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2-03-17 02:41李敏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育人

李敏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仍有许多缺陷,如两支队伍各自独立,理论与实践脱节,两支队伍的发展也因此而受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健全协同育人制度、形成双向兼岗机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入手。

一 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可行性

高校思政课师资与辅导员队伍的整合,本质上是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育人目的,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体两翼”[1]。“一体”指的是两者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两翼”即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主要途径,体现了“理论层面”。辅导员是管理高校学生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是“实践层面”的体现。二者在教学内容上虽有差异,但其培养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一体”,也就是立德树人。为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促进“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应用[2]。要让两个团队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协同育人”的思想贯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二) 必要性

思政课教师在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后,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是由于缺乏与大学生的深度交流,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短板”[3]。思政课在大学生的眼中,“人情”的味道不足,显得比较“高冷”,难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辅导员的优势是与大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零距离”地进行交流,获取了大量的、生动的、真实的学生感受和教学素材。但是,这些辅导员大多年纪较轻,经验不足,专业背景多样,对思政理论知识认识较少,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二者在培养人才的优势和劣势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关系,从而成为两个协同育人的内在驱动力[4]。因此,要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有效,更具吸引力,就要构建有效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进而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感、责任感、幸福感。

另外,当前,我国一直使用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所谓大思政指的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渠道,课外教育作为辅助的渠道,让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可以在二个渠道的有机结合下,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其融入学校的人文教育体系。第一课堂始终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阵地,但怎样开拓新的课堂,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把辅导员融入进去,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是需要与学生紧密接触的,他们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会组织学生活动、谈心谈话、组织主题班会,把课堂上的一些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 了解“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

协作育人模式是一种培养方式,它能使人在组织中的社会关系达到最大的价值[5]。从理论上来看,“协同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层次上的合作,而这一次则集中在个体层面上。目前,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到成人早期的过渡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与教育。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构建的“六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模式,能够从多个层面、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引导,既能确保学管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执行,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探讨“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协同教学模式,有助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教辅后勤人员、家长”制度的研究,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和有效尝试[6]。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辅导员是学校“六位一体”的重要支撑[7]。在进入学校以后,学生们会对辅导员产生强烈的依赖,衣食住行等各种问题都会找辅导员请教,这就导致辅导员需要处理很多繁杂的工作,很少有机会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更没有时间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可以使辅导员摆脱繁琐的日常工作,还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三 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二者缺乏有效的合作

就二者的身份而言,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虽然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二者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当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只局限于部分学生的活动中,合作程度十分有限,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协作[8]。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们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教育。二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协作机制,没有一个可以让双方都完全融合、及时交流的平台。

(二) 理论和实践教育未实现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在课堂上,关于如何将实践融入到理论中,尽管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但其实际成效却非常有限[9]。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辅导员也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致使其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长期以来,高校思政工作普遍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这不仅不会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辅导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到制约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在教学目的方面,前面已经提到,由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使得二者对“政治角色”的认识有所疏忽,对“职业属性”的偏爱,背离了其基本目的和使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偏向单向灌输,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与现实生活脱节。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太多、范围太广、过程复杂,致使他们“主观上不积极,客观上也不能认真地去学习,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更不可能用新技术、新手段针对每个学生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本该在育人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环力量大为削弱。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

高校的辅导员作为一支年轻、最贴近学生、最具活力的教学队伍,他们对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有着无穷的激情,以青春为载体,充当着大学生的摆渡者。同时,他们也是一支高强度、压力大的团队,但他们的发展瓶颈很明显,没有一个好的职称晋升通道,没有一个稳定的工资增长体系,这就导致了他们成为高校中经常存在人才流失现象的工作队伍。由于思政课教师常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面对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与学生的交流不多,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实际教学效果,从而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他们工作能力的发展。从这两个角度看,双方的合作与融合对于推动两个团队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 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 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制度

从根本上说,要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更好地整合和融合,关键在于制度的设计。该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构建好两个团队协同育人的平台,让两个团队能够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其次,要合理地制定奖励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协同育人的关系必然会导致工作量的增长,工作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何激发双方之间积极协作的意愿是非常关键的,没有这种激励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的应用和发展就不可能长久、稳定。最后,要合理地建立评估机制。平台建设好了,效果好不好,是否符合大家的期望,这就需要评估机制的参与了,明确工作效果和工作情况可以让大家的配变得更加的高效,也会更加的完善。

(二) 构建双向兼岗的机制,推动两者共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出路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辅导员队伍成员本身的学历、能力都不弱,但由于他们大多从事于日常工作,导致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瓶颈,致使队伍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如果能将其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其与思政课教师形成双向互聘,将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流砥柱,两者的培养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两者的核心优势,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有利的环境,使其发挥各自的长处,加强两者的合力。比如,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优势是其专业性和高学历,了解前沿问题和发展动向。高校辅导员的来源较广,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如思政课老师多。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作用,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辅导员的主要优势是其经常参与学生的生活,比较容易号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引导其与思政教师合作,通过协助的方式完成教学实践。即,基于“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和政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协同”的目的。

在未来,当辅导员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后,可以将其转变为思政课教师,这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事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思政课教师来说,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担任辅导员,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他们对学生认识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工作中去,从而及时地掌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为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效果。同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使他们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从而促进他们的科研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三) 构建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平台和交流平台

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要求系统的构建主体和参与者都要积极进取,挖掘新的工作平台。如今是网络时代,大家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而大学生的网络思想促使我们广大思政工作者也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APP等互联网技术手段来加强自己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必须在现有的教学平台上,建立多维度的协同育人平台,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强大的资源集成平台,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基础。“教学资源”是指学生的基本资料、日常表现、教师教学资源等。一方面,教师为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为辅导员提供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其他思政教师指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使辅导员能够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和重点群体的学习状况,让辅导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德育”,并能为辅导员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供指导,使其与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相协调,减少“内耗”。另一方面,辅导员为教师提供学生基本的资料及第二课堂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以适应新时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需要。提供第二课堂的实施状况,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更多的了解,并能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学。总之,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使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教育资源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及时将各种组织职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适应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

(四) 将“政治角色”的绩效加入正常的考核中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扮演着两种角色,但“政治角色”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因此,教学评价制度应该全面反映其在“政治角色”中的表现。然而,现有的考评制度,不论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考评,还是对辅导员的考评,都没有太多的重视“政治角色”的表现。在年终考评、评职称等方面,思政课教师与普通教师的需求差别不大,这并没有反映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评价,更多的是体现他们的工作业绩,而不是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政治角色”的绩效评估困难,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针对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治角色”绩效为核心的考评模型,着重考察他们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对自己和另一个“政治角色”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协同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应加强交流,认识协同教学独特的优势,重视团队建设、做好分工、统筹安排工作、营造和谐氛围、营造良好的协同教学环境。在充分发挥两个团队优势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优势互补,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特征,把两个团队的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两个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让两个团队可以共同培养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生培养成为肩负国家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地把协同教育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推动高校学生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