对现阶段的许多学校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和学生除心理健康教育外还有其他教学任务,如果突然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可能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这违背了心理教育的初衷。因此要通过其他学科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同学科的教学会涉及不同层次的心理教育。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提炼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的策略

学习汉语就是体验文本的意境之美,文本本身并不具有美的意境,而是通过文本、作者的修辞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一篇文章才具有美的意境。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基调。要学习这篇文章,首先需要了解作者当时的年龄和心情,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理解。首先,这里的美育不是指艺术的形式美,而是指文本所体现的人性美、意境美和文学情感美。

(一)意境美的心理教育材料体现在古诗词中

大家都说,古代美和古代学问可能意味着研究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美。古诗词研究是语文教科书和教材内容的规定,也是教师讲授课堂内容的关键环节。如果缺乏对古诗词的研究,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就会知之甚少,缺乏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心境,以及诗歌延伸的深层含义和内容。在教授《古壁诗》时,学生可以在一旁看到庐山的风景。山一座接一座地堆积起来。然后从近距离的角度看,远处和高处,下部看到的风景非常不同,这使得作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古诗。从这首古诗中,学生应该把庐山的形象想象成一幅动态的图画,置身其中,感受作者作品的情感色彩,不难想象什么是意象美,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心理教育素材塑造学生对意境的体悟。

(二)现代白话文人性美的心理教育素材

学生可以从古诗词中感受到中国的意境美,进而过渡到现代白话文,这最能体现人性美。由于当时语言、文字和普及程度的有限,作者的写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文章的许多内容都是遥远而复杂的。现代白话文相对容易理解。在写作中,作者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将个人个性和情感融为一体。

例如,《刻舟求剑》这一篇文章,作者不仅要传递河上小船的美丽,还要传递船上雕刻人物的美丽形象,还要让学生以动态的形象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想象着这幅画的美和当时雕塑家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在烈日下相遇时,河水发出呻吟声,呈现出一幅动感的画面。小船停泊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只有在意境中,我们才能感受到文学的美。想象一下,当时作者想要传达给学生的是那些学会划船时候人在船上没有移动的思考,还是我们应该从船的角度来学习?有什么不对吗?这些都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汉语,感受作者高度的人文情怀

所谓人文情怀的一般含义是一种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怀,它是人类高度普遍的自我关怀,注重对人的个人价值的深层维护,它是传统文化留下的财富和智慧,是先进思想和精神价值的体现,学生注重感受作者的精神信仰和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人文情怀之美。在研究文章《日月潭》时,作者描述了一个类似的日月潭:“湖非常美丽。它是中国最大的湖。湖水是绿色的。湖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当然,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一定是带着深沉的感情的,湖和台湾的整体保护体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及民族尊严。

小学语文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学习,更是学生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在文章中,我们可以体验意境之美,传达作者个人的感受和思想,让作者自己的美被传承和记录下来,供学生学习。

二、挖掘小学生心理教育素材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材本身是由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生动文章构成的。它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学教育,而且可以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中。虽然没有集中地直接表达,但它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并存的。

(一)感受情感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人不是植物,怎么会无情呢?”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情感体验越深,他越想知道,他的求知欲、研究精神和学习动机就越强。”这就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将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语文教材中的美篇犹如珍珠,朴实流畅,内涵丰富,令人愉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用“情”撼动学生的心,让“感”感动学生的心,比如在教授莲花之美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荷花美,中国和美国文学的语言和美的意境。经过反复阅读和欣赏,我们应该用文字来理解:叶圣陶之所以能在读者面前展示这种如画的美,令读者陶醉,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感情细腻,悉心观察的结果;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从而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的健康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不断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提出的,它对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的坚强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尤其是现在,儿童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注和照顾,以致心理脆弱和意志薄弱……因此,必须锻炼儿童的心理抗击能力。能够妥善扫除障碍和困难,并找到克服困难和障碍的方法。

例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谈谦是明朝和清初的历史学家。他曾两次写过《明史国论》。这篇文章成功地描绘了一个不屈不挠的人物——谭谦。华嘉的谭谦手稿被偷了,但没有被不幸打败,决定重写这本历史书。在这节课上,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促进阅读,提取关键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谭谦没有被不幸打败。他是如何摆脱不幸并改写全国的局势的?”学生掌握一些关键词和短语,了解和体会谭谦的困难,感受谭谦不可战胜的信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谭谦有着坚强的意志,他才从不幸中走出来,在历史上成名。

教材中的这些人物还包括“军神”刘伯承和勾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加强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脆弱性,形成坚强意志。

(三)培养学生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在准确、生动地分析文章语言,正确理解文章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在广阔的情感世界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真、善、美,文章以虚假、丑陋、正义与非正义、矛盾与非矛盾为特征,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分辨爱与恨、分辨是非、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能力。

比如,笔者在教授《摇尾巴的狼》时,就通过分析狼和老山羊的五段对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本来面目的,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狼的老练和残忍触动了学生对狼的厌恶和憎恨,以及对狼的痛恨。老山羊的智慧和正直也感动了学生。然后,笔者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大声朗读,以丰富这种情感。

(四)在欣赏人格魅力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普遍存在自私、固执、缺乏应对能力等性格缺陷,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行动等形式组织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人格魅力的过程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人格高尚的模范人物,他们处处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还有一些榜样能够在逆境中刻苦学习。如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他以顽强的意志创造发明;为大局献身的邱少云……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深受学生敬仰。教师可以通过人物形象化、人物分析、发声、讨论、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人物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高贵品质,通过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借鉴榜样,形成良好的人格。

(五)消除学生在素质控制中的心理问题

情绪是一种稳定而独特的人格心理因素。小学阶段正处于情绪多变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自我意识水平的低下,小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尤其是自身的缺陷,如自负、自卑、嫉妒等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文本中优秀人物的比较和自我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弱点,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比如,笔者在教授《将相和》时,让学生比较廉颇和蔺相如,让学生意识到廉颇心胸狭窄,而蔺相如却很宽容。然后我让学生们联系现实,自我控制,谈谈自己的感受。又如,当笔者在教授潜水时,主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和水手的三种表情变化中得出结论:儿童任性、冲动,导致危险;水手们开玩笑开得太多,幸灾乐祸,对孩子们的痛苦负有责任。如果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就不会有那种危险。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学生了解一种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道理,并自觉解决这些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在深化汉字理解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范例可以启发学生。“小罗布的童年”“中国导弹之父的诞生”“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之王”“我眼中的孙悟空”,这些是学生写的反思。笔者用日记、周记、小作文、读后感等形式,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和学习后的感受,结合实践,随意表达,尽情享受。这样,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升华了。受优秀人物人格魅力的启发,他们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重视课文人物心理教育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放下教师的威严,走出高台,以更加良性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多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意境心理健康教材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教材精读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