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婷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常态化,却仍然不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人民不得不与疫情共存,这一阶段被称为后疫情时代。临床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全国中医药使用率达92%以上,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全国人民深刻见证了中医药的经验性功效以及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开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机遇。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是稳步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和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涵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入探究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路径。
后疫情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大国角力的关键因素。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迈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迫使高校从落后的、固有的教育思维以及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构建起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质量观,这就迫切需要培育以创新力为核心的具有长足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大量的创新创业型高质量人才来驱动实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经济的顺利转型[1]。因此,中医药院校必须顺应后疫情时代发展要求,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重要职责,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909万,但是还有往届在家待业的学生以及留学回国的学生,实际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高期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增加了社会负担和潜在的社会风险。中医药院校本科学历人才因专业的特殊性,在较高的就业竞争中已经不受青睐,同时专业相关度高、就业意愿单一的心理预期,使得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更加突显。为了多途径缓解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和破解中医药学子就业难题,中医药院校要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为目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开展对中医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帮扶活动,进一步涵养广大中医药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带动学生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相互融入。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医疗医药行业,应该利用创新创业教育激发自身专业知识的创新力,提升自身竞争力,为就业寻找多种可能性。深化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医药学子高质量就业创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青年人是中国全部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我国的希望在青年人,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在青年人。历史与现实都告诫着人们,年轻梦想、青春活力、青春拼搏,才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古老的诗句,仿佛冥冥中已注定屠呦呦与青蒿素的不解之缘。在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引起了耐药性,对于疟疾新药的研发需求愈发迫切。屠呦呦受我国古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青蒿这一不起眼的菊科植物出现在屠呦呦的视野当中。它看似普通却藏有能拯救性命的巨大能量,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低调无闻,但她和团队的发现却在全世界治愈了两亿多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正是因为这一实验结果,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此中医药产业不断得到世界新的审视和认可。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开放性、实践性、协作性和专业性,加强中医药学和产业创新,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2]。另外,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入改革以及“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强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远远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后疫情时代,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应当以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己任,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各地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有序推动线上教学工作,通过腾讯会议、课堂派等进行网络教学,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弥补了疫情对课时进度的影响,推动形成了依托于“互联网+”的教育云模式。仅在高等教育领域,参加高校1454所,授课教师108万人,在线学习35亿人次,在线课程1719万门次,启动了一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3]。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传统范式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应当进行改革,不能再仅仅依托专业学习以达到教育效果,线上创新创业教育的云模式正式启动,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MOOC、B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渠道网络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也包含着大量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何将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云技术”优势充分结合,使中医药院校占领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阵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新体系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管理与帮扶平台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发展中刻不容缓。
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7.7%,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经济环境萧瑟,只有数字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4]。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利于经济向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和释放了巨大的创造力,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已然形成。比如,后疫情时代线上办公迎来井喷式发展。2020年春节之后,全国各地有四亿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在家进行线上办公,而线上办公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新形式。线上办公成为主流,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这对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越来越多的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涌现了出来,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方式更为灵活。从智联招聘进行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应届毕业生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队伍,较去年下降18.9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化的就业形式,以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5]。“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但传统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满足中医药行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存在困难[6]。”这样的背景要求中医药院校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更加重视提升中医药学子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创新创业教育充分与中医药学子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以适应就业多元化趋势,解决中医药毕业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优化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尤为重要。中医药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传统思维范式的局限,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根本上涵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探索一套能够充分挖掘中医药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新模式。同时中医药院校应当加强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表达的重视,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讲好中医药创新创业故事,树立中医药行业创新创业典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宣传党和政府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应更加积极整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类专业资源,开发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边界”和“空间”。在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中医药院校应当组织开展有关创新创业主题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挑战杯”赛事、学生社团、创业基地等载体,主动结合校内、校外活动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效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覆盖面[7]。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远志杯”、“互联网+”等赛事。以赛促学,学生从实际出发,在比赛过程中消化升华已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赛促教,教师指导过程中以沙龙形式,常态化地举行,使师生间更加深入地交谈成长;以赛促创,中医药院校引领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第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的活动。中医药院校有着丰富的校内外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学生社团应当积极主动地邀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名老专家和优秀校友返回母校,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和指导,利用好自身的鲜活事例,发挥群众引领作用,激励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奋斗拼搏精神。同时,邀请中医药行业领袖,讲好中医药故事,发挥模范典型作用。具有“上医医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动力。抗击疫情“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率领中医药团队为疫情期间患者辨证施治;指出“创新是中医之魂”的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奋战治疗恶性疟疾一线首席教授李国桥;以及近年来各中医药院校涌现的青年创业典型,都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生动写照和丰富素材,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从榜样的表达中形成跨时空、跨地域、跨代际的多样对话方式,构建起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活案例库。
后疫情时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创新创业教育的便捷性、协同性、情境性、强参与性的优势愈发凸显,这有利于使其与线下教育的聚焦性、深刻性、情感交流真实性的特点相融合,中医药院校应当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搭建起中医药学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体系以及构建起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时监控平台,打破以往仅仅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录入和汇总项目基本信息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创新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一,在中医药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依托历年历届从国家级、省级再到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以及“挑战杯”优秀项目等内容,同时收纳具有权威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资源,建立内容详实、质量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库,使学生在着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时能够全面占有资源,丰富和激发项目灵感[8]。第二,在中医药学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时,应当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运用各大院校网络平台以及院校的自媒体平台,积极向学生宣传国家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内容以及中医药行业发展信息,帮助中医药学子分析把握创新创业方向,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获得来自学校、企业、社会的团队支持[9]。另外,中医药院校还应当构建起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时监管平台,实现对于学生项目的实时帮扶。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院校应当培养学生适应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主动担负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使命,用创新创业思维模式来探索和改变世界。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深化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避免出现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层皮”的情况。中医药高校应当构建持续性和规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专业层级-学院层级-学校层级”逐层递进的系统化组织框架[10]。在专业层级,应当开设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将创新创业内容有机嵌入到专业课程内容当中,建设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开发符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在线开放教育课程,同时通过校企和医校的合作开发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和教材,从而逐步构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通识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在学院层级,融合学院内各个相似专业的特色,构建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院老师深厚的科研创新实践经验优势,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在学校层级,中医药院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不断深挖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汇点,将中医药风格、品德、精华以及文化融会渗透于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阶段,使其真正树立起中医药文化自信,制定适合的培养目标,有效监控反馈教育成果,阶段性提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用创新创业教育激发专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中医药院校必须要从思想、教学、管理、实践等四个层面入手,不断尝试探索新方法新举措,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理念、提升创新创业认识,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实现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高度融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加快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步伐,促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