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福存
(兰州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便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随着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从家庭获得的养老支持逐渐减少。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变化对居住环境有特殊的需求,对房屋设施和社区环境有较高的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一个健康的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老年人大多居住在自己熟悉的村庄,村庄的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要求打造老年宜居社会环境,开发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程。近 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已往学术界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建造社区环境、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需求而展开。王方兵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求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1]。王宏、崔东旭分析了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需求间的差距,提出了要素优化策略[2]。张绍泽调查了社区居民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分析了社区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3]。王玉娟等研究了地缘、收入、年龄、学历以及职业等属性对主体人居环境需求的影响,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政策建议[4]。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规划领域,从规划设计、建造社区环境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宜居的社区环境;主要围绕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展开研究,对农村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较少,从社会学、人口学视角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较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展开。本研究以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为背景,结合农村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区域资源特点导致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因素也不同,甘肃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空巢老人较多。本研究分析农村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力求为农村人居环境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课题组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直接抽出县一级行政单位。甘肃省西部地区抽取出2个县、中部地区2个县、东部地区2个县作为调查县。最终课题组抽中酒泉瓜州县、武威市古浪县、兰州市皋兰县、定西市通渭县、陇南市宕昌县,天水市秦安县等六个县作为调查县。最终被抽中的村庄如下:酒泉市瓜州县双塔镇东双塔村、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三关村、兰州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定西通渭县马营镇东关村、陇南市宕昌县理川镇上街村、天水市秦安县常营村。课题组共发放问卷30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共281份,有效率93.6%。课题组对6个村庄的15位老年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第一手的定性资料。
1)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情况。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房子居住时间,居住了5 年以内的占11%,居住5~10年的占19.9%,居住10~20年的占42.7%,居住20 年以上的占26.3%。居住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或砖木结构的占76.5%,土坯房的占21%。可见,农村老年人的住房大多是钢筋混凝土或砖木结构,住房质量得到改善。老年人的住房有无障碍通道的占21.4%,没有无障碍通道的占44.1%,平地无台阶,不需要无障碍通道34.5%。可见,农村修建的住房,接近一半没有无障碍通道。访谈资料显示,农村修建的房屋大多有1~2个台阶或更多的台阶,房屋设计没有注意适老性,适老性能不高,一些台阶太高,对老人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现有农村住房模式只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没有考虑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建筑的房屋空间结构布局单一,台阶较高,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患有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居住在有高台阶的房屋里,行动不便。
2)老年人室内的配套设施。
调查显示,一些老年人居住的房屋,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洗澡设施的占49.1%。可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家中没有洗澡设施,一些家庭没有暖气设备,靠填炕和生炉子取暖。在基本生活设施方面,大多数家庭没有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卫生间或厕所没有安装扶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居住的比例较高,与老年人健康及安全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的配置较为短缺。住房及配套设施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条件下,老年人对住房安全性、便捷性等多元化的需求也应该引起重视[4]。
老年人居住的社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相应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环境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年人的闲暇、休闲娱乐等时间大部分在村子里度过,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人居环境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状况、环境卫生、配套设施、教育文化娱乐及医疗服务体系等,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5]。
1)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老年人在农村居住,认为环境好的占57.7%、空气好的占54.4%。调查显示,在如何处理自家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时,排到下水管道的占20.6%,排到院外沟渠的占64.4%,随意排放的占14.9%。可见,村子里大多没有污水排放系统,大多数的生活污水排到院外沟渠,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在路上,遇到天阴下雨则泥泞不堪,甘肃省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量大面广,治理成本较高,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管理存在较大困难。所在的村子有专门处理垃圾的地方的占81.1%。如何处理自家的生活垃圾,就近倾倒的占28.1%,倒入垃圾池或垃圾桶的占71.9%。访谈资料显示,老年人希望安装定点垃圾桶,定时找清洁工收集农村垃圾,加大绿化面积,多设置几个路灯来照明,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
2)农村社区教育、医疗服务体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老年人认为本村子女(或孙子)上学方便的占66.9%,不方便的占33.1%;在本村看病就医方便的占63.3%,不方便的占33.1%。访谈中,老年人提到,老年人到县城医院去看病,手续多,找不到科室,村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匮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只能提供日常的简单的医疗服务。
3)邻里关系及文化娱乐。
调查显示,对村里邻里关系的评价,认为非常满意的占16.7%,比较满意的占54.1%,一般的占26.7%;认为农村有必要建设村文化大院的占26.7%、文化广播站的占13.9%、文艺活动器械的占39.9、农村书屋占7.5%、棋牌室的占11.7%。对村子里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评价,认为非常满意的占4.6%,比较满意的占27.8%,一般的占50.2%。
可见,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对村子里邻里关系是较为满意的,老年人认为村子里的朋友和邻居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人能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熟悉的人际交往圈,能够聊天、解闷,健身娱乐,互帮互助。农村“空巢”“留守”型老人相互交流,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在老年人的支持体系中,邻里关系不仅可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支持。目前社区居住环境还存在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适老性不足等问题[6]。
总之,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地区调研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农村老年人的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方面,老年人大多数居住在平房里,住房质量较好,出行方便;空气好,环境好,老年人对空气质量较为满意;村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房前屋后都有邻居,邻里关系和谐。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人中高龄、失能、患病老年人的比重增高,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与其需求存在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老年人的室内环境中没有无障碍通道,一些新修建的房屋台阶较高,不利于老年人出行,室内环境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没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农户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较为普遍,道路交通维护不到位,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不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医疗资源供给不足。
1)精准识别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求。
精准识别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求,一方面,农村老年人有普遍性的需求,对居住环境都有安全性、便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关注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个性化需求,低龄老人、高龄老人,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人、独居的老人有不同的需求。室内设计要体现适老性,对高龄、空巢、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予以关注,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村庄公共设施改造,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村庄的规划和设计应关注到老年人的需求,便于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体现乡村生活的特点,适合老年人养老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经济条件的可行性,要使乡村老年人能够更健康舒适地生活。社区工作人员要精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鼓励老年人表达其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使村庄的规划和设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发挥家庭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家庭规模变小、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变化导致家庭功能的弱化,老年人从家庭支持系统中获得的照顾资源减少了。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跟子女一起生活,老年人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他们的需求逐渐表现出来,建设人居环境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的需求。调查显示,虽然一部分老年人跟子女住在一起,但子女流动到城镇务工,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居住的比例较高,一些老年人的室内住房年久失修。发挥家庭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配置老年人健康及安全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例如增加无障碍通道,注重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适老性。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完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公共环境,其建设质量、宜居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提升社区公共环境的品质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求,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增加对老年人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吸纳社会力量,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污水排放系统,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增加医疗资源和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供给,社区环境建设要注重其适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