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探究:逻辑进路与对策

2022-03-17 05:06吴焱军聂丽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政治

吴焱军,聂丽君

(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2021 年7 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开展青年工作的力量保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是团组织的首要任务。高校共青团处于培养青年、塑造青年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节点,在广大青年“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所有工作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做新时代的“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好青年。关于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研究,不少学者和共青团工作者给予了相当关注。现有研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围绕习近平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重点解读,澄明其基本要义和时代价值[2-3];二是结合共青团工作,具体探讨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作用,并就目标实现途径和工作策略进行探析[4-5]。这些研究和成果不仅丰富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也为本文从历史与现实、逻辑与方法的双重视角进一步探究高校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基础。

一、高校共青团聚焦思想政治引领的逻辑进路

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所需,亦是共青团百年发展历程的题中之义。其逻辑进路主要体现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

(一)理论逻辑: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跃升发展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青年工作实践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看待、处理青年问题,开展青年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其自身所处年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出发,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就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历史洪流中的作用,提出了许多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观点。早在青年时期,马克思就提出要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青年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鼓励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随着世界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青年与工人运动的关系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青年”“他们阶级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能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预示了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7]。列宁进一步提出了青年在党内的地位及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必须紧紧依靠青年发展共产主义事业,“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8]。伴随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日益形成和不断发展,全球青年运动呈现新的历史特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关于青年工作的正确理论,它为中国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建功立业提供了根本指引。毛泽东曾对共青团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在我们党的领导下,青年团积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求全党充分相信、锻炼和使用青年。邓小平以为“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让更多的青年人成长成才。江泽民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科学论断,要求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号召青年把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作为人生理想。胡锦涛进一步指出青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将人生理想与时代、祖国和人民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青年,围绕青年工作这一主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共青团是由我们党直接领导的组织,要保持和增强先进性、政治性、群众性,凝聚和引领广大青年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实现建功立业,成为党执政的深厚支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它高度肯定了青年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伟力,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培育青年,在工作中代表青年、依靠青年。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基础,其主线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青年成长。为此,高校共青团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既是坚守共青团工作主责主业的根本要求,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生动体现。

(二)历史逻辑:从青年思想与青年运动的关系看青年运动与党的奋斗历程的同向同行

青年思想与青年运动,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近代以来,正是因为有了维新思想,才促成戊戌变法运动;因为有了三民主义思想,才爆发了辛亥革命。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这次运动极大地激起了国人特别是当时我国青年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满腔救国热情,并随着俄国一声炮响,进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新文化运动对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国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他们逐渐集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随之而来的五四爱国运动提供了思想前提。1919 年5 月4 日,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各族各界群众广泛参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经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看到了自身力量,发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中国共产党伴随着中国青年运动而诞生,亦是这一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回望我们党成立百年来的艰辛奋斗史,绝大多数青年始终围绕在党的周围,并在不同时期(革命、建设、改革)发挥其突出作用。1922 年5 月5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的前身)在广州成立,作为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在民主革命时期便有几十万共青团员转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定力量。建团一百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从游行示威到逐步转入军事斗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阶级性和暴力性。正如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指出,中国青年“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的目标是建设国家、改造社会、重塑自我,带有广泛的轰动性、激情的参与性、全新的建设性等特点[10]。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充满斗志与干劲,毛泽东称赞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无论是志愿垦荒还是上山下乡等运动,都展示了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和建设新中国的无比热情。改革开放新时期,以60 后、70 后为主体的中国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他们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经商务工、创业科研、迁移定居等,呈现多元化、嵌入式、个体化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争当生力军和突击队,在参与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等不同战场不辞劳苦、不畏艰险、毫不退缩,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好样的”的青春赞歌。

历史表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同向同行。中国青年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定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就会发展什么样的青年运动。因此,在奋力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之中,共青团加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驾驭青年运动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现实逻辑:从培育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把握党的千秋伟业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看来,青春所代表的精神和性格决定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性格。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青年、信任青年,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1957 年,毛泽东在访苏时对中国留学生代表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11]这句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青年。邓小平认为一切事业都将由青年继承,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共产主义事业绝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但“我们相信现在的娃娃会实现这个任务。”[1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成长进步,并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确保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13]综上可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围绕青年发展发表的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力推动了中国青年的不断成长,使之成为整个社会中最富朝气最具活力的力量。

党的希望系在亿万青年身上,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然要把青年看成是党和国家的事业的未来。但正是因为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青年同样是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和争夺的对象。早在1957 年,美国“战略专家”杜勒斯就曾公开发表演说,明确提出中国第三代或第四代是他们将要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他们通过“政治洗脑”、拉拢收买、控制舆论等各种伎俩,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企图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现所谓的颜色革命。由于青年学生存在价值观模糊、政治鉴别力不强等弱点,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正是抓住这一点,猖狂发动“进攻”,诋毁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引发各种网络危机和暴动骚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前所未有的风险。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首次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14]69新形势下,共青团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寄予了青年无限厚望。从培育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是党和国家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现实所需。

二、高校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

如前文所述,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既是职责所在,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共青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面对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以及青年学生群体特征的转变,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存在不少困境和盲区,存在工作异化、职能虚化、组织边缘化等问题。为此,在厘清逻辑进路的基础上,探究高校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制度保障:构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

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亟需加强制度保障,构建以共青团为主体,目标明确、内容完善、运行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是以政治性为灵魂,强化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整体性的设计方法,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要综合考虑各级团组织架构在话语体系、资源整合、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不匹配,消弭“数字鸿沟”;要把政治性作为灵魂所指,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当前,部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初衷与实际过程存在认知与实践的偏差,有些工作缺乏内涵,舍本逐末,既分散了精力,又偏离了主责。为此,高校要明确“共青团是干什么的”目标设计,围绕团组织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以有没有把青年学生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周围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整合各级团组织的力量,实现政治功能。二是以先进性为着力点,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百年历程是一个与党同心、为党育人、跟党奋斗、向党看齐的过程。先进性是保证共青团百年来持续奋进的本质要求和精髓所在。当前,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沉疴痼疾仍在,思想政治引领的效能不足,凝聚青年力量的动能有限,具体表现为“四化”问题的思想根源仍有待进一步清除,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还不够。保持和增强先进性,要用党的科学指导思想、伟大奋斗事业来感召青年、团结青年和鼓舞青年,通过理论宣讲、红色走读,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来激活共青团的“神经末梢”,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与张力。三是以群众性为根本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团员的组织,这一组织的天然属性和根本要求就在于密切联系群众。目前,部分高校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存在一定的身份认同危机,有些工作针对性不足、群众基础不好,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面对与青年脱节的问题,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延伸团组织的手臂,打通联系青年的“最后一公里”;要更多地关注普通青年,扩大覆盖面,避免活动的自娱自乐,主动把学生关注的工作送进寝室、带到课堂、输入手机,在青年中不断提升做青年工作的本领。

(二)主体实践:发挥全方位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优势

2021 年7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高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把学校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纳入思政工作范围,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共青团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要推动主体实践,发挥历史传统、现实映像、时代赋能等优势,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一是传承历史,将永久奋斗的传统发扬光大。1939 年5 月,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上指出:“中国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回顾共青团百年历程,广大青年在历史“接力”中锻造品格,以整个民族的搏击孕育了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高校共青团要让永久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底色,通过党史、团史学习,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扬帆计划等基层锻炼,培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发青年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二是现实映像,发挥覆盖面广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哪里、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14]65。覆盖面广是高校共青团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最大优势,其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共青团员又是青年学生的主体,在基层团支部的组织下,共青团可以最大范围的辐射青年学生。此外,共青团的工作范畴极为广泛,涵括助学习、助就业、扶弱助困、助交友等,基本涉及了青年学生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把工作延伸到青年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时代赋能,发展网络媒体的融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几乎是网络原住民,高校共青团在“智慧团建”“网言网语”及新媒体运用上具有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显著优势。互联网时代赋予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将传统优势与网络媒体相融合,使“网上共青团”成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最大增量。适应时代特点、青年特征,共青团要主动加强对团员学生的网上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基层团组织、团干部要通过网络拓宽共青团工作的空间和领域,在“面对面”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也要善用新媒体与广大青年“键对键”;要结合时间节点推出符合青年需要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流价值,建立与大众世界融通的青年学生网络发声平台,并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三)改革创新: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团中焕发青春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改革和建设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从《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 号)到《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中青联发〔2020〕7 号),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从严治团、“全团抓学校”的改革方向日渐明确。2022 年1 月,共青团中央印发《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为系统推动共青团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团提供了具体方案。面向未来,高校共青团要转变工作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政治功能,高质量架起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一是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团,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高校共青团要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上发挥实效,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要以提升组织效能为重点,规范基层团支部建设,做到全团联动、“点面结合”;要切实抓好团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作风建设,在专职团干部编制配备、共青团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符合要求,祛除“官本位”思想,深入学生,完善与青年的联系机制;要抓好团员的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层建功等作为彰显青年大学生先进性的重要载体,用好“三下乡”“返家乡”等项目的实践育人功能,做好“学社衔接”工作等。二是要结合青年学生特点,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要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把团的组织生活与学业进步、实践锻炼、社会参与、就业升学等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主题团日形式。“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要建立“两个课堂”互促互融机制,积极借鉴“第一课堂”的模式做法,把青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充满活力,更加丰富和立体;要提升青年工作的连续性,在“青字号”活动项目上避免频繁“更换频道”,破除时间和空间限制,把工作做深做实;同时,面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特殊需要,要加大对青年学生的调研力度,探索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效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力和引领力,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学生、引领其成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政治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