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古代诗歌的一片沃土
——郧西古代诗歌概览

2022-03-17 04:19王学范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

王学范,王 晓

(1.十堰市教育局;2.湖北医院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文学理论家认为,诗歌是文学的峰顶,是文学的最高样式。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史,从先秦到元明清,诗歌都毫无例外地占据主体地位,一直主宰着文学天地。

郧西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诗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郧西是十堰古代诗歌的一片沃土。

由于年代的久远,战争的频仍,灾害的频发,行政区划的频繁变更,明代以前诗人们创作的郧西诗歌大都散佚,未能保存下来,以致我们今天不能一睹其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也许是由于年代渐次接近于现代,资料易于保存的缘故吧,到了明代,郧西古代诗歌已渐成气候,不仅诗人队伍大为扩展,诗歌创作日趋繁荣,而且在艺术成就上也可圈可点。如明代左副都御史、荆襄巡抚原杰作有《南平佳地》,湖广右参议杨琚作有《次前韵》《咏月儿潭》《上津即事》,南京太仆寺少卿何棐作有《经郧西分司》,右副都御史、郧阳巡抚任惟贤作有《过郧西县》,郧阳府推官吴誉闻作有《长至以编驿入上津》,上津知县陈一贞作有《游仙鹤观》等4首诗歌,明成化年间郧西县教谕洪文翼作有《南平佳地》等郧西八景诗8首,明弘治年间郧西县教谕徐威作有《游悬鼓崖歌》等7首诗歌。诗人数量达20余位,诗歌作品也有数十篇之多。这其中以洪文翼和徐威的诗歌作品为上乘。洪文翼的郧西八景诗是最早歌咏这类题材的诗作,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一组8首诗立足于颂扬八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隐含着诗人对郧西山川美景的热爱,间或寄托着对清明政治、蔚然文风、美好生活的憧憬。诗作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读来不禁使人对郧西八景产生一睹为快的愿望。徐威的《游悬鼓崖歌》堪称是众多歌咏郧西八景诗作中的力作。作者歌咏的重点似乎并不在悬鼓崖的美景,只是借题发挥,对时政进行抨击,并进而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又不屑同流合污的情怀。这一主题与他创作的郧县八景诗歌《天马崖歌》是一脉相承的。“有狐绥绥幸有窟,有虎眈眈同招豺。基治有人不爱道,信为真武承仙阶”,这分明是对世上豺狼当道,当权者不从根本上治理国家,而借助真武神来愚弄百姓的辛辣讽刺。“凉风吹菊映九重,尊前独泣文章乖。万方未得除旧眚,高步许于桓景偕”,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世道相左,只能借酒浇愁。但天下“旧眚”未除,百姓灾难深重,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岂能袖手旁观?他要像东汉的桓景为百姓解除瘟疫那样,上下求索,寻求治世的良药。全诗寄情于景,寓意深刻,绝非泛泛咏景之作所能比肩。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进入朱明一朝,郧西的本土诗人已开始崭露头角。刘濬、寇鼎、寇玳、熊魁楚都是郧西人。刘濬作有《铁岭云峰》,寇鼎作有《长堤柳浪》《白岩雪峤》,寇玳作有《三山鼎峙》,这些都是歌咏上津八景的诗作,至今仍能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熊魁楚也作有《避寇》《病中寇至》《天池庵》《书案山》《吊古三首》等诗。他们在诗坛的出现,肇始着郧西本土诗人的崛起。

星移斗转,岁月更替,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清代之时,郧西诗坛呈现出人才济济、创作繁荣、作品纷呈、精品叠出的局面。

在清代郧西诗坛上,客居诗人仍然是一支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到郧西视察的朝廷官员,在郧西任职的官员和路过郧西、寄居郧西的官员、文人。如湖北参政、安襄郧道道员鲁之裕,兵部给事中金光杰,上书房行走金国均,郧阳府推官骆士愤,郧阳府通判仇昌祚,郧西知县张道南、程光第,郧西教谕吴夫杰、彭祖训,郧西训导陈之斌、戴悦、贺雯若、董代祥,以及福建文人张继声、张纯声、张宜声、张云声,江苏扬州文人李鼒等等。他们或摹写郧西的山川秀水,或感慨百姓的生活疾苦,或咏唱历史人物事件,或反映民间的风俗风情,皆均可读可诵,更不乏感情充沛、一唱三叹、情景交融、感人之深的精品力作。

薛载德是山西山阴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任郧西知县。下车伊始,他写下了《入郧西》两首五律:

小邑当秦蜀,黎民饱剑砮。山深不见树,人断只闻乌。

虎豹从来有,桑麻近日无。孑遗少得集,谁忍便追呼。

其二

幼稚皆俘掳,谁骑竹马过?溪声悲日夜,山色惨干戈。

惊鸟翔而集,饥民病未瘥。长吁新令尹,犹自说催科。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现状,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创伤惨不忍睹,对战乱的谴责,对百姓的同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我们不妨把它当作史诗来读。在风格上伤感悲愤,沉郁顿挫,颇得唐代诗圣杜甫的风致。薛载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知县,面对这种现状,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恢复生产,安定百姓,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使饱经战乱的郧西渐渐恢复了生机。

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郧西知县的张道南在郧西留下了《歩仙鹤观》《歩仙鹤洞》《上津古城》《吊朱公裒》《吊吴公应元》《吊徐公日泰》等9首诗歌。其中《吊朱公裒》《吊吴公应元》《吊徐公日泰》三首五律分别歌颂明代郧西历史名人朱裒、吴应元和徐日泰。朱裒,字崇晋,湖北郧西人。嘉靖举人,初理河南巩县教谕事。迁陕西武功知县,抑豪强,去积弊,时人称为“铁汉”。以政绩突出再迁扬州同知,嘉靖二十四年(1555),倭寇入犯,朱裒率兵大战沙河,歼其魁首,夺还被掠牲畜,余寇退去。不久,倭寇大举进犯,攻扬州城东门。他督军奋战,以众寡悬殊,兵败战死。死后诏赠左参政。吴应元,任四川巴县县尉,廉敏有声。天启三年(1623),奢崇明叛乱,吴应元被俘,奢崇明劝降欲授其官职,吴应元大骂自刎而死。明朝廷赠文林郎,建祠祀之。徐日泰,字不约,明代郧西人(《明史》卷二百九十三载为江西金溪人),崇祯十四年(1641)任河南偃师县令。十六年十月(一说为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攻偃师县城,徐日泰率士兵守城兵败,被炮烙而死,葬汉阳沌口。朝廷恤赠太仆寺卿。张道南的三首诗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他们的事迹。在清代郧西诗坛上多有歌颂这三位历史名人和其他人物的诗作,如张继声的《吊朱公裒》《吊吴公应元》《吊徐公日泰》、徐凌云的《悼梁公尽节》,金光杰的《丁巳夏,余侨居郧西大坝乡饮大宾,梅国用为述其先母杨老孺人节孝因即其巅末,实录以志》,金国均的《挽梅母节孝得乐府四章》,叶年分棻的《颂邑侯程公礼门德政四章》等等。

在客居诗人中,尤以黄陂人金国均和江苏扬州文人李鼒对郧西古代诗歌贡献最大,艺术成就最高。

金国均在郧西留下了《西山锄禾咏》《溪田叹》《乙卯侨寓西津,偕桂氏昆季何世庵、周界侯登金宝山,观罗汉寨有感而作》《挽梅母节孝得乐府四章》7首诗,数量虽然不多,但篇篇堪称精品力作。他的《西山锄禾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郧西辛苦耕作的农民和因战乱而流浪的难民。他途经郧西遇到正在除草的老农,与之攀谈,倾听了老农的诉说:

老农为我言,郧山埆且硗。瘠壤少滋润,小旱土已焦,山高水难致,枯槁何能浇。斜坡岁遍植,土浮根未牢。大雨忽倾注,稼穑皆流漂。三岁只两种,岭上无肥饶。种广收则薄,秉穗都难抛。输租入大户,所存已寥寥。丰年尚不足,何论歉岁遭。况复生齿众,无田耕平皋。老林伐且尽,开垦穷岧峣。寸地不留隙,石罅连山坳。牛耕不得上,锄柄须亲操。土疆岂易坼,一插争分毫。悬崖与峭壁,足缩心如摇。播种固不易,刈谷尤焦老。肩挑或背负,攀附随猿猱。往往逢坠石,仆压难奔逃。或者步仄蹬,失足空呼号。言罢复长叹,中心殊忉忉。

诗歌再现了郧阳地区山大土瘠,既怕旱又怕涝,农民十种九不收的现实,对山区农民种地的艰辛和惨遭地主盘剥的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然而在诗人看来郧西山区的农民与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我与老农语,一言慰尔曹。我家住平野,绣罫肥如膏。旱涝皆不畏,负郭何嫌遥。年来值兵变,转徙奔荒郊。有谷不得食,劫夺开仓廒。有地不得种,沃土成不毛。夜卧刚伏枕,烽火惊喧嘈。壮农被掳掠,老稚皆腹枵。何如尔曹乐,耦耕相招邀。当午稍炎热,挥锄好风交。带月夜归去,荷锄喜斯陶。饥食倦即睡,魂梦恬中宵。今岁荷帝泽,雨顺兼风调。秋至禾大熟,报赛倾醇醪。

诗人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极力渲染郧西农民的艰辛困苦,然后又把这种艰辛困苦与流离失所的战争难民所遭受的苦难相比较,指出郧西山区的农民有地种又不受战乱的祸害已经是很幸福了,意在表达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可怕,谴责战乱,渴望和平的主题得到了凸显。

更为可喜的是,他写出了反映生态问题的作品。金国均在目睹了郧西许多农民在山溪边开垦田地,破坏植被,与水争地的现象,夏季洪水一来,田地被冲毁,以致颗粒无收,农民劳而无功。他有感于此,奋笔写下了长篇五言诗《溪田叹》:

劝耕虽良图,此举殊昧昧。惟知稼事勤,不知水性锐。况复开山多,浮土日下坠。溪身淤益高,溪流更难治。狂澜岂易回,曲防古所忌。矩细纵悬殊,排决总一例。防河曾筑堤,溜急堤亦溃。防海曾筑塘,潮涌塘亦废。万千縻帑金 ,冒险乌可继。

诗人明确地指出盲目地开垦田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给人们带来灾难。他忧心忡忡地告诫郧西农民:

我今告山人,冲压无怨怼。非水湮尔田,乃尔遏水势。古者有神禹,导水行无事。疏瀹随高低,顺性自为贵。泛滥患已除,灌溉享其利。治水无他策,不与水争地。

诗人对郧西洪灾和治水之事的认识无疑是十分深刻而正确的。他认为并不是水要毁农民的田地,而是农民盲目开垦,与水争地,阻碍了水的自然导流。治水要向大禹学习,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千万不要与水争地。从表面看,诗歌反映的是人与水的关系,实际上诗人是通过人与水的关系的认识进而对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诗篇蕴含着我们今天所主张的生态文明的思想,早在约两百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不能不惊叹诗人的睿智。

他的长篇七言歌行《乙卯侨寓西津,偕桂氏昆季何世庵、周界侯登金宝山,观罗汉寨有感而作》形式和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不仅再现了罗汉寨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而且寓含着“安良大计先除莠”“一方保障资长城”的思想。全诗多次转韵,起伏跌宕,昂扬挺拔,大气磅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江苏扬州文人李鼒在郧西留下了近20首诗歌,尤以《悬鼓青嶂谣》和《老人石峰歌》最为突出。两首皆为杂言古风,且均为歌咏郧西八景之作。《悬鼓青嶂谣》诗作咏郧西八景之一的“悬鼓青嶂”,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翅,把眼前景物的摹写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的穿插融为一体,又巧妙地注入自己的人生慨叹,使得诗歌内涵丰厚,变化无穷,摇曳生姿,不同凡响。《老人石峰歌》咏郧西八景之一的“老人石峰”,诗作以景物象形描写为主,以拟人的艺术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老人石峰的壮丽景观。

湖南沣州举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郧西县教谕的彭祖训,以博学多闻,善于吟咏闻名。后升任浙江奉化知县。他的《祷雨黑龙潭纪事》详细记叙了康熙二十九年(1700)黑龙潭祈雨的经过,作者融叙述、描写、议论为一炉,生动地再现了旱魃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形象地描绘了黑龙潭奇伟幽深、神奇灵异的景色,细腻详尽地记叙了祈雨的经过和仪式,既是一幅逼真的黑龙洞风景画,更是一幅古代郧西祈雨的风俗画。

籍贯河南光山县的程光第,历任长阳、京山、黄冈、光化知县,清同治三年(1864)任郧西知县,加候补知府。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免除下马费、结算费和过山礼,兴办学校,纂修同治《郧西县志》二十卷。同治五年(1866)调任枣阳知县。在我们编纂的这本诗集里有数十首赞颂他的诗歌。他在郧西写下了歌咏郧西八景的8首诗作,也都清新自然,诗味隽永,可玩可咏。

其他客居诗人的诗作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同为郧西古代诗歌大花园中的奇葩异草,把这座大花园装扮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清代郧西诗歌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郧西本土诗人的崛起。清代前期,郧西本土诗人胡锦绘、胡学瀚、胡学洙、鲁廷扬、王霦、王经纶、王树德、王绣纶、王显扬、王之炜、王杞等已开始崭露头角,还参与了乾隆、嘉庆《郧西县志》的纂修。清代中晚期,特别是同治年间,郧西本土诗人队伍不断壮大,程光第主持纂修的同治《郧西县志·艺文志》中收录诗词作品的诗人有近50人之多,如叶年棻、林正蕙、陈锣、陈宏谟、陈鸿猷、曹光大、邓秉忠、何传芬、何学濂、何中清、黄道南、雷鸣、刘继昌、罗宗瑚、李登鳌、李高文、李季栗、李景仙、李玉兰、鲁廷扬、梁桂林、梁尚华、彭大文等等。他们经常雅集酬唱,创作了一批歌咏郧西的诗词。其中作品较多、成就较大的是叶年棻和林正蕙。

叶年棻,字子芗,恩贡,学问经济推重一时。清同治元年(1862)协助县令林瑞枝抗击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获胜立军功,保准遇缺即选教谕。同治二年(1863)再次协助县令林瑞枝抗击四川农民起义军立军功,县令请保,叶年棻坚辞不受。他是同治《郧西县志》的主要纂修者之一。他的《早春登春山远眺》是其代表作:

六十年来放浪身,天涯走遍事寻春。寻春那管春何处,路不桃源亦问津。闻到春山春如何,春山高处春最多。我来直上春山顶,行尽春山十里坡。东望淅川春漫漫,南望岘山跨江汉。西望西蜀娥眉低,北望秦岭插天半。俯视黄山山起伏,晴霞掩映飞鸟逐。雷门激浪横天来,百折春波一湾绿。天池潆左悬鼓右,老人峰还北面候。濯手天池挝悬鼓,春雷一声云倒走。回首北隅万顷田,开田时节杏花天。农家多傍韭岩住,春剪岩韭供盘鲜。春山寻得春无数,春山脚下春寻渡。渡春桥头呼春来,春风细细导前路。寻春人尽笑我痴,老之将至不自知。临风乘兴发狂啸,白吹鬓发风丝丝。

这首七言古风状写诗人春日登高望远所见景色,诗作紧扣一个“春”字,巧妙地把清代郧西八景串联起来,展示了阳春三月郧西优美的景色,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诗作平仄韵互换,音韵和谐,富于变化,是郧西本土诗人作品中的精品。

林正蕙,字香圃,清代郧西人,候选训导,他曾参与同治《郧西县志》的纂修。创作有《奉和叶丈游悬鼓观原韵二章》《黄山晚照》《同游悬鼓观》《颂邑侯程公礼门德政》《卜算子》等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清新自然,如诗如画。如他的《卜算子 》:

镇日只阴阴,春半寒犹冱。细雨无声偷润花,不碍金旛护。 草色又芊芊,绿引天涯去。频嘱雕栏花缓开,莫命风姨妒。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春日乍暖还寒、阴雨连绵、草色芊芊、百花齐放的景色,“绿引天涯去”一句凸显出春天无边无际的绿色,把春天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句更显美妙,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去渲染描绘鲜花盛开的景色,而是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一再嘱咐雕栏旁边的鲜花不要开得太快,以免引起风神的嫉妒,从而反衬出春日花事的繁盛,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殷汝霖的《早春登南山文风塔放歌》也是郧西本土诗人的一篇力作:

融融扬暖风,蔼蔼开晴宇。芊芊草弄姿,艳艳花争吐。散步郊之南,峰峦列可数。苍蔼卷濛濛,一塔岩巅树。拾级步丹梯,凌虚扪石柱。纵目杳无尽,地天一仰俯。高风十万丈,吹春落前隖。草色接山岚,青苍终万古。握发骄春华,蹑足踏云缕。嗟我年已衰,登此亦何补。会当清秋夜,不少英才侣。高撷蟾宫枝,须历吴刚斧。凭栏发深省,岩下风吹雨。归路眺重巅,烟云不复睹。

融融的暖风,芊芊的青草,艳艳的春花,淡淡的云烟,如屏的峰峦,高耸的宝塔,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早春风景画,真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再看许礼容的《马头岩放歌》:

山簇簇,水淙淙,郧山万古留奇踪。临河怪石岝崿数千仞,昔人云是天马所驻之高峰。马自何时来?洪荒既辟后。马从何处驰?烟云供奔走。君不见,巨鱼纵壑鸿乘风,厥初亦溷泥塗中。又不见,尺蠖求伸龙奋迹,飞腾不碍乾坤窄。壮哉天马曾称王,房星耿耿分瑶光。麟虎为姿壮神气,岩巅潜伏庸何伤?食埸絷维不可得,九天隐为镌铭勒。世有骐馵与骅骝,声称在德不在力。控秦蜀,驭荆衡,羁绊讵从尘世受。顾视直同云水清,既不为駃騠泛驾纵狂走,又不为驽骀伏枥长哀鸣。天骨开张气深稳,养晦羞与群骥争。天生神物不终匿,会遣风雷助行色。九皋伯乐为凭式,授以辔兮增以饰,大起鸿图佐皇极。

诗人以自由的杂言歌行体来状写马头岩的景色,用象征的笔法极力渲染天马的隐忍蛰伏、韬光养晦,不争风头,不自哀伤,甘处下位,因为它坚信“天生神物不终匿,会遣风雷助行色。九皋伯乐为凭式,授以辔兮增以饰,大起鸿图佐皇极。”这与其说是在歌咏马头岩,倒不如说是在歌咏诗人自己,天马正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像天马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人也坚信自己有鲲鹏万里,大展宏图的一天。诗作天马行空,纵横捭阖,傲视天地,超拔豪放,大有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之风。

梁尚华的《西山谣》是一首关注民生,为贫苦农民鼓与呼的作品:

津阳里民□疾苦,山径崎岖皆瘠土。畦町确确荦耕不成,旱暵经年无稷黍。田无斗粟赋十千,官吏索之威于虎。小民何敢辜天恩,鬻妻卖子完仓庾。居人十屋九流离,转徙他乡免追捕。非是天家赋不均,额派未曾经目睹。相沿已久谁能移,号泣呼天亦无补。昨日吏胥来,云换新明府。旧负新粮一齐取,东邻西邻何所逃,今岁新粮责在汝。挝胸跌足冤莫呼,乞贷无门难自主。拚教一死人公庭,贤令盘询心恻楚。计丁科□核粮簿,按籍公分大小户。欲苏民困倒悬间,未获清查旋解组。后来父母总仁慈,几度经营中辄阻。奈何天不造贫民,峻岭重岩想错处。吁嗟乎!西山民惨谁□语,一闻催科泪如雨。

郧西地处山区,土地瘠薄,且十年九旱,荒年频仍,农民苦不堪言。为活命,他们只能背井离乡,流徙他处,本地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但官府对此视而不见,仍然依照陈规收取税赋,农民更是雪上加霜,无以生存。诗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状,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残酷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无情鞭挞。

清代郧西本土诗人的优秀诗歌作品不胜枚举,如刘继昌的《壬戌夏五月西津城陷叹》、杨卿云的《娘娘山侧古枫歌》、李玉兰的《励学诗十首》、何中清的郧西八景诗等等,大都构思巧妙,造语精警,音韵铿锵,诗味盎然,为郧西古代诗歌园地增了光,添了彩,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通过以上的概述、点评和剖析,我们不难看出,郧西古代诗歌有其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歌咏题材的地域性。纵观郧西古代诗歌,在歌咏题材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无论是山川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无论是民风民俗,还是民生民情,无论是政务政事,还是个人情怀,无一不深深打上郧西的烙印。诗人们以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把各种题材摄入其中,凝聚成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深刻而又艺术地反映了古代郧西的社会生活。

其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郧西古代诗歌在思想内容上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开舱高度的增加,子弹散布范围增大,但范围增大量不断减小。实际上开舱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子弹散布范围不再增大;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开舱高度,子弹散布范围最大。

歌咏郧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对郧西秀美山川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这类作品数量众多,几乎占了我们编纂的这本诗歌集篇幅的一半以上。诗人们一往情深,乐此不疲,你唱我和,反复歌咏,新作迭出。徐威的《游悬鼓崖歌》,洪文翼、程光第等众多诗人的郧西八景诗,寇鼎、寇玳、王霦、宴文光、赵文锦、王显扬、谢一心、王鼎禄、宴文蔚等的上津八景诗,陶焕均的《马鞍山三景》,王树德的《天河》,殷汝霖的《早春登南山文风塔放歌》等都属于这类作品。郧西的大好河山,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在诗人的笔下得到全面而完美的展示。

关注民生疾苦,反映阶级矛盾,表达对战乱的谴责,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之心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熊魁楚的《避寇》《病中寇至》,薛载德的《入郧西》、金国均的《西山锄禾咏》《乙卯侨寓西津,偕桂氏昆季何世庵、周界侯登金宝山,观罗汉寨有感而作》,梁尚华的《西山谣》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这类作品深刻反映了战乱、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沉重的税赋给郧西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揭示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歌咏赞颂先贤循吏、忠臣义士、善行义举、节妇烈妇,弘扬正气,贬斥邪恶。李穆的《题列妇萧氏》,王永年的《题列妇萧氏》,张道南的《吊朱公裒》《吊吴公应元》《吊徐公日泰》,张继声的同题作品,金光杰的《丁巳夏,余侨居郧西大坝乡饮大宾,梅国用为述其先母杨老孺人节孝因即其巅末,实录以志》,金国均的《挽梅母节孝得乐府四章》,叶年棻的《颂邑侯程公礼门德政四章》,陈锣的《怀翁公有序》,雷鸣的《吊蔡老师七律》、王道康的《弟张万楷、刘永馨殉难》《咏烈妇徐氏御发逆死节》《挽烈妇梅世忠妻魏氏》,曹光大的《吊烈妇魏氏》均属这类作品。这些作品或歌颂抗倭烈士的英雄壮举,或赞扬为国捐躯者的宁死不屈,或咏唱节妇烈妇的矢志守节、捐躯保贞,或美誉干臣循吏的德政武功,大都写得感情充沛,正气昂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是郧西古代诗歌弘扬正气,贬斥邪恶,充分发挥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

记叙郧西重大历史事件。刘继昌的《壬戌夏五月西津城陷叹》,柯进美的《西津白骨塔落成志慨》,彭大文的《壬戌夏五月城陷前一夕题壁》,王者瑞的《望白骨塔有感》可归入此类。清·程光第纂修同治《郧西县志·武备志·兵事》载:“同治元年,粤逆由豫秦窜,三月二十四日山阳不守,五月初五日贼自漫川窜至县城,城守十昼夜而陷。”粤逆,是当时朝廷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蔑称。上述几首诗歌就是歌咏这一历史事件的作品。几位诗人固然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看待农民起义军,对农民起义军多有针砭,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农民起义军在反抗压迫,表达阶级诉求的同时,难免要造成战乱,甚至乱杀无辜。因此,这类诗歌仍然具有其价值,至少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史料来读。

关注郧西生态环境,表达追求生态文明的思想。其代表作是金国均的长篇五言诗《溪田叹》。尽管这类作品仅此一篇,但却闪烁着科学而先进的生态文明的思想光芒,反映了当时生活在郧西的诗人们对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这和我们现在倡导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不谋而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抒写个人情怀,歌咏朋友友谊。明弘治年间郧西县教谕徐威的作品抒写个人情怀的成分较浓,前文所提及的《悬鼓崖歌》以及《君子有所思行》都是借景抒写个人情怀的佳作。前者前面已作简析,后者自比殷商时期的傅说,怀才不遇的忧愤充溢全篇。其他如薛载德、李鼒、张继声、杨卿云、叶年棻等诗人或表达医治战争创伤,使百姓安家立业的愿望,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抒写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都不乏抒写个人情怀的佳作。至于相互唱和,歌咏朋友友谊的诗作更是为数众多,不胜枚举。

励志劝学,鼓励士子多读书,读好书,刻苦读书,争做国家栋梁。这类诗以李玉兰的《励学诗十首》为代表。诗人以诗歌这种易于为人接受的形式,把读书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寓于其中,循循善诱,体现出诗人劝学的良苦用心。

反映民风民俗,展示古代郧西风情。这类作品以彭祖训的《祷雨黑龙潭纪事》和张继声的《西津志感六首》为代表作,前者详尽地记叙了祈雨的经过和仪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代郧西祈雨的风俗画。后者在诗中点名郧西农民一年一耕种的农耕习俗,介绍郧西主要物产为稻谷、山茶、香菰、木耳等。“野草山茶平市价,香菰木耳满家居 。挑来竹杖多青菜,贩出田蛙自绿渠”,更为我们展现了清代郧西县城市场买卖的画卷。

其三,作者队伍的兼容性。从郧西古代诗歌作者队伍的组成来看,有着鲜明的兼容包蓄特点。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无论是在作者人数上,还是在作品数量上,亦或在创作成就上,客居诗人都占据主体地位。这时郧西本土诗人虽然人数、作品不多,但已有诗人跻身诗坛,开始崭露头角。经过长期的孕育、积蓄,到了清代中后期,郧西本土诗人队伍异军突起,在作者队伍和作品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客居诗人,在创作成就上也精品迭出,堪与客居诗人比肩抗衡,成为诗坛的主要力量。他们和客居诗人友好相处,相互学习 ,相互切磋,相互唱和,共同耕耘着郧西诗歌园地,共同创造了郧西古代诗歌的辉煌。

其四,诗歌体裁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诗歌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众多体裁,从诗句的字数分,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之分;从韵律上分,则有古风、歌行、绝句、律诗、词、曲之别。可以说几乎所有诗歌体裁,郧西古代的诗人们都曾涉笔创作,并且每种体裁都不乏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精品力作,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篇章,成为郧西古代文化的瑰宝。特别是古风和歌行两种体裁,无论是客居郧西的诗人,还是郧西本土诗人,都将其发挥到极致,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诗篇。徐威、许之豫、彭祖训、金光杰、金国均、李鼒、邓秉忠、殷汝霖、刘继昌、杨卿云、叶年棻、许礼容、梁尚华都堪称驾驭这两种体裁的行家里手。

其五,作品风格的多元性。郧西地处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交汇之地,正当我国南北分界线之处,其自然景观既有北方的峻奇峭拔,雄浑苍凉,又兼有南方的清秀妩媚,婀娜多姿,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影响到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生活习惯,也必然会反映到诗歌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了诗歌作品在风格上的多元性。洪文翼、程光第的诗歌善于摹写山川美景,且不事雕琢,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徐威的诗歌长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字里行间蕴含着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幽怨情愫,明显受到屈原楚辞的影响。薛载德的诗对仗工稳,用语精警,在伤感悲愤,沉郁顿挫之中传达出忧国忧民的思想,颇得唐代诗圣杜甫的真传。彭祖训、金国均是驾驭古风的高手,诗歌擅长纪事,构思宏伟,章法严谨,诗风显得古朴平易。李鼒、殷汝霖、许礼容的诗歌纵横驰骋,联想丰富,起伏跌宕,大开大合,浪漫主义色彩浓郁。林正蕙的诗歌精于构思,往往摄取有代表性的画面入诗,颇得几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味。叶年棻的近体诗既注重整体意境的营造,又注重炼字炼句,因而往往意境优美,对仗新奇,常有惊人之句出现,诗风透露出几分清爽俊逸。而其古风则有别于近体诗,神思飞扬,浮想联翩,自由奔放,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综上所述,郧西古代诗坛包容兼蓄,人才荟萃,创作繁荣,成就优异,不仅诗歌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体裁多样,风格多元,特色鲜明,精品叠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是郧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精华之所在,我们应当很好地挖掘继承,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为促进郧西乃至整个十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